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春愁集丨蔡世平:他的旧体诗歌蕴涵着真气与元气

作者:蔡世平   2018年12月24日 09:14  小众雅集    1258    收藏

20181224091809


当年黄读山从老家湘潭出发,顺湘江入洞庭到岳阳楼,向前来迎接他的朋友随口吟了一句诗“洞庭波送一僧来”。这一年他年方十七,是个识不了多少字的少年郎。黄读山后来被称为“八指头陀”,是民国著名的爱国诗僧,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今天,我们的主人公韦树定也是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写出了‘草色青青梦亦青’的诗歌句子,能否成为进入诗歌史的当代著名诗人,那就要看他以后的造化与历史的选择了。

韦树定出生于1988 年,今年是2018 年,正好三十岁。韦树定开始旧体诗歌的正式创作与交流发表是2009年,这一年他二十一岁。从2009到2018的九年时间里,韦树定从偏僻乡村走到了繁华大都,从一个不声不响的诗词习作者到当代诗歌大刊编辑,从向人家学写诗词到定期去大学教授诗词,这一路走下来,韦树定完成了当代“旧体诗人”的基础建设与形象塑造。这非常不容易,有的人折腾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恐怕也难以戴上“诗人”的头衔。韦树定轻而易举就做到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韦树定入了旧体诗歌的门径与道行,他穿越了旧体诗词的娄山关、腊子口,及至六盘山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需要勤奋,但也需要才情、知识与智慧。我们先拿两首七律来说说他的诗歌面貌。


相如底事赋思频,云在嵩山树在秦。

面壁僧心终悔旧,首丘狐子亦伤新。

牧羊漠北归何日,旅雁衡阳第几旬。

我欲忘情忘不得,梁园风物又增春。


鹤汀凫渚任支离,湖上渔家辨酒旗。

蝉噪国槐垂老树,鸟栖官柳最高枝。

夕阳一角佛无语,古刹千瘢墙有诗。

重过丽人游冶处,园深不见李师师。


这是2009 年写的,也是他通过纸媒向社会亮相的诗篇,当然很看重。第一首写于二十一岁生日那天,其时他正在河南上大学,二年级的寒假,独居商丘,眼里的“云在嵩山”,思绪却“牧羊漠北”,一副苏武的行状,当然是想家了。后首写开封游历,时“鸟栖官柳”,而“不见师师”,发自己“穷身无靠”“恋人何处”的漂零之叹。读其诗,文辞之老到、对仗之工稳、用典之贴切、诗意之沉着浑融、旧体面貌之亲切可爱,哪像一个二十一岁的毛头小子写的,分明是上了年岁的老诗人所为,显示了韦树定继承传统的功力,也显示了一个诗人的别样才华。所以我要说韦树定并没有花九年时间去成就诗人,事实是他在诗词写作的“元年”,就成了“诗人”。这正是产生诗人的前提条件,是天分。看来上天要成就一个诗人,似乎在他的第一声啼哭里就输入了诗的成色。

韦树定痴迷中华传统文化。因为爱好诗词,中学时就学习诗词格律和古文知识,基础打得牢实。诗词写作从律绝入手,进而古风、词曲、辞赋,诸种韵文文体他都有过操练。年纪轻轻拿出来的作品,有规矩,守法度,堪称老到。最难得的是文字自出机杼,且从容沉着,收放自如,有一种难得的书生气、书卷气、才子气,让我们在他的诗词文赋里,重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优雅与优美。

韦树定可谓出手不凡,旧体诗歌写作的十八般武艺运用娴熟。当然,如果专注于他的写作传统继承与艺术解读,也可以做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来,尤其对于西南山区的一个“从小讲壮语,直到高中毕业连当地汉语方言都说不流畅”的壮族小伙子,短短几年时间就写出了那么纯粹蕴藉的汉语旧体诗歌,不能不让人感到吃惊与敬意。

我是一个看大不看小的人,能往大处里看的事情不会往小处里看。考察诗人,选择怎样的观察视角是重要的。一个诗人的成就如何?不完全取决于写作技巧,诗人的格局在胸襟而不在技巧。如果一定要往“技巧”上说事,那也只是“小技”而非“大技”。“小技”是看得见的,“大技”是看不到的。写作的玩“技巧”如同玩“游戏”,久了就会上隐,沾沾自喜,乐不思蜀,乐而忘归,终把大事情给玩掉了,也忘掉了。如说诗词的写作技巧,我看清代的许多诗人词人都不输唐宋,但其诗人的声名与影响力远远不如唐宋。为何?皆因诗人词人处在那个朝代,心灵或被豢养着,或被享受着,或被压抑着,或被扭曲着,总之是诗词创作的元气不足,没能意气风发起来,酣畅淋漓起来,不能够与时代产生心灵共振。诗歌写作是不能当游戏来玩的,过于“炫技”,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最终可能是河过去了,海未能过。

对于诗人来说,没有才华不行,但才华却不是最重要的。一个诗人,不是要看他写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写出了什么,呈现出怎样的思想品格与精神质地。那么,韦树定写出了什么呢?是出了多少书?发表了多少作品?获了多少奖?这些显然都不是。而是韦树定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旧体诗歌艺术实践,写出了一个人,同时也是一个群体的“生存焦虑”与“青春焦虑”,触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性问题。

一般说来,好作品是生活的重压或思想的挤压后爆发出来的。屈原是、陶渊明是、杜甫是、李煜是、曹雪芹是,很多很多优秀作家和作品都是。苏东坡因了乌台诗案后的人生经历,才有了前后赤壁赋和大量优秀诗词作品。辛弃疾因了收复中原强烈的个人抱负与爱国激情不能伸展,才有了辛弃疾穿越时空的英雄词。文学创作,看来作家的生活太优裕不行,心里想法不强烈也不行。对于今天很多由乡村进入城市的大学生来说,城市生存难,但回乡村可能生存更难,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却没能学到乡村的谋生本事。韦树定正是在这种身居闹市,想回回不去的境遇下,写出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农耕文明转变为工商文明、城市文明 “人”的困境和时代困境。他的“非虚构”写作,用旧体诗歌的形式呈现了世纪之初个人的生存状态,也呈现出被媒体称之为“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韦树定出生于广西河池一个叫那浪的壮族小乡村。高中毕业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弟妹年幼,一家子全靠母亲撑持,生活自是困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即由国家安排工作,顺利就业。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大学扩招,大多数青年都能顺利上大学,但却只有少部分大学生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也许是上天注定要让韦树定成为诗人,他大学毕业后,便成为“北漂”一族,开始了他极具韦氏特色的诗词之旅。

不能不看到时代对人的影响。起码在今天人们的观念中,去城里上了大学即离开了农村成为“知识分子”的城市人,事实上他们也很难再回到农村,面朝黄土、面对欢送他们进入大学的亲人和乡亲。农村的劳动他们不会做也不想做了。真正的桃花源般美丽的现代化乡村,离广大农村的现实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而城市则被描绘成理想与梦想的放牧场。当然,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们相信一不留神,天上便会落下来一个“苹果”,砸到自己的头上。城市给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提供了基本的个人生存条件,但却没给他们拖家带口准备足以遮风避雨的屋子,以及足够的食物与御寒的衣被。奋斗中的等待,焦虑中的希望,构成这个庞大群体的基本生存面目与精神图像。

应当说韦树定是幸运的。他以诗词写作实绩,敲开了国内诗词大刊、名刊的大门,成为《诗刊》的一名诗词编辑,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和相对稳定的收入,写作和工作融为一体,这是令许多草根诗人向往与羡慕的。但是韦树定的心并没有完全踏实下来,还是悬着、飘着的。首先是“北漂”的身份没有完全改变;二是高得吓人的房价对于诗人的居所简直不敢去想,一千多年前杜甫提出的问题今天仍然没有解决,他还是天下的一介“寒士”;该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可是谁又会把青春托付给一个居无定所的人呢?

这种严酷的生存困境所形成的“生存焦虑”与“青春焦虑”,正是诗人韦树定诗词创作的“物质基础”与“精神资源”。 韦树定以初入世道的纯真本色的言说方式切入时代,感受生命的痛痒。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庚寅晚秋杂诗九首》《辛卯春节还乡三首》《辛卯东坡生日,京中无与饮者,南归车票亦未购得,乃放歌一首》《北漂一周年题记二首》《甲午冬日雅集拈得“吃”字,戏赠楚家冲医生》《三十杂述二十首》等等,可以说都是在这种“生存焦虑”与“青春焦虑”的双重挤压下产生的。

“车厢爆挤已成团,弹唱生涯一味寒”(《地铁遇卖唱青年》),“也被月光添族谱,更从房价哭钱包”(《北漂一周年题记二首》),“求爱全成吹泡泡,逃名何处躲猫猫”(《癸巳立秋,不觉北漂两年矣,感怀二首》),写漂泊者的生存境遇与无可奈何。

“阿娘偷拭回肠泪,怕涌刁江向北流”,“曾劝哥哥行不得,如今只伴鹧鸪声”,“此日黔灵山上望,分明红泪挂霜枝”,“一片败荷谁救得,待施妙法入莲华”(《庚寅晚秋杂诗九首》),写家庭困境,儿女漂流,母亲求助观世音菩萨“妙法”除难。

求菩萨施“妙法”解困,是中国民间开出的救助药方。诗人韦树定用上了,作家方方在小说《涂自强的个人经历》中也用上了。可见,写作的民间立场往往直抵人心,见出作家的人性深度与思想高度。韦树定通过自己的北漂经历写出了今天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群体的精神迷茫,其思想认识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堂上有母年五十。五十年也何艰虞,颜色早褪秦罗敷。……君不见,市场经济下,但为生计逐车马。黄尘仆仆何足当,可怜谁肯助孤寡。……有子有子滞商宋,北望云迭山无缝。衡阳雁归年复年,看挥五弦嗟何用。搔首更踟蹰,桥头闻哀鹄。额纹写相思,霜鬓参差录。邻妇山前共采薇,遂问汝儿胡不归?但云我儿四牡騑,何必归来扣柴扉。……有女有女在巴渝,江滩如雷雾模糊。……幼时尝有约,拾柴遍丘壑。耕织不疗贫,切莫怨姑恶。女也未归来,杖藜思绮怀。村媪但相问,但云我女乖。……有子有子锦官城,负笈得得千里行。……屠龙烹鲜学成技,不见归来送双鲤。……娘思儿不休,涕泗皆北流。几处伤心夜,杜宇声啾啾。田叟每问之,便道小儿可扬眉。……山角夕阳斜,古榕噪暮鸦。荷锄归去浑无力,坐看马路往来车。……君不见,老妪呼,此日有子不如无。

——辛卯夏月,母亲五十寿辰,客居外地,悲歌一曲记之


这首古风,调太长,不得已删去一些句子。韦母寡居乡间,子女三个,为生计,一河南,一重庆,一成都。儿女的情是母亲的靠,故乡与母亲也是千里外儿女的靠。情,维系了家庭的完整与温暖,也支撑起一个小世界。韦树定深情吟唱的“母亲歌”“乡愁歌”,几如隔世之音,凤鸣幽谷,它恢复了母亲的人性庄严与温暖,也让俗世人间恢复了真气与元气。

情,在今天快要成稀有之物。西方“自我意识”的所谓觉醒,情感的粗疏与异化,正在颠覆年轻一代的价值取向,给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损伤。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实是有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总是强调自己如何如何忙,父母亲半年也难得听到哪怕是一句温心的电话问候,所以就有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流行了一阵子。

常言说“家贫出孝子”。家贫当然不是好事情,但家贫而养出的孝子来安慰天下父母心,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了。我相信作为孝子诗人韦树定写出来的“母亲歌”,还有如《乙未初秋归园田居二首》《京中暴雨夜老母来电》等,于今天社会的“寡情症”,应是一击重锤敲在人们的心上,值得好好珍视。

韦树定的旧体诗歌走的是雅正一途,诗风纯粹高古,一个壮族小伙子让汉语言文字闪烁出如此绚丽的时代光辉,是难能可贵的。韦树定的旧体诗歌还没有定型,从近年来对古风的钟情看,说明他还在寻找更适合表达的文体样式,从而确立自己的写作路向。客观地说,韦树定当得起二十一世纪初始阶段一位有特色、有潜质、有成就的旧体诗人。

2018 年7 月17 日 南园


微信图片_20181114090928

韦树定,笔名韦散木,斋号无量春愁室。1988 年生,广西河池人,壮族。

现为《诗刊》社诗词编辑,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专业诗词课程讲师。曾获陈子昂诗歌奖青年诗人奖等奖项。诗集《无量春愁集》入选中国青年出版社/小众书坊“好诗词  第一季”。


微信图片_20181114090931

韦树定  著 《无量春愁集》

(好诗词·第一季,精装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小众书坊策划出品)


《无量春愁集》是青年诗人韦树定的第一本诗词集。共收诗200 余首,词近40 首。作者的书斋号“无量春愁室”,出自苏曼殊的诗句:“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我亦艰难多病日,那堪重听八云筝。”故本诗集以《无量春愁集》名之。书名的另一层含义就是青春期的一个小总结,因为书中所写的内容大部分跟“青春焦虑”和“生存焦虑”等这些时代精神焦虑有关,表达的是“今天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群体的精神迷茫”。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2.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二辑
  6.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7.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8.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9.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诗意浓浓!文艺大咖齐聚鼓浪屿……
  6.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8.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