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评《谁会在空气里言说:我们》
作者:雷青山 2024年05月08日 15:27
0 收藏
谁会在空气里言说:我们
作者:陈月半
裸露的大地与风干的麦子
裙袂碎落的纸窗户,乱坟岗。
离开烟囱上冒出的炊烟呐
仍然要烧一点橙黄色的火
谁会在空气里言说:我们。
乡村。槐树缩减荫蔽
铁门里犬吠。
你听见麦子吸吮大雨的声音了
你写完一首诗,蜘蛛在水上择居
谁会在空气里言说:我们。
死亡不就是一场迷藏吗
捉的人读你的旧信,寻找遗迹
抛弃落花瓣的背面
留下贯穿心口的伤
谁会在空气里言说:我们。
我想活在蒸汽机车的锅炉房里
认十九世纪作为父亲
穿着腐败的麻衣,咀嚼牡蛎
幻想巴别塔的晚钟和大都会的岚霭
谁会在空气里言说:我们。
【作者介绍】陈月半,1995年生于济南,现居北京。有诗作及评论散见于《诗潮》《文艺报》《青年文学》《特区文学》《诗歌月刊》等。
【雷青山点评】
诗中的“我们”作为一个集体概念,体现了哲学中关于共同体或社群的思考。在哲学中,共同体不仅仅是人数的集合,更是共享某种信仰、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群体。这首诗中的“我们”可能指向了所有与诗人有相似情感体验和思考的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精神上的共同体。诗歌中对于乡村、槐树、铁门、犬吠等元素的描绘,展示了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复杂而多维的,既包含了个体的主观体验,也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常常被视为一种无法回避的命运。然而,这首诗中的死亡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它可能代表了一种对过去的告别、对变化的接受或者对未知的探索。这种对死亡的解读,体现了哲学中对于生命意义和死亡价值的深入探讨。时间作为不可逆的流逝过程,对于人类的生命体验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这首诗通过描绘过去的场景和对未来的想象,表达了对于时间的无奈和对于过去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深度思考。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