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来“广为传诵”——百年新诗百首选学[7]
作者:山城子 2019年02月26日 13:18
172 收藏
如何得来“广为传诵”——百年新诗百首选学[7]
学习者:山城子
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学习:
“一句爱的赞颂”,副题是注释。就是说,这首诗是赞颂“爱”的。至于这“爱”,若看作名词,可能是“博爱”的简称;若是动词,就得涉及具体对象了。所以有人说是写给失事了的徐志摩的,有人说是写给她出生的孩子的。我倒是觉得,爱的具体对象应当是“新月派”的“新月诗”吧?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你”,若具体到人,就不诗性了。所以我愿意她是在使用拟人格。自然是将“博爱”,或者“新月诗”拟人了。我倾向后者。因为“交舞着变”、“细雨点洒在花前”、“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等等一系列意象,都可以用新月派诗人不断创新的诗作来认证。
但我今天要学习的,是林徽因的诗文本唯美的艺术根源。或者说找到这个根源,就找到了“广为传诵”原因了。
诚然,标题被前后反复,且提出来个“你是”来不断地复沓,其艺术的表达就有了一种深情的基调了。而在文本的具体行走中,诗人大量地使用了词类活用。而词类活用入诗,不仅生动活泼了语言,且新颖幽默了表达,不能不给读者留下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
请看,形容词被活用为名词的,依次有“轻灵”、“光艳”、“软”、“轻”、“娉婷”、“鲜妍”、“天真”、“庄严”、“鹅黄”、“绿”、“柔嫩喜悦”、“暖”。竟有12个。一个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后,就产生了一种活泼、新颖,甚至有些调皮的童话美。
再看其他的活用:前动后补式双音合成词“点亮”,是比喻兼通感式的活用;动词“变”活用为名词;主谓式双音合成词“花开”活用为名词;短句“燕在梁间呢喃”活用为名词,短语“人间四月天”,也活用为名词。这就将词类活用的范围给拓展开了。
在加上行文中不时的比喻、拟人、排比、排偶、反复、复沓等修辞格的运用,其积极修辞的次数,已经超过了这首短诗的行数。如何不美呢?
2017/1/13于故乡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