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再探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参与

作者:邱晓琴   2025年02月28日 16:13  光明网    65    收藏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如诗般的春光里,一场关于中国诗歌的探讨再次开启。

2月25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和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主办的“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参与”为主题的诗歌座谈会在北京东苑戏楼举行。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朗诵家等30多位诗歌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历史回望中共探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在时代大潮中呼唤诗歌的社会参与。


005056b8dab8292b719904

诗歌座谈会现场


用诗歌发现美好,表达美好


会议以一曲《流水》古琴独奏开场。专家学者们在悠扬的音乐中品茗赏诗,畅所欲言。

“中国诗歌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自然环境中,甚至是在社会参与中发现美好,让我们的民族、社会养成审美的习惯,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说道。

对此,谢冕谈到了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中间是月亮,而且是春天。中国人了不起的、伟大的创造就是发现月亮是美丽的。”中国人的情感非常丰富,能够在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发现美好,并且代代相传。关于月亮,李白、杜甫和苏轼都撰写了很多美妙的诗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谈道,诗歌参与社会的方式有万千种,但归根结底是语言的参与。一个没有伟大诗歌的民族,很难说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没有伟大诗歌的语言,也称不起是一个伟大的语言。“我们敬仰很多民族的文化,就是因为有伟大的诗人。汉语之所以如此迷人,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诗歌传统。”

张清华认为,诗歌的根本职能、对于社会的参与方式必须是审美,必须是诗,必须对于民族当代语言有贡献。他介绍说,自己曾让学生齐诵战国诗人屈原的《离骚》,然后朗诵当代诗人海子的《以梦为马》,并询问两首诗歌的联系和匹配度,他收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回答。在他看来,“让一切人成为一切人的同时代人”正是海子的价值所在。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爱土地、爱人民的传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会议中,青年朗诵艺术家董丽娜、李仓卯一起朗诵了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慷慨激昂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005056b8dab8292b70cb01

青年朗诵艺术家董丽娜、李仓卯朗诵《我爱这土地》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表示,我们爱自然、爱和平的文化特质,通过诗教代代相传,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古人谈的可能是诗,背后蕴含的却是一种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美好祝愿。”她说,《诗经》在孔子眼中不是单纯的文学和艺术,而是为政的基础,孔子是热爱和平的。

“美好的意象、诗句陶冶了我们民族的灵魂,这个民族爱美、向善、热爱和平。一旦发生战乱,诗人必然是反对者。”谢冕说道,诗歌的审美外化,使得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和社会,也使得社会不断向善、进步。这是中国独特的诗教文化的影响。

“中国诗歌传统有着爱国的情怀,也有着很浓厚的、对于人民的感情,蕴含着对土地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谈道,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从传统到现在有着一脉相承的特色,中国诗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播。今天,站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我们需要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进行现代化的表达。


新时代的诗人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看来,对于中国人来讲,诗歌是融合在每个人生命中的基因,可以被唤醒,并不是诗人的特权。“每个中国孩子,哪个没有跟着李白一起看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没有跟着孟浩然一起听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长大了,每当我们心中有郁结时,都会想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05056b8dab8292b70da0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进行观点分享


于丹讲道,诗歌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诗歌教我们热爱春天路上每一朵雪白的百合花,夏天听禅吟诗,秋天看炊烟袅袅,能够与山间云雾融为一体,冬天则飞至落叶雪中自拾。中国诗歌学会在今天的使命就是完成唤醒,大家薪火相传,让中国人活在诗意盎然的当下,少一点苟且,诗酒趁年华。

关于中国诗歌的社会参与,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张金庭认为,写诗、读诗是参与,但在生活中充满诗意是更重要的参与。心中有诗意的人,虽然不是用文字写诗,但其实是用行为写了诗。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唤醒人们心中的诗意,不断追求向上、向善、向美、向自己、向世界、向未来,一起为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参与做出有益的事情。“只要我们向前走,身后一定是繁花似锦,因为那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充满的诗意。”


005056b8dab8292b70f603

诗歌座谈会现场


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徐和建表示,诗歌反映的是诗人和社会、诗人和自己的情感关系,是一种审美的创造。中国教育是重视诗歌的,从小学开始学的就是诗歌,所以中国诗歌有着广泛的基础。中国的诗人很多,但相比中国庞大的人口,还是少数。中国诗歌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的生存,出现伟大的诗人,写出伟大的诗作,唤起更多的审美共情。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作总结发言时指出,中国人的很多古老的东西都是用诗歌记录,中国诗歌呈现几千年来的社会生活史,表达了中国人的美好心理。在今天极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诗人还是要承担很重要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如今,AI写作盛行,我们更加需要强调诗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诗人越是把个人的生命经验和新的语言创造结合在一起,其作品越是不可能被AI写作所代替。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