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洛:由此及彼小以喻大 ——李群玉《放鱼》

作者:李元洛   2018年09月17日 00:49  中华诗词杂志    1184    收藏

李元洛.webp


晚唐诗人李群玉(?—约862),澧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人,字文山,他并不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诗人,其作品历来也没有引起众人很大的注意。但是,这位不乐仕进而坎坷不遇的作者,在《全唐诗》录存的三卷诗里,却还是有些颇值得一读的作品,如《临水蔷薇》:“堪爱复堪伤,无情不久长。浪摇千脸笑,风舞一丛芳。似濯文君锦,如窥汉女妆。所思云雨外,何处寄馨香?”如《汉阳太白楼》:“江上晴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窗山。青枫绿草将愁去,远入吴云瞑不还。”如《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丽句清词,可吟可诵。他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雨夜呈长官》),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赞为“曲尽羁旅坎壈之情”,清人薛雪《一瓢诗话》许其佳作“脱尽晚唐蹊径”,也绝非虚美之辞,而名画家丰子恺在谈绘画构图的文章中,也曾引《汉阳太白楼》前两句诗作为范例。

他的五绝《放鱼》,是咏物诗中一首富于哲理的佳构,篇幅短小而意味隽永,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里,宛如一朵小小的米兰花: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屈原的《橘颂》,是我国咏物诗的开山之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给后代的咏物诗开了无数法门。但是,古典咏物诗咏叹得最多的植物是松、竹、梅以及春兰、秋菊,动物则除了马之外,就是燕、雁、蝉、蝶了。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咏鱼之诗不多见,最早写鱼的诗句见于《诗经·卫风》中的《硕人》。“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诗人以水和鱼的动态描写比喻庄姜的随从之盛。“鱼”在诗中还只是一个随手拈来的陪衬角色,并不是诗篇描写的主要对象。“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相教慎出入”,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枯鱼过河泣》,则是以鱼为抒写对象的完整的全篇,而且是古典诗史上第一首咏鱼的咏物诗。那象征性之构思和隐喻之含义,说明诗歌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古典诗歌之黄金时代的唐代,咏物诗众多而题材广泛,但写鱼的专篇却仍然不多,因此,李群玉的《放鱼》就更可视为独具一格的难能可贵之作。

关于咏物诗创作的艺术奥秘,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作了相当精当的概括:“不离不即。”这,可以说是咏物诗创作的普遍艺术规律。所谓“不离”,就是诗人的描绘不能脱离所咏之物的特征,成为浮泛的笔墨,诗人的寄托不能远离所咏之物的情境,成为外在的强加之物;所谓“不即”,就是不能只对所咏之物作形貌不遗的描写,斤斤拘泥于物的本身,而要能生发开去,述志言情,有所寓意和寄托。总之,只有将所咏之物与所托之意水乳般交融起来,宛言而讽,小中见大,因此及彼,生人妙悟,做到“物”、“意”两谐而不是强为比附,才是咏物诗的胜境。

李群玉这首诗题材独特,角度新颖。他既入乎其内,深入体察了鱼的习性、情态和生活环境,作了准确的而不是泛泛的描写,同时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鱼联想到广阔的社会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受到诗中寓意的暗示和启发。

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写诗人在将鱼放生时对鱼的嘱咐,全诗以呼告式结撰成章。“早觅为龙去”,一开始就运用了一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妙合自然。郦道元《水经注·河水》:“鳣鲤出巩穴,三月则上度龙门,得度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在我国古代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风作浪而又能腾飞九天的神异动物,因此,为龙或化龙历来就象征着飞黄腾达。如中唐诗人章孝标的《鲤鱼》:“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李群玉运用这一典故却另有新意,他是希望所放生之鱼能寻觅到一个广阔自由的没有机心的世界,一个“早”字,更显示了诗人企望之殷切。“江湖莫漫游”,次句顺承而下,“江湖”仍然扣紧鱼所生活的特定环境,“漫游”也是为鱼所独有的生活习性。在这里,“漫游”和“早觅”的矛盾逆折的句法,既气机流畅又相摩相荡,既补足了首句之意,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悬念:为什么希望鱼儿要早觅为龙而莫漫游于江湖之中呢?这句诗作为过脉,自然无迹地引发了下文:“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香饵”与“铦钩”仍然是和鱼的生活与命运紧密相关的事物,这两句诗一气奔注,分外醒人耳目。铦,是锋利之意,“铦钩”与“香饵”相对成文又对比尖锐,那触目惊心的意象可以激发人们许多联想,而“须知”使诗人告诫的声态更加恳切动人,“触口”则更描摹出那环生的险象,传神地表现出诗作者对鱼的怜惜、担忧的内心情态。总之,寥寥二十字,处处切定题目“放鱼”来写,处处写的是鱼。诗句看似平易,其实诗人运笔十分灵动而巧妙,而且其中有深意存焉。

这首五言绝句,单从“放鱼”上理解也已经是情采斐然颇为动人的了,但是,寄托是咏物的灵魂,它的妙处毕竟在于有寄托,写放鱼又不止于放鱼。说它写放鱼,因为诗人抒写的是放鱼入水的题材,他处处从这一题材规定的情境着笔;说它又不止于写放鱼,是因为诗人的目光绝没有停留在题材的表面,而是在具体的特定事物的描绘中,寄寓了自己对生活的某种体验和感悟,使读者从所写之物,联想到内蕴的所寄之意。李群玉还有一首诗题为《钓鱼》:“七尺青竿一丈丝,菰蒲叶里逐风吹。几回举手抛芳饵,惊起沙滩水鸭儿。”这首诗是写另一种生活情境,也可反证《放鱼》诗的别有寄托。《放鱼》一诗寄托的特色,一是以小喻大的展开,二是由此及彼的暗示。它写的是具体的尺寸之鱼,所咏之对象可谓小矣,但它由鱼而社会,而人生,以小见大,小以喻大,所抒发的何尝不是善良众生对于险恶社会生活的一种普遍感受?它处处切定“鱼”的习性和情态,所写的是鱼而绝非他物,但诗人却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因而音流弦外,余响无穷,富于暗示性:它既可使人联想到诗人自己和许多正直之士的遭际与向往,也可使人从“香饵”、“铦钩”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令人上当受骗甚至腐化堕落的诱惑与陷阱。

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别的题材与样式的诗歌写作尚且如此,何况是咏物诗?李群玉的《放鱼》状物逼真,含蕴深远,花蕾虽小却香气袭人,确实是咏物诗中别开生面的上选之作,尤其是咏鱼之诗的青钱万选之篇。在他之后,宋代无名氏《咏破钱》的“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元人陈孚《胭脂井》的“泪痕滴透绿苔香,回首宫中已夕阳。万里河山天不管,只留一井属君王”,清人顾陈垿《砚》的“端溪谁割紫云腴,万古文心向此摅。小点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当代诗人任国瑞《咏围棋》的“占角圈空算计难,亦宜开智亦宜玩。人间多少兴亡事,尽在阴阳黑白间”,等等,都可以说是由此及彼小以喻大的佳篇胜构。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