硖石中学,位于钱塘江北岸观潮胜地、皮衣之都之称的浙江省海宁市,是一所有四十余年办学历史的名校。硖石中学,也正是享誉海内外的“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母校。
用诗歌来讲述潮城,这是海宁的一种浪漫,而硖石中学,更是有着深厚的诗歌教育传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学校总是鼓励喜爱诗歌的学生们尽可能去了解诗歌、发现诗意,锻炼他们的诗歌写作能力,让诗意在“少年诗人”的心中萌发,让“诗哲”的诗情、才气在新时代的“后浪”身上得到不断的传承与发扬。
2023年,“徐志摩诗歌节”恰好“19岁”。11月20日,第十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颁奖典礼在硖石中学举行。颁奖现场,四位海宁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出现在了大屏幕上。李少君、王山、陈人杰与伊甸四位诗人分别欣赏了他们稚嫩却不乏灵气的诗歌作品,并为他们的诗歌提出中肯的建议。诗人们热心鼓励小诗人积极以“学长”徐志摩为榜样,坚持文学写作,努力在将来成为优秀的诗人、作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四位少年诗人们的优秀习作,以及诗人们的精彩点评吧!
孟子奕手写诗歌《四季》
四季
孟子奕
春去秋来,四季更替,
她,草长莺飞;她,骄阳似火;
她,多愁善感;她,沉默不语。
她温和而亲切,
用鲜艳的绿色为大地织了一件衣裳,
给大地带去了温暖和舒适,
也送给我们欢声笑语。
她愤怒而暴躁,
用她的电闪雷鸣对万物倾吐衷肠。
云彩也受不住那炎炎烈日,
躲得无影无踪。
她脆弱又感伤,
硕果累累却不及落叶纷飞。
她的忧伤像风,像雨,
在无眠的夜弥漫着枯黄。
她深沉又寂静,
将那眼泪转化为雪花,
离乱在无边的苍白里,
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不能脱口而出呢?
简介:
孟子奕,硖石中学709班学生。特长是游泳,爱好写作,梦想成为作家。虽然这个目标仍然遥远,但她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自己朝着它努力,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一定可以实现。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
这首诗的作者,对春去秋来的四季变化有真切的体会,并进行了诗性的表达。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诗歌写作的起源就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这个“景”可以理解为景观、场景,也可以理解为现场——这就是诗歌创作的初心。孟子奕的这首诗,除了诗意语言的描述,还带有自我思考性的咏叹。如末句:“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不能脱口而出呢?”她已经从单纯“景”的描写延伸到了一个更深的思考。这就是一位少年诗人成长的表现。
叶竞予手写诗歌《夏梦时》
夏梦时
叶竞予
树影折射着山海苍茫
骄阳热烈而坦荡
翠绿随风飘荡
忽而去了远方
风声变得具象
一山一山的风叠起
一页一页的夏褪去
盛夏悄悄蓬勃了成长
阳光陡然璀璨了理想
梦透过格子窗
在课桌上渐渐明亮
简介:
叶竞予,硖石中学709班学生。热爱文学,尤其是散文。她认为,文学创作深深牵动着自己的心,诗歌虽简短,但每个字都蕴含着深深的情谊。在平日小憩时,她总喜欢拿起笔写一些小诗,很荣幸自己的作品可以被大家欣赏。
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
这首诗表现了年轻人的一种青春、梦想、热情和单纯,刚才李少君老师说诗歌是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那么我想再加上一句,就是“个性化的表达”。如果从个性化的表达层面看,这首诗稍稍逊色了点,也说明我们的小诗人还有进步的空间。
高欣妍手写诗歌《秋》
秋
高欣妍
云朵偷喝了酒,
醉倒在半空中,
人间忽晚,
山河已秋。
树木相依生长,
叶片染上黄昏的模样。
累累果实挂满枝头,
印刻着丰收的喜悦。
农民伯伯,
他的笑容潋滟,灿如朝阳。
孩子们,
戴着运动会的金牌,
乘上列车去往下一个站点。
秋风载着落叶,落叶载着思念。
如果问我思念有多重,
不重的,
像一座秋山的落叶。
秋是收获的季节,
他拥有生如夏花之绚烂的树木,
他拥有死如秋叶之静美的黄昏;
秋是团结的季节,
他拥有辉映而璀璨的群星;
秋,是最美的季节,
愿每一颗流浪的心,
在这盏曛黄的灯光下,
得到永远的归宿!
简介:
高欣妍,硖石中学705班学生。兴趣是写作、阅读、绘画等。她表示,也许从很小的时候起,自己的命运便与文学创作交织在一起了,也愿能在余生谱写出一组绚烂的曲调。她喜欢秋天,那本应是万物萧瑟的季节,自己仍能在树林间发现点点萤火,它们照亮了她的心灵。文学路上总会有遇到挫折而无畏的人,总会有同伴一路相随,坚定信念的人将得到生命的边冕,她希望能有人与自己同行。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陈人杰:
书写秋天,是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比如,从宋玉的《九辩》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再到欧阳修的《秋声赋》等,构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看了高欣妍这首诗,我大为惊叹,因为它起句就不凡。开头“云朵偷喝了酒,/醉倒在半空中”,难得地表现了我的“存在”,是多好的诗句啊;而“人间忽晚,/山河已秋”就更好了,表现一位小诗人有着开阔的视野,内心澎湃,有感而发。她写秋天的树木仍在生长,同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将农民伯伯和孩子们对比,生活气息盎然。接下来,全诗最好的句子出现了,“如果问我思念有多重,/不重的,/像一座秋山的落叶。”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这首诗在此就可以结束了,这样就是一首非常好的诗了。
朱思绮手写诗歌《无月的中秋》
无月的中秋
朱思绮
雨点打落在地,
像天空的自嘲。
红烛有气无力,
如大地的叹息。
乌云浓厚,
不见一丝月光。
我想,
在那乌云之上,必有冰轮皎洁,
有奔赴火场的背影
如同明灯照亮黑夜
有独守边疆的侧影
带给我们岁月的静好
有无数的叫不出名字的中国人
在我们未曾看见的地方,点亮了光明与希望
简介:
诗人伊甸:
这首诗开篇的四句就非常好,这样的想象、比喻,完全出人意料,焕发了诗歌的想象和独特,这四句诗里还有虚实结合,很有现代诗的象征意味。如果全诗都按这样的形式来写的话,我觉得会是一首非常好的现代派诗作。尽管这首诗后面的诗句也写得很好,但却不如开头四句那般具有想象力、感受力。比如,“有独守边疆的侧影/带给我们岁月的静好”,这样触及时代风云的句子不错,但还需要更深刻、更诗意的表达,写诗需要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现实和经验。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位同学有非常好的诗歌素养,只要继续写下去,一定可以成为一位好诗人。
编辑:简直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