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恒昌2017年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他从事诗歌创作五十多年,不仅创作出无数优秀诗章,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诗学理论和创作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是他继承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结果,也是他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果。分析其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主要有四大诗学观点:本真现代、情感写作、动态意象、写实浪漫。这四大理论,既是他的诗学观点,也是其诗歌的四大基本特征,更是支撑其成为一代诗人的四大理论基础。
“本真现代”——“本真诗人”对现代诗真谛的继承和发扬
现代诗的产生,起源于新文化运动,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产物,是对传统诗词的一次深刻“革命”,其主要主张是用白话文写诗,其基本口号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是,现代诗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一度陷入认识和创作上的误区,甚至走进了一种死胡同。尽管诗人们依然在用白话文作诗,但很多人已经背离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基本要求,背离了紧跟时代、反映生活的本质要求,一些诗人打着朦胧、现代、后现代、先锋等各种各样的旗号,进行了一些有益或无益的探索,意象模糊,语言生涩,词不达意,情感低下,不知所云,如坠云雾,成为其主要特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变成了“自言自语”“自我呻吟”“自我循环”“自我欣赏”,一时乱了诗坛,乱了人心,也败坏了诗人和诗歌的形象。面对此种乱象,桑恒昌不为所动,依然坚守着他的立场,坚守着现代诗的本真,以自己的创作成果,捍卫现代诗的尊严和荣光。
从写作内容来看,他始终坚持“大我写作”,坚持面向时代、面向人民,写人间悲欢,写天地大爱,从而坚决克服了“小我写作”、“私人化写作”。即便写与父母、与妻子、与家人的情感,也是上升到整个人类的情感,是博大壮美之爱。决然不是一己之情,私人之爱。这也是其被称为“百姓诗人”和“人民诗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从语言方式来看,他始终坚持“朴实写作”,遵循现代汉语的基本规范,用具有时代质感的朴实语言进行写作。他的所有诗作,都不求生涩,不求另类。他的所有用词,都不生僻怪诞。他的所有情感,都坚持真实性原则,努力表达真情实感,坚决反对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故弄玄虚。在充满诗情画意、具有高雅情趣的同时,力求所有读者,即便没有多少文化的人都能看得懂,欣赏得了。
“情感写作”——“泪光诗人”对抒情诗的创新发展
随着现代诗的发展,诗坛诞生了诸多诗学流派,其中有文化诗学、情感诗学,还有后现代诗学、超文本诗学、电影诗学等等。其中的情感诗学主张:生命情感+审美=诗。诗是个体生命的纯然表现,但生命作为精神主体,情感是其构成的主导因素。因此,诗要表现个体生命,就必须表现人的情感。桑恒昌虽然不是情感诗学理论的创造者,但是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坚持认为,诗是渗透情感的真理。他以自己的扎实努力,有力地推动了抒情诗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情感诗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桑恒昌的情感写作,首先源于其是一个富有情感的性情中人。他将感情视为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观念里,人若没有感情,也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事实上,桑恒昌也是一个“眼里常含泪水”的诗人,泪水充盈他的眼眶,充盈他的现实生活,更充盈他的诗作。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一位“泪光诗人”或“情感诗人”。他的泪光之中,包含着对土地、对祖国、对生命、对生活、对人类的深沉情感。
桑恒昌的情感写作,其次体现在他是一个用心倾情写作的人。他是一个真正热爱诗歌的人,对诗歌倾注了一生的感情。他将诗歌视为神圣之物。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创作,都是新生命的诞生。”他曾经如此称赞一位老诗人和诗:“他站起来说话/说的都是诗/诗一旦站起来/他一句话也没有了。”他也曾经借诗之口,如此诉说自己与诗歌的感情:“你越是爱我/我越是恨你/恨你没有/把我恨成钢。”他也曾将诗歌当作自己的“压寨夫人”:“活着/是爱的血统/活着/是爱的基因/活着/就是满血的青春”。他还说:“诗是/从心里疼出来/在心上/生长着文字/当像敬畏神明一样/敬畏诗意/又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语言。”他写诗,总是投入很多感情,写得格外用心,也格外努力。他曾经写道:“写了大半辈子诗歌,最后留下什么?是你的心。所以写诗要用生命去负责。”因此,他“总是/把每一首诗/都当作/最后一首来写。”这“最后一首”的说法,体现的是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和珍惜。他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为感情、为心灵、为人民而写作。
桑恒昌的情感写作,最关键的是他是一个表达真情实感的人。人间最美是真情。唯有真情最动人。桑恒昌的诗作,从感情出发,以表达感情为核心,以表达感情为推动。但他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是由景生的感情,是由心生的感情,是能打动人心,甚至感天动地的感情。总结他的情感写作,很好地坚持了“五不一求”原则:不无情、不滥情、不虚情、不矫情、不妄情,求真情。
“动态意象”——“意象诗人”对现代意象诗卓然有成的探索
桑恒昌对现代诗的贡献,最突出的是对意象的研究和探索上。就意象而言,按照不同角度,有不同分类。从具象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比喻意象、写实意象、象征意象、幻觉意象、超现实意象等。对这些意象,桑恒昌都有研究,也都有使用,而且运用得很活很准很形象很精彩。从意象组成的元素来看,可以分为概念意象、实物意象、符号意象和图景意象等。在这其中,桑恒昌使用最多的是图景意象,而且其图景不同于其他诗人的图景,其他诗人笔下的图景多为静态图景,而桑恒昌笔下的图景基本上都属于动态图景,意象图景处于变幻和运动之中。其动态图景意象,有三大代表之作。她们分别是月亮、燕子和黄河。
自从母亲别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大滴泪水
落
下
来
湿了人间
——《中秋月》
从中,我们看到或感受到,那正要落下来的“泪水”或月亮。
今春会怎样
派只燕子打探
但愿,一支羽箭
射落一个冬天
——《羽箭》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或感受到,那只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或羽箭。
黄河
一笔狂草
写到
大海
——《黄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或感受到,从高山奔向大海的气势汹涌的黄河或豪放自如的狂草。
应该看到,正是这种意象的动态性,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动感、质感和美感,增强了作品的生机、活力和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完全可以命名桑恒昌为“动感诗人”或“意象诗人”。
“写实浪漫”——“性情诗人”对现代诗的另类贡献
如果要问,桑恒昌究竟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对这个问题不同人会有不同回答。或许源自其想象的奇特、色彩的瑰丽、感情的夸张,会有人将其归之于浪漫主义诗人行列,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桑恒昌既不完全属于现实主义诗人,也不完全属于浪漫主义诗人,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从其诗作反映的客观内容来看,他属于真正的现实主义;从其诗作思想感情的表达来看,他又属于浪漫主义大师。可以将其命名为浪漫现实主义。
当然,桑恒昌的这种浪漫现实主义,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美产生并形成的浪漫现实主义小说有所不同,南美浪漫现实主义是“浪漫中的现实”和“现实中的浪漫”,而桑恒昌则是“现实为基、浪漫为翼”,是“忠于现实,浪漫情感”的浪漫现实主义。
同时,还应当看到,桑恒昌的浪漫现实主义,不是现实和浪漫两者妥协和折中的结果,而是以互为对方加强和强化为目的。其反映的现实,因其感情的浪漫而更加接近现实,也更加触目惊心;其感情的夸张,因现实的真实而更加打动人心。
如果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桑恒昌的浪漫现实主义诗风,更像是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那汹涌澎湃的流水是其诗作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那不断翻腾的浪花则是其带有浪漫色彩的思想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桑恒昌也应该属于“黄河诗人”,其流派应该归之为“黄河诗派”。
桑恒昌浪漫现实主义中的现实主义,主要体现在其本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上,体现在其诗作深度介入和反映现实生活上。
诗人通过故乡的桑树和枣林,“深扎”家乡那片“贫瘠”的沃土。
大地珍藏着
无字天书
树根深下去
吸吮它的风骨
和风骨中
溢出的情愫
——《心上老祖》
诗人通过战士的脚和老兵的歌,“深扎”雪域高原和西南边陲。
于是,就这样
我和你相依相守
像生命和躯体
灵魂和脉搏
——《一个老兵的歌》
诗人通过对亲人的哀悼和与病魔的抗争,“深扎”生命的深处。
生命是一条河
有上游,有下游
有发源地,有入海口
有随魂魄一起遁形的经络
昏迷狠狠击穿了我
每一步都是千沟万壑
——《生命之河》
桑恒昌的浪漫现实主义,还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两大特征:其一是重视细节刻画,其二是注重典型塑造。
在细节刻画方面,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现实的反映和表现,对情感的抒发,基本上都是从细节出发的,也是靠细节致胜的。
我出生时的笑
是用哭来表达的
——《我年迈的父亲(三)》
这是从细节出发的典范。
上苍给了我两三秒
我迅即跨出三两步
用通身大汗
抱住摇摇欲坠的你
——《这个夏天从冬季度过》
这是细节制胜的典范。
桑恒昌的诗歌,特别注重典型环境中典型人或物的塑造。他的诗作,为当代诗坛,贡献了一系列人或物的典型形象。
在他的怀亲诗里,成功地塑造了生活于鲁北大地上的父亲和母亲的典型形象,也可以看做天下父母的形象。
在他的悼亡诗里,成功地塑造了民族魂和诗魂臧克家、公刘、柯岩的典型形象。
在他的军旅诗里,成功地塑造了普通战士、特等残废军人和战斗英雄的典型形象。
在他的其他诗篇中,还成功地塑造了“月亮”的形象、“黄河”的形象、“老枣树”的形象、“胡杨”的形象、“迎客松”的形象、“长城”的形象、“大海”的形象等一系列典型,极大地丰富了当代诗坛的人、物谱。
一般意义上,浪漫主义文学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丰富的想象,二是大胆的夸张,三是强烈的抒情。桑恒昌的浪漫现实主义,也具有这三大特点,而且这三大特点显得更为突出。
桑恒昌诗篇的浪漫,像一条神龙,出神入化,从双手出发,到达心间,进而上天入地,神游四海,在天地光阴里无限延展。
他的浪漫,“起于”小小的手心:
你的小手
像只雏鸟
常常
在我的掌心
作窝
每当想起
我的心
总是
偷偷地
向我撒娇
——《大手和小手》
他的浪漫,深入最深的心间:
我的血亲
见一次
心就死一次
每一次
都是心的涅槃
——《心的涅槃》
他的浪漫,写在高高的天上:
也是中秋之夜
她一个人看月亮
看了一会儿
又看了一会儿
看凉了月亮
也看凉了
自己的肩背
——《老者》
他的浪漫,写在母亲河的源头:
在三江源头站立
几条小溪
抢走我的影子
——《我与一条大河》
他的浪漫,盛开在美丽的春天:
踏歌的油菜花
心上种下一个情人
便长出一森林的朋友
——《皖南之春》
他的浪漫,写在千里冰封之下:
捕鱼人来了
祭湖醒网
冰洞射下道道暖光
龙腾鱼跃
端的是看见天堂
——《查干湖冬捕》
他的浪漫,从脚下铺陈到天边:
眼前,是
堪比闹市的大海
从脚下
一直
蓝到天边
——《大海长天》
他的浪漫,一直延伸扩大到“无限”:
笑是教堂
笑是圣经
笑是圣父圣灵
最舒心的呼吸
就让笑变成涟漪
无限无限扩大下去
——《彼特的笑》
作者简介:李恒昌,1963年11月生人,山东肥城人。铁道战备舟桥处党委书记。经济学硕士,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济南局作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首批签约作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签约作家、2021年度泉城实力作家、齐河县作家协会顾问。曾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中国铁路文学奖、刘勰散文奖等。先后出版《爱之苍茫》等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12部。创作完成当代著名作家评传“大地系列”《大地上的血粮:莫言创作评传》等9部;创作完成“大河系列”之长篇小说《大河之岸》,诗集《大河诗笺》,报告文学《大河安澜》《大河瑰宝》等。主持创作“组诗系列”《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高铁组诗》《祖国正黎明:三大战役之诗》《泉城九歌:济南之诗》等。作品散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解放军文艺》《清明》《评论》《百家评论》《王蒙研究》《山东文学》《当代小说》《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等报刊。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