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色诗歌经典的回望与叙述

——评李遇春《红色诗歌经典概论》

作者:李继豪   2022年07月15日 09:55  中国艺术报    1032    收藏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诗歌作为红色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诗歌类型或审美形态”,在百年风雨征程中汇聚了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诗歌发展史,记录了一部中华民族从艰难转型到伟大复兴的创业史和革命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意义非凡的历史节点,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主编的《红色诗歌经典概论》是一部献给百年红色革命历史纪念的学术力作,也是一部将文学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紧密结合的优秀教材。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原理和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文学艺术方面的论述为指导思想,在对经典的回望与叙述中向读者展示了百年红色诗歌的丰富历史经验与辉煌艺术成就。

在《红色诗歌经典概论》一书中,李遇春首先对“红色诗歌”做出了明确的概念界定和“广义”“狭义”的范畴区分。“所谓红色诗歌,大体而言,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家和追随中国共产党的进步作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核心的诗歌形态。”根据这一定义,除了共产党员作家的创作,那些出自党外作家笔下、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情怀的诗篇也被纳入“红色诗歌经典”的作品序列之中。这一提法不单以作家的党派身份为依据,还以“红色诗歌”所蕴含的红色意识形态为标准,彰显出一种以作品为本位的、严谨周密的文学史述史态度。在具体论述中,无论是被毛泽东称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的鲁迅,还是被胡愈之誉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的郁达夫,他们的革命激情和政治关怀都在“红色诗歌”的叙述框架下得到了深入解读,这充分显示了“红色诗歌”作为一种主流诗歌形态在历史现实维度和学理阐释维度上的丰富性和包容性——毫无疑问,红色诗歌既是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引下所取得的伟大文学艺术成就,也是那些在时代风雨中保持了红色文化血脉、坚守了爱国情怀和艺术良知的诗人们所谱写的一首首“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在明确了“红色诗歌”的内涵与外延之后,对于“经典”的认定、选择和解读便成为了该书的中心任务。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经典及经典化问题是目前诗歌研究界的学术热点之一,关于这一论题的宏观思考和局部观察已是汗牛充栋,但如何在研究中进入既成的诗歌经典内部而不止于复述和强调,又如何辨别、发掘那些具有经典化潜质却仍未被读者群体所了解的“准经典”,则是学者们所必须面临的诗学问题考验,也是面向大众读者时所应当承担的知识传播义务。在《红色诗歌经典概论》一书中,除了以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突出作品在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层面的经典性,作者还以编年体与纪传体相结合的叙述模式,将宏观的历史图景与微观的个体命运巧妙地编织进对红色诗歌作品的阐释和对红色诗人精神成长的剖析过程中。通过对文学历史现场的努力回返和对诗人生存境遇的深度还原,红色诗歌不再单纯作为一种文学史标本和经由学术权威认证的“经典”被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而是以强劲的精神感召力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成为大时代和大历史中活着的、信仰着的、行动着的伟大诗篇——无论是深谙各种诗学理论的经验读者,还是单纯热爱诗歌的大众读者,都能在这部书中越过时空的屏障,真切地见证“红色诗歌之花”在中国的“红色文化土壤”上怒放的瞬间和馨香的永恒。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红色诗歌经典概论》一书对旧体诗词“一视同仁”的看待(与新诗相比)是对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书写范式的一次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旧体诗词在以“新文学”为价值尺度的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缺席已经成为一种文学史书写惯习,《红色诗歌经典概论》则打破了既往现当代文学史、诗歌史写作中新旧文体对立、新体独大的固有局面,按照年份将新体自由诗、旧体格律诗、新旧交融的红色歌词等不同诗体形式的红色诗歌经典一并混编。正如书中收录的作品所呈现的,在众多杰出的红色诗人那里,形式的传统完全无碍于诗情的挥洒。当现代经验熔铸于旧体诗词深厚的文化内涵、铿锵的音节韵律、凝练的语词表达之中,中国诗歌的本土性和民族性得以大放异彩,瞬时的个人抒怀与广阔的历史语境得以完美联结。我们可以看到,恽代英的“杜鹃空有泪,鸿雁已无家”与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同样能让人在历史的烟尘中椎心泣血,李尔重的“任是狂风恶作剧,于今不怕浪如山”与舒婷的“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同样能让人感受到那份迎来历史新生的翘首以盼。该书所论及的诗人马识途就认为,诗的兴盛衰落,不在于采用什么形式,“而决定于它是否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人民感情,推动历史前进,而且采用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回望百年红色诗歌史,旧体诗词与自由体新诗“并行不悖,互相取经,融合生长”,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之间拉起了一道独特而壮丽的艺术风景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当代旧体诗词写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赓续和发展,《红色诗歌经典概论》一书对于诗体形式的全面观照不仅尊重了红色诗歌经典的历史现实,更积极响应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代召唤。

通过对百年红色诗歌史的回望与叙述,《红色诗歌经典概论》一书总结了红色诗歌创作从发生期、转折期、中兴期到新生期、转型期的丰硕创作成果,历时性地筛选并细读了一批具有经典意义的红色诗歌作品,其对于红色文学主旋律的准确把握、对于诗歌文本的深度阐释以及对诗体形式选择、经典作品认定等问题上的诸多洞见,都促成了该书在革命传统教育价值和学术知识传播价值层面的成功。当然,文学经典的诞生最终要回到经典化的问题上来,任何作品的经典化之路都是一个在传播接受中长期进行的动态历史进程,而这部融合了选本、评论、文学史叙述等不同传播接受路径的著作已经积极而扎实地参与到百年红色诗歌作品经典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下新时代,相信书中那些代表了时代主旋律与最强音的红色诗篇必将不断激发出经典的力量,必将在人民的阅读和传诵中继续培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红色精神、红色思想与红色情怀。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2.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3.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4.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7.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8. 诗歌大擂台,公开征集挑战者!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9月4日晚8点 | 诗歌大擂台(第33期)
  2. 诗遇火山,星耀北疆: 《诗刊》社·乌兰察布首届星火诗会将启幕
  3.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4. 以祥云之笔,绘青春诗篇——《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云南祥云·遇见青春”座谈会综述
  5.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暨“青海湖之恋”七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6. 直播预告 | 中国诗歌地图 · 诗意乌兰察布暨首届星火诗会改稿会
  7. 张于荣长诗集《与一条船谈论大海》出版
  8.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曹彦煜:呼和青山
  9.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乌日娜:秋天的内心
  10. 义勇军进行曲(组诗)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