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一曲成都宇内传,玉林路最动心弦。
缠绵当属深秋雨,浪漫终归绮梦年。
藉以发呆唯酒馆,疑能转角遇春天。
时光流淌梧桐下,别有芙蓉红欲燃。
点评
玉林路是成都的一条路,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曲“成都”使玉林路而闻名全国,而邓老师此作,又加重了其历史厚度,如同“桃花潭”一样。
本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是诗人听歌,又经过玉林路,于是被歌曲触动而想到了自身经历。,而发声为诗。从整首诗,也可窥见诗人内心感情浓厚、极喜清幽宁静小路。
诗中前半部分写所见的路上风情。首联“一曲成都宇内传,玉林路最动心弦。”写景与人之事,玉林路上,不仅诗人一人经过,诗人内心深处的朋友、亲人或许也常常经过,于是这些片段进入诗人的笔下。前句“一曲成都”传遍大江南北,后句“动心弦”是指歌曲的玉林路那句更动诗人心弦,为何?制造了如此悬念,引起读者读下文。此联混成,前后呼应,张力十足,平常词句信手拈来,可见诗人文字功底。“缠绵当属深秋雨,浪漫终归绮梦年。”承接首联末尾之“动心弦”意向,诗人随之把读者的视线转向“深秋雨”与“绮梦年”,令读者遐想联翩,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怀念,写景中涂上了感情色彩,分明反映出诗人此时的落寞与孤寂,下片,转向怀念,“浪漫”是曾经,那么玉林路既是重游也是怀念曾经的一段故事,在诗人内心刻下深深的烙印。同时,以下句“浪漫”、“绮梦”的美好来衬托当下的孤寂与伤感,所谓“直道天凉好个秋”也!
三联“藉以发呆唯酒馆,疑能转角遇春天。”概括此时心境,转接到抒情。“发呆”写不知所归,唯有借酒以暂时缓解内心的孤寂,“转角”既是人生的转角也是王林路的转角,双关用得非常好,在秋天萧瑟之景下,转角处可否见到春的脚步?显然,不可能。内心对春的向往,加重了诗人对当下秋景的哀愁。其中“籍以”对“疑能”,“酒馆”对“春天”仍然是信手拈来,可见诗人律诗的熟练程度。那么,何为并置呼应?“酒馆”是地名,“春天”是气候,本来毫不相干。但是,它们被“并置”在一起了,同时还在声律词句的安排上运用了属对形式。于是,当我们仔细玩味两句诗时,就体悟到其中复杂微妙的内心共振。尾联“时光流淌梧桐下,别有芙蓉红欲燃。”梧桐本是凤栖之所,把时光流淌在梧桐之下,说明诗人内心向往遇到伯乐,遇到知音。“别有芙蓉”这个意向,写出了积极的心态。
邓老师此作于律诗中,技法严谨中规中矩,值得玩味之处,在于他将两种无法调和的情景成功地调和起来,开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方面是“深秋雨”、“发呆”的凄凉,一面是“绮梦年”、“遇春天”的赏心悦目之景,全都由玉林路这一主线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的凄凉描写,不足以表现诗人对美好过往的怀念,玉林路乃地理上的路,何尝不是人生之路的一中段?
一首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未必然,而读者未必不然。作为一个读者,我非常感谢此词给了我共鸣!也期待更多的读者读出自己的体会,完成本词创作的另一半。
✦特邀点评:韩倚云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安洪波 安琪 北乔 邦吉梅朵 陈先发 陈卫 陈爱中 陈东彩 陈巨飞 陈贺达 陈东彩 陈希 陈培浩 陈丙杰 车前子 曹宇翔 程继龙 蔡世平 草树 段维 杜鹏 冯雷 冯娜 傅元峰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郭顺敏 郭点点 谷禾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何言宏 胡彭 胡弦 简明 敬文东 蒋浩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康宇辰 蓝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建春(缶皮) 李海鹏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李啸洋 李霞 刘向东 刘波 刘爱红 刘君君 刘能英 刘长华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罗小凤 罗蕾 郎晓梅 练暑生 马知遥 马骁 莫真宝 苗霞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秦立彦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孙冬 佘晔 谭五昌 唐翰存 唐诗 田原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 王雷 王彻之 伍明春 吴昕孺 西渡 熊东遨 许陈颖 许道军 向以鲜 夏吟 星汉 谢超 徐兆寿 许陈颖 谢雨新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余怒 余旸 叶舟 姚泉名 易飞 朱必松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慧君 张清华 张光昕 张金英 周伟驰 周瓒 周燕婷 周俊锋 周文博 邹建军 邹惟山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