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寺门开了。雾侧了一下身,
风也侧了一下身。
那声吱呀
像是神将一座山移动。
没人看得到,大雾里的山
是偏向我们心的左边多一点,
还是偏向我们心的右边多一点。
或者山根本没有动
只是寂静被一双手推开了三尺。
只有三尺。
走到松树下的老法师不说话
他与松树在交换什么。
除了安宁,这一对老朋友
大概也没有别的什么可以互换。
那僧袍的深黄色
多么具体而慈悲的色调,
风与雾面对这面黄铜的镜子
都一副倾诉的样子,
其实并不出声。
没有语言可以打开这种倾诉。
点评
这首诗可谓出手不凡:“寺门开了。雾侧了一下身,/风也侧了一下身。/那声吱呀/像是神将一座山移动。”一句极简的“寺门开了”,等于开启一个禅幽之境,注定下文的不世俗;紧接着写雾、风“侧了一下身”,很准确的动作,实有的,也是拟想的。“那声吱呀”,声音出现了,一个开门声,何以有那么大动静,以至于“像是神将一座山移动”?注意,这是在南岳衡山,在寺院,并且是有雾的早晨,听觉尚未被噪音征用,一切都是应然之静,一声寺门吱呀所带来的怦然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同时,这也是拟想,和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暗合。
“没人看得到,大雾里的山/是偏向我们心的左边多一点,/还是偏向我们心的右边多一点。/或者山根本没有动/只是寂静被一双手推开了三尺。/只有三尺。”这几句,有了一些思辩的意味,是历史上“旗动”还是“心动”在一个具体语境里的新的阐发。此处的“雾”,起了特殊作用,因为有雾,的确“没人看得到”,这合乎情理,同时,也巧妙地使得“大雾里的山”从“外视”转向“内视”,从而产生心象。“或者山根本没有动”,对心象的感悟,由山而转“寂静”,将“寂静”作为一个“象”来体验。“走到松树下的老法师不说话/他与松树在交换什么。”人物出现了,感觉上,从头写到这里,是该出现一个人的。“除了安宁,这一对老朋友/大概也没有别的什么可以互换。”的确没什么太多可交换的,该交换的早已交换过了,应物斯感,除了默契,已没有什么可说的。“那僧袍的深黄色/多么具体而慈悲的色调,/风与雾面对这面黄铜的镜子”,色彩的出现是适时的,不过,对“僧袍”的形容似乎有点重了,又是“深黄色”,又是“慈悲”,又是“黄铜的镜子”,修辞似乎多了点,要知道,人在雾中,淡一些才好。“都一副倾诉的样子,/其实并不出声。/没有语言可以打开这种倾诉。”好在最后两句回转过来,且回转得贴切。没有声音的倾诉是只可意会的倾诉,寂静的倾诉,寺环境的倾诉,一旦语言发声,倾诉的默会性与感物性就被打破了,语言打开的,也就不叫默会感物了。
✦特邀点评:唐翰存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程继龙 耿占春 冯雷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简明 蒋浩 蒋登科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海鹏 李犁 刘向东 刘波 李云 李之平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南鸥 钱文亮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西渡 向以鲜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