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诗人写下的扶贫诗歌获大奖,他说,自己面对的是这个时代惊天动地的变化!

作者:王琼   2020年11月16日 11:01  中国艺术报    1409    收藏

微信图片_20201116095854

王单单在防疫路上


为扶贫而作,在花鹿坪写诗

——专访云南诗人、扶贫干部王单单


“花鹿坪村委会,光滑的/水泥外墙上,正中间/有个鸡蛋大小的孔/几棵草从里面长出来/(哪怕有一丁点的机会/生命的力量便会见缝插针)……”粗粝、坚韧,充满蓬勃生机,这便是云南省作协驻会干部、诗人王单单笔下的花鹿坪村。

2018年3月,王单单在云南省昭通市文联工作时,以扶贫干部的身份来到这个位于昭通南郊的小村庄,在为期两年的扶贫工作中与村民共生活、共疾苦,并完成了诗集《花鹿坪手记》(入选2020年中国作协第一批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花鹿坪村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取得的收获与成果。

近日,王单单凭借《花鹿坪手记》获《诗刊》2019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暨脱贫攻坚特别诗歌奖。中国艺术报记者专访王单单,听他分享扶贫经历与诗歌创作中的感悟。


记者:诗人参与扶贫,有哪些意义?请从诗人的角度,谈谈您对扶贫工作的理解。

王单单:诗人参与扶贫,就是回到生活的现场,从一手素材中过滤诗歌的养分。中国的乡村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一种尚未被修饰过的生活,表面看来有一种粗粝感,当它与现实发生摩擦时,容易产生撞击心灵的力量,触发诗的声音。我认为,扶贫是对贫困人群的实质性帮扶,也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实际付出,通过扶贫,我们不仅真正改善了贫困人群的生活,还重新发现了乡村对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它唤醒了我们的乡愁,激活了我们对乡村的记忆,让我们再次发现了乡村之美及其中蕴含的美好的人性。


微信图片_20201116095901

疫情期间,王单单上门看望湖北返乡民工


记者:两年的扶贫工作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它们是如何转化为《花鹿坪手记》中的诗歌形象的?

王单单:难忘的人和事太多,几乎每一幕都历历在目。这两年是云南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基本上所有的节假日和双休日都被取消了,全身心地扎根在村里、田间地头,跑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熟悉了每个家庭和每个村民。比如,我们在雪天挨家挨户地调查访问,为了精准低保户、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沿着公路沿线、村舍前后捡垃圾,帮助改善乡村环境;我们到农民家里宣讲,了解每个家庭的困难,确保适龄的孩子有书读,想继续读书的孩子不至于因为经济条件辍学或放弃升学;疫情期间,我们每天冒着风雪和被感染的风险,对所有外出返乡人员进行反复排查核实,生怕漏掉了一个人……


微信图片_20201116095904

王单单排查低保情况


举个具体的例子,在提供一些帮扶政策需要老百姓签字的时候,我发现村里有些老人并不会写字,需要我来代签,然后他们按个手印。其中有个人按了几次都没显示出清晰的手印,因为他的十指上满满的全是泥巴。他是个哑巴。这个画面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从这满手的泥巴里看到了一种诗的东西:这个穷苦的哑巴手掌上泥巴的纹路,是不是就藏着他的命运?这是一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瞬间,也很快转化成为一种文学形象出现在我的诗歌里。《花鹿坪手记》里有大量类似的瞬间和细节。这是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获得的东西,也是诗歌创作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01116095947

王单单劝返辍学学生


记者:扶贫题材的诗歌创作,和您此前的创作有什么不同?《花鹿坪手记》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王单单:区别非常大。我先来讲一下我的创作历程。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过要系统地完成一部诗集,只是在切身的扶贫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有感触,所以写了几组小长诗,如《花鹿坪手记 之一》《花鹿坪手记 之二》《花鹿坪扶贫记》等。令我惊喜的是,著名诗歌评论家吴思敬老师读到了这几组诗,给了我很大的肯定,还给我提意见,让我围绕着扶贫这个主题继续往深里走,进一步扩大创作面,挖掘更多细节、更深刻的东西,处理得更丰满一些。他的鼓励激起了我的创作热情,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定放开了写、往深里写,于是有了整本诗集《花鹿坪手记》。

最开始,我还是在写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用传统的语言,符合传统的规范,但很快我觉得我必须放得更开,我不想再写众人观念中的那种诗歌了,我想建设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打着“王单单”烙印的诗。而这种自信的源头就是我的亲身实践。我到花鹿坪,是来真正地生活,这是我创作的坚实基础和信心来源。

在创作形式上,我写了很多组小长诗。我觉得在同一主题之下,用多个组诗去反复地诉说,会增强表达的力量,就像用石头对着墙上一点反复使劲地砸,终会迎接破墙而来的光明。在诗歌语言上,我选择了口语,因为口语能够对生活做出最迅速的反应,它最生动、直接,最接近生活的本质。


微信图片_20201116095953

王单单完善扶贫表册


记者:扶贫诗歌是一种主题写作,我们有时也叫它“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王单单:其实所谓的“命题作文”,也就是主题创作,最考验作者的能力,它是对一个诗人捕捉诗意的能力的最高挑战。扶贫这个题材好在你可以说它是“命题作文”,也可以说不是,因为这个主题其实非常大,我们在其中面对的不是一个家庭、一个个体,而是非常广阔的生活,是这个时代惊天动地的变化,是一种大善、大义的行为。

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实践,只有“深扎”才会发现,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真实而又生动的人,换一个角度就能发现新的东西,只要留心处处都是细节。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是我来写扶贫题材的诗歌,不如说是扶贫题材在呼唤着我的写作。如果没有经历这段扶贫岁月,我不会触碰这个主题。此外,加强学习、吸收营养也是必要的,这两年来我阅读了140多本诗集,给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启发。


微信图片_20201116095958

王单单在控辍保学宣讲教育和劝返大会上


记者:在扶贫工作和扶贫诗歌写作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后还会继续相关题材的创作吗?

王单单:两年的扶贫工作让我觉得很踏实。我是云南人,入驻云南的小山村,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和村民、老乡们在一起,切实地帮助他们,看着村子一步步实现脱贫,让我由衷地欣慰,与此同时,我的心灵也在淳朴、善良的民风中得到了净化。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创作的源头一定在群众中,在实践中。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会继续关注时代的命题、重大的主题,更加有意识地找准素材与诗意之间的平衡点,不断提高将生活中的现实转化为诗歌中的现实的能力,争取创作出更多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的好作品。


微信图片_20201116100002

王单单


点击阅读:《花鹿坪手记》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2.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5.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6.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7.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