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诗词文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月25日,首届张九龄诗词奖——《中华辞赋》年度奖新闻发布会暨第三届中华诗词复兴座谈会在京举行,活动由《诗刊》社、中共始兴县委、始兴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华辞赋》杂志社、始兴县委宣传部、广东粤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为学术支持单位。来自北京高校、媒体和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5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诗词文化传承与发展。发布会由《诗刊》社副主编、《中华辞赋》杂志社社长王冰主持。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新时代中华诗词的发展要勇立时代潮头,就必须深刻理解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和意义,适应新时代新形式的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传诵千古的诗文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伟大的民族精神、高尚的社会风尚以及那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诗词文化既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里,如何梳理地方诗词发展脉络和经验,推动中华诗词的审美建设及创新转化,探索面向未来的诗词理论和制度改革,挖掘并彰显新时代中华诗词的强大内蕴与生命力,成为与会专家、学者们重点关注与讨论的内容。
始兴县委书记华关在致辞中表示,张九龄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文化精神是始兴县的重要文化符号。近年来,始兴县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围楼文化周”活动,完成“始兴文化三部曲”创作,举办大型学术论坛等系列举措,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此次首届“张九龄诗词奖”活动的举行,不仅是始兴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更是始兴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谈及举办此次诗歌奖和中华诗词复兴座谈会的意义,他认为,随着对中华诗词文化的梳理和创新转化,一大批优秀文化作品与优质出版资源合力聚力,形成文化产业长链条宽链条,不断推动着新时代中华诗词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研究和完善关于中华诗词传承创新的地方经验和实践路径,把握好两者相互关联、互为前提的关系,在大变局中通过“诗史互证”来实现情感的纯粹与精神的自足,努力破解诗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推动和促进中华诗词事业繁荣发展。
广东粤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相龙致辞,自己作为“九龄后裔”,很荣幸能参与到这场弘扬九龄文化的诗词活动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兴县的建设蒸蒸日上,文化事业更是红火,特别是九龄文化变成始兴文化建设一块靓丽的招牌,公园步道以张九龄诗词布置装饰,街头巷尾到处充满文化气息,一江两岸改头换面。
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致辞,始兴县是盛唐名相、诗人张九龄的故乡,更是新时代中华诗词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这个地方开展诗歌征集与研讨活动,有利于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充分调动地方文化发展的有利因子,为地方文化建设和当代诗词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张九龄的诗很雅正,开启了盛唐宏阔的诗歌现象,自己在北大学习时,整个文学史的学习课程安排中五分之四都是在学习古代文学史,我们需要继续深耕古典文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任海泉指出诗词作为文化海洋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浸润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勤劳,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应努力推动以下四个方面:打破藩篱,构建自由诗与格律诗二元分类新格局;突破瓶颈,培育既懂自由诗又懂格律诗的全能型新人;拥抱时代,借助科技手段全方位提升诗词水平;发挥优势,推动当代中华诗词入史、入奖、入课、入刊等重要举措的落实。举办本次张九龄诗词奖活动,既有助于梳理地方诗词发展的脉络,构建良好的诗词文化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掘优秀的诗词人才,推动诗词事业的整体发展。
中华诗词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强调中华诗词中的古体叙事诗创作,他认为古体叙事诗,是中华诗词直面新征程、创造新史诗的有效形式。中华诗词文化传承是多元的,在当下诗词创作中,要端正文学价值取向,注重诗外功夫,掌握创作要领,写出自己的风格和气派。
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胡占凡提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千古名句跨越时空,引发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此次首届张九龄诗词奖——《中华辞赋》年度奖活动,旨在以诗词为媒,深入挖掘九龄故里和九龄文化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总结当地诗词创作经验,激发诗词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推动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诗词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推动社会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在谈到中华诗词的复兴问题时,他强调,要处理好中华诗词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奋力打造当代的优秀诗词文化。发布会不仅公布了活动的组织架构、评选规则及奖项设置,还透露了系列精彩活动安排,包括面向诗词征集评选活动、年度奖颁奖仪式、诗词创作研讨会等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促进诗词文化的深入交流与传播。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在座谈环节,对活动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是对张九龄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当代诗词创作的一次有力推动。大家觉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中华诗词要构建起良好的诗词文化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诗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丰富的诗词创作和传播实践中进行创造,在辩证的继承发展中开拓创新,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推动诗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诗刊》社副主编、《中华辞赋》杂志社社长王冰作总结时谈到,今天与会嘉宾提出了很多“真问题、真办法”。通过本次会议,坚信诗歌的创作前景会更加广阔。《诗刊》作为国家级诗歌刊物,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此次与始兴县携手举办首届“张九龄诗词奖”活动,是《诗刊》社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期待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诗词创作和事业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发现更多优秀的诗词作品与人才,探索和凝聚出更多诗词创新与融合的新路径与新力量。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国务院参事室研究中心主任、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中华辞赋》理事会理事长、重庆大足城南教育集团董事长、总校长邓辉,《中国书画》杂志社总编辑康守永,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均,中建装饰董事长袁文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原所长李晓晔,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敬文东,中华诗词学会诗书人才扶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吴震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委白凌云,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主编高昌,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林荣,中国医学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董澍,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诗词研究部主任莫真宝,北京科技诗人韩倚云,河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杜志勇,昆曲编剧王一舸,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王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姝棠,以及来自始兴县的领导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俊枫,副县长周志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婷,县委办副主任连科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朝焱,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邵耀发等。《诗刊》社和《中华辞赋》杂志社的江岚、史家昌、杜康琪、魏俊山,以及中新社、《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记者。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