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池塘的鸟

作者: 2019年05月20日09:29 浏览:5305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一只鸟从蚂蚁的洞口望去
望向深深的地底 用嘴喙
试图挖掘点什么东西

一只鸟清楚地记得这个洞口的位置
有着一座池塘 片片云彩
曾在水面上腾起

仿佛还有比例的层次
四周的空间 纷杂斑斓 远处的
村庄紧贴着完美的树丛

而颈子和腰线上的蓝色羽毛
从水波上一掠过 就有透亮的光线
挂上了树梢

现在鸟找不到池塘 过来又过去
它只看到蚂蚁的爬动 川流不息地
在自己的食物里忙碌

蚂蚁的洞口很小很深
那里没有尽头 地下的池塘
也许是个空心的幻觉



点评

主体(subject)的确立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在观看时,从“我”的角度出发与从“他”的角度出发,获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大胆地抽去“我”,将主体位移给他者,必然会有新发现。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就在于,诗人设置了一个新的主体(更准确地说,是主体代言人),即“鸟”。鸟的视角,就像一架移动的摄像机。“一只鸟从蚂蚁的洞口望去/望向深深的地底”,循着鸟的视线,读者看到了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的事物:洞口和地底。接下来,诗歌对主体的书写转移到了心理层面,“一只鸟清楚地记得这个洞口的位置/有着一座池塘”。鸟在寻找池塘(此处代入了重要的文学母题:寻找),而池塘正是本诗言说的重点。对鸟来说,池塘是一个美丽的存在;对诗人来说,池塘则是完美乌托邦的化身。

池塘在哪里?最终,鸟丧失了池塘,“现在鸟找不到池塘”;人类的理想和桃花源也不复存在,或许它们本就不存在——“地下的池塘/也许是个空心的幻觉”。诗人给出的答案是悲观的。在鸟的眼里,作为客体(object)的蚂蚁又使这种悲观感更加浓重,“它只看到蚂蚁的爬动  川流不息地/在自己的食物里忙碌//蚂蚁的洞口很小很深/那里没有尽头”。诗人想表达的是:对鸟而言,绝望感尚且如此;那么,对人(诗歌背后真正的主体)而言,永恒家园的丧失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呢?

特邀点评:杨碧薇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程继龙 耿占春 冯雷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简明 蒋浩 蒋登科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海鹏 李犁 刘向东 李云 李之平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钱文亮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每日好诗创作谈”约稿启事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温馨提示:

稿费、赞赏在线申请领取方法领取办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