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洛:虚实叠用的艺术——崔涂《春夕旅怀》

作者:李元洛   2019年03月14日 15:55  中华诗词学会    1951    收藏

640.webp


虚与实,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诗歌艺术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题目。就如同一座胜景叠出的名山,你每去游历一次,就会有一番不同的感受,有一些意外的发现。


简略地说,实,就是对生活具体真实的、形象的描绘,即形象的直接性;虚,就是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再创造的天地,即形象的间接性。但是在具体的艺术描写上,虚与实究竟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呢?古典诗论家囿于传统的印象式批评方法与评点式文字,在他们的诗论或词论里对此都语焉不详。我认为,虚实至少应该包括情景、今昔、时空、有无四个重要方面。


在情景这一命题中,情为虚,景为实。“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一景一情;“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一情一景。在今昔这一命题中,今为实,昔为虚。“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前虚后实;“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前实后虚。在时空这一命题中,时间为虚,空间为实。“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一实一虚;“诗酒一年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黄庭坚《夏日梦伯兄寄江南》),一虚一实。在有无这一命题中,有为实,无为虚。“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李商隐《春日寄怀》),先实后虚;“学剑虽无术,吟诗似有魔”(许棠《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先虚后实。


对上述这四个方面的虚实分别,只是大略言之。在诗歌创作中,情与景、今与昔、时与空、有与无常常是互相渗透彼此交织,而非如油与水之两两分离。同时,诗人在一首诗作中处理虚实关系之时,可以将这些方面综合叠用,或者叠用其中的几项,这要看表达内容的需要而定,没有一定之规。这里,我们举述一个善于错综叠用的例子,这就是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旅怀》: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生卒年不详,字礼山,江南人,光启四年(888)进士,约唐昭宗天复初前后在世。羁旅穷年,所以其作品多怀人念远之作,抒羁愁落魄之情。《全唐诗》有他的一首题为《孤雁》的诗很有名:“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又作‘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渚云低暗渡,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世人因此称他为“崔孤雁”。宋代词人张炎的名作《解连环·孤雁》词,如“怅离群万里,怳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如“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现”,语言和意境都明显地受过崔诗的影响,有的甚至直接来自崔诗,可谓不告而取。崔涂曾游历湖北和湖南,有诗作《湘中秋怀迁客》、《赤壁怀古》、《初过汉江》等20余首。如《鹦鹉洲春望》就是颇见功力之作:“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曾解爱才?幽鸟暖闻燕雁去,晓江晴觉蜀波来。何人正得风涛便?一点轻帆万里回。”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因之称许他:“深造理窟,端能竦动人意,写景状怀,往往宣陶肺腑”。


《春夕旅怀》这首诗,在虚实的运用上明其正变,善其错综,在交综叠用上很可以见出诗人的匠心。“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水的流逝和花的凋谢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已是暮春时节,这主要是以虚笔写时间;“楚城”这一实词,说明诗人春日羁旅的地方,这主要是以实笔写空间。但是,诗人同时又运用了虚实烘托的手法:对“水流花谢”的实景,以“两无情”的虚境烘托之;对“楚城”的实境,以“送尽东风”的虚笔烘托之。这样,就显得实而不空,虚而不幻,虚与实互相渗透而又彼此生发。此时此地,浪迹天涯的诗人自然按捺不住自己无尽的乡愁了:“万里”本是属于空间的实写,但诗人化用了《庄子》中庄周梦蝶的典故,冠之以“蝴蝶梦中”,这就给他的虚象的思乡之梦以轻倩的实象,也激发了读者的美的联想。同时,这一句的整体形象又可以说是虚境;“三更”本是属于时间的虚写,然而诗人却不仅点出了“月”的意象,而且辅之以“子规枝上”的具体描摹,而“子规枝上月三更”又完全是诗人好梦初回时眼前的景物,因此,这一句就艺术整体说来可谓是实境。于是,诗人在实写之后,接以化实为虚的虚笔:“故园书动经年绝”,诗人漂泊异乡,家园早已音书断绝,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以年来作计算单位了;这既是说过去,也是说空无。在如此虚写之后,诗人又继之以化虚为实的实写:“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本已早生华发,更何况他经年羁旅,春来对镜,竟然是华发满头;这,既是说现在,也是说实有。“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最后一联说自己怀念故乡却未能归去,如能归乡就如愿以偿了;那五湖烟景虽然美好,却是众生都可以欣赏享受的自然风物,有谁会来和我争夺呢?这里仍然是一句写时间,一句写空间,一句写情,一句写景,这种虚实上的飞跃和转化,使全诗获得一种美学上的统一与和谐。


崔涂的《春夕旅怀》成功地运用了虚实叠用的艺术。所谓叠用,就是将构成虚实关系的多方面的因素叠加运用,使诗句丰富而不单调、错综而不呆板,充分地显示出诗法之美。就如同一位绝世的美人,她的美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如同宋玉的名文《登徒子好色赋》中所写的“东家之子”一样。是的,诗的虚实叠用恰到好处,的确就好像美人的仪态万方。


现代旧体诗中,也有虚实叠用的佳作,如学者、散文家朱自清作于1937年的《南岳方广道中寄内作》:“勒住群山一径分,乍行幽谷忽干云。刚肠也学青峰样,百折千回却忆君。”实以写景,虚以写情,触景生情,前实后虚。在当代新诗中,诗人彭浩荡的《鲁迅故里》就是现场描绘与想象飞扬的虚实叠咏的佳作。“星级的咸亨酒店挂起大红灯笼/弄不清哪家/才是正宗,听说/孔乙己不再赊账,他成了/名牌产品茴香豆的金字招牌/而阿Q呢,房价疯长/仍蜷缩在土谷祠里”,“沿着走廊,穿过/天井,在厨房门口撞见/刚进城的闰土,听他讲诉着/当代中国农民的维权新闻”,“菜畦依旧绿到/百草园那一溜短泥墙根,依旧/草木葳蕤/世界变得酒绿灯红/惟童年仍然纯净。”——从如上摘引的片段,可以看到全诗均是实写与虚拟相交织,实以虚之,虚以实之,虚虚实实,构成了一个既有现场感亦具虚幻性的艺术世界。


(原载于《中华诗词》2018第4期)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