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走进三坊七巷

作者: 2024年12月18日19:01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五律.走进三坊七巷

作者:林鸿坦

悠悠巷韵长,故故坊苔藏。
光华透四方,锦绣开颜量。
往事觉沧桑,渐觉飞鸿望。
一阕满江红,千年福祥长。

注:

一、三坊七巷:三坊七巷被誉为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 “里坊制度活化石”。它起源于晋代,历经唐五代、宋元的发展,至明清时达到鼎盛。整体坊巷格局至今尚存,结构清晰,以南后街为中轴,东西平行排列十条坊巷,形成了坊中有巷、巷巷相通的棋盘状格局。三坊七巷核心区现存保留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 159 处,包括众多文保单位,被称为 “明清建筑博物馆”。古建筑的风火墙连绵起伏、墙头灰塑寓意深远、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古典园林高雅别致,共同构成了闽都民居的独特艺术形式。

二、故故:释义:屡屡;常常。出处:唐·杜甫《月》诗之三:“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三:颜量:释义: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情操、素养和思想的开阔程度。

【易成浅析】作者:易成

【五律·走进三坊七巷赏析】

林鸿坦先生的这首《五律·走进三坊七巷》以其凝练的文字,捕捉了三坊七巷独有的韵味,展现了这片古老街区的历史深度与文化魅力。

首联,“悠悠巷韵长,故故坊苔藏”,诗人以“悠悠”形容巷弄的延绵不绝,配以“故故”(即屡次)来形容古老的坊墙上生长的青苔,既展现了三坊七巷悠久的历史感,也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中不变的生命力。“长”字和“藏”字的运用,使得诗句音韵和谐,画面感十足,仿佛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

颔联,“光华透四方,锦绣开颜量”,用“光华”比喻三坊七巷所蕴含的文化光芒,这种光芒不仅穿透了空间,辐射四面八方;“锦绣”则象征着这个地方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正如一幅幅精美的织物,展现出了无限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开颜量”的表述赋予了这种文化遗产生动的表情,好似它们正对着世人展开笑脸,迎接每一个人的到来。

颈联,“往事觉沧桑,渐觉飞鸿望”,通过“沧桑”一词描绘了历史的变迁,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厚重与流转。同时,“飞鸿望”借用了杜牧《江南春》中“飞鸿照水”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对过去的遥望,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一种期许,二者相结合,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

尾联,“一阕满江红,千年福祥长”,“一阕”指的是乐章或诗词的一段,此处可喻指三坊七巷犹如一首永恒的歌曲,它承载着千年的福气与吉祥,这不仅仅是对于个人而言的美好祝愿,更是对整个三坊七巷乃至福州这个城市的祝福,希望它能够长久繁荣昌盛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三坊七巷的描绘,不仅是对其物质形态的赞美,更是对其精神内核——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颂扬。林鸿坦先生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递了他对这片古老街区深深的敬意与热爱,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