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专访: 一颗中国心,最爱是唐诗

作者:闫雯雯 张杰 吴德玉   2023年12月12日 09:58  华西都市报    413    收藏

三次来成都,三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再次来蓉参加文学活动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畅聊他的文学之路以及成都之旅。


携妻抵蓉收到大熊猫玩偶很开心


“这个念喵吗?哦,念猫,熊猫一词由两种动物组成,一种是猫cat,另一种是……”12月4日晚,勒克莱齐奥携夫人抵达成都,收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送上的大熊猫玩偶时,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83岁老人愉快地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我第三次来成都。首次是来旅游,当时坐的是火车,那是十五六年前。第二次是几年前来成都参加了一所大学的活动。”那一次来成都,勒克莱齐奥还与作家阿来有过交流,讨论过很多关于文学创作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在成都这个地方,首先,有很多不同的文化传统在这里交汇。此外,这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在各个民族的交汇下,文学气息很浓。”

勒克莱齐奥本人跟中国作家的交流很多,他在南京大学任客座教授十多年,每年都会来上几个月的课。“我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重国籍,有一点像法国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中国这种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觉得环境很好,我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法国的少数民族老师。”


在杜甫草堂感受到文学在场


勒克莱齐奥有着一颗中国心,他曾说,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他最愿意向读者推荐的是包括李白、杜甫作品在内的唐诗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他回忆说:“我几年前曾经来过成都杜甫草堂,对那里印象深刻,非常期待这一次的成都之行。”

2022年,勒克莱齐奥与北京大学教授董强共同创作了《唐诗之路》一书,并在法国成为畅销书,荣获法国2021年首届吉·贝杜埃尔奖。在他看来,唐诗是人类文学创作史上的巅峰;在他的笔端,唐诗的意境深远悠长,如同法语书名“奔流不息的诗歌之河”。

那一次来成都,勒克莱齐奥有了别样的感受:“杜甫草堂虽然是后来重建的,不是真正唐代的,但是我感觉到了文学在场,感觉到当时人们生活的痕迹。”


对话


12月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勒克莱齐奥,谈文学,谈诗歌,还聊了聊他的“老友”老舍。


“小时候读《西游记》,不恐怖,很幽默”


记者:您20多岁的时候就想来中国,申请来中国的项目,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感兴趣?

勒克莱齐奥: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中国的文化很熟悉了,特别是那些传奇,比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我小时候就开始读这些书了。所以我对中国文化中的那一些幻想、想象和幽默都很熟悉。对我来说这些想象天马行空,我非常喜欢。有的欧洲儿童作品实际上非常恐怖,但《西游记》一点也不恐怖,而且很幽默。一条龙可以变成一匹马,帮助和尚取经,这诠释了中国传奇的世界,非常吸引我。


记者:另一位法国作家安妮·阿尔诺去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您对法国文学的未来怎么看?

勒克莱齐奥:法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一样,都有多样化的特点。安妮·埃尔诺的作品设定于一个小地方,贫穷的父母、他们所居住的乡村等等,很具体的一种文学,很现实主义。可能我没有办法写这样的作品,但是我很欣赏她的作品。


“喜欢老舍,是因为我们有共通性”


记者:您写了一本《唐诗之路》,为什么会写这本书?

勒克莱齐奥:这是我与北京大学教授董强一起合作的。他是一个很好的学者,而且书法也写得很好。这是一个很大胆也很让人惊讶的作品,因为我不懂中文,所以我需要依靠翻译。我非常信任董强教授的翻译,他翻译的诗歌非常贴合原作。

实际上写作这样的作品,还是很困难的。


记者:为什么您很喜欢老舍?

勒克莱齐奥:我觉得我们两个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他是满族,当时生活在一个从强势文化走向衰落的时代。我也是,我的生活里,一边是英国的世界,一边是逐渐消失的毛里求斯文化。我一方面生活在过去的世界,一方面又很欣赏如今的世界。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跟老舍是共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很欣赏他。我,一个法国人,和一个中国的满族人有共通性,很奇妙,不是吗?


人物名片:

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生于1940年,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现已出版小说、随笔、翻译等作品五十余部。1963年,他的首部作品获雷诺多文学奖;1980年获得保罗·莫朗文学奖;1994年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当代最伟大的法语作家”;20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战争》《流浪的星星》《饥饿间奏曲》等。



编辑:同一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宋耀珍长篇散文诗《红》研讨活动举行
  2. 陈年喜:稿费可以解决当下生活,但未知的老年让人焦虑
  3. 存在之思与超现实之越——王山《在白马寺遇见一只鸽子》简评
  4. 来生重逢只为诗
  5. 夏红梅:在漫长的时光梦道中,依依行进的都是一些深情的人——读何郁诗集《以骨头为师》
  6. 乌兰察布青年诗人展 | 晓角:三天过完十六岁
  7.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乡村网吧角落里写诗的人:火棠印象及我们的交游
  10. 游戏还未结束,你将要传送至何方
  11. 完整榜单>>
  1.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2.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3. 迎向太平洋的风——上海城市诗人社《城市诗人2023》分享会举办
  4. 长枪 | 巴彦乌力吉
  5. 瑞箫自选诗集《梦游者》出版
  6. 以文学之笔绘就恢宏壮丽的抗战画卷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特展
  9. 新大众文艺时代的中国新诗教育——诗教老师九人谈
  10. “大山里的小诗人”诗歌征集计划第二季在京发布
  11. 完整榜单>>
  1.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诗刊》社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引领文学刊物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4. 每日好诗第48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中国诗歌网推出AI电子诗集功能
  6. 创作谈: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7. 每日好诗第48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8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8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