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首诗的创作体会就像当时写这首诗一样,踌躇难以下笔。简单地平铺直叙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没有意义,我试图找到的是不一样的表达,不一样的起句。回忆那个灵感降临的瞬间我的狂喜,以及灵感降临前我的抓狂和悲哀(我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角度进入这首关于长江的诗),竟然变成一件困难的事。并非因为“过程”过于复杂,而是因为,搬运“过程”的工具尚不称手,语言的工具在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中都应是独属于这一个叙述者,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让我把地球回推又回推,一直回推到2017年11月10日那天。那个中午,我和爱斐儿同机从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起飞,在将近三个小时漫长的睡眠后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我至今还记得飞机起飞前空姐提醒关闭手机之际我匆忙写在手机上的一首小诗,《CA4102》,这是我们此行的航班。那个时段我热衷现场写诗,每到一地必手捧手机,到处抓写作点即时完成一首诗。我喜欢这种竞技状态,它让我的感官不敢松懈、心灵时时处于激奋中。我还记得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如果我能在它起飞前把诗写完/我就有了一份递交白云的礼物
我的泸州老窖行从这一首诗开始。
必须补充说明此行的背景。2017年5月我参加了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和泸州老窖联合举办的“诗意浓香”诗歌大赛,10月底接到通知,得了优秀奖,可到泸州领奖并参加“国际诗酒文化周”。我于是有了这平生第一次的泸州行。说到泸州,我一点都不陌生,我的嗜酒如命的老爸时常挂在口中的几种酒名其中之一就是,“泸州老窖”。
不提会议主办方如何尽责把我们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直接送到泸州,也不提车过剑门关我汹涌的脑海如何纷涌古典诗词,单说夜色中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迎我们以喜气洋洋的音乐和布景、迎我们以盛大的宴席,和想喝尽管喝的国窖1573,就足够令人震撼。我也算是经常参加诗会的人了,竟没有见到这么大阵仗。泸州老窖果然实力非凡!
那个晚上,我们被安排住宿泸州南苑宾馆。从大巴下来,扑面而来的江水之气盥洗了我们也让爱斐儿脱口而出,“这就是长江”。长江?我毫不掩饰地激动了一下。我们竟然就住在长江边!
那个晚上,在安逸舒适的南苑宾馆,我辗转反侧,脑子构想着为长江写一首诗,将近30年的写作史没有为长江留下一个字,真不应该。无论如何,必须为长江写一首诗,我暗暗地想。
11月11日凌晨,和我同屋、习惯早起的爱斐儿已到长江边逛了一圈我才匆匆起身,刷牙洗脸毕我也跑到长江边采气。长江怎么这么窄呢,一眼就可看到对岸;长江怎么这么静呢,一点波澜也没有。这是长江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泸州,如同我多次到过的成都,总是阴沉沉的。据说四川部分地市都是这样的天气。阴沉沉的天气里,长江便也阴沉沉的。我想到1980年代风靡全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长江之歌》给予我的明亮、澎湃感,对比眼前泸州的长江,差距太大,这差距在我的胸中翻滚、酝酿,急切地等待一首诗来定型。
这个上午,会议主办方安排了两场论坛,一场北京师范大学张清华教授主讲,一场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老师主讲,我在步行到礼堂的路途中想到了两句诗——
瘦,而静/而灰而暗
我特别高兴,知道自己找到了写《长江在泸州》的语感,其中的“瘦”字即是诗歌语言,倘若用“窄”,那就平常了。诗歌特别讲究炼字,一首诗的成败可具体到一个字,我们所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就是这个道理。三个“而”字,颇具古意,与长江的悠久历史相映照。有了这两句,这首诗就算走出了漂亮的两步。
但接下来怎么写,我卡住了。接了好几句都不对,只好暂时作罢,好好听张清华教授讲课。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相信,虽然在北京多次与张老师在诗会中见面并听过他见识不凡的发言,但真正听张老师讲课这还是第一次。我拿起手机,一字一句记录下张老师的讲课内容,写成了一首诗,《万古愁,抑或中国诗歌的精神——记张清华教授讲座》。这首诗从题目到内容都是张老师的语言,算不得我的作品,作为重温张老师讲课的提要是可以的。
中场休息后傅庚辰老师步入礼堂,开始了第二场讲座。1935年出生的傅庚辰老师算起来已82高龄,他站在讲台上,离话筒有一定距离,主持人请傅老师坐着讲不用太劳累但傅老师说他习惯站着讲,这就让我们这些听众听起来有点费劲。我拿着手机预备像记录张清华老师讲座一样也记录一首傅庚辰老师讲课提要,终究因听不清楚而作罢。突然间我捕捉到傅庚辰老师说到他刚开始作曲时“还没有经验”,诗歌之神迅速告诉我,写下来。我赶紧在手机上写出——
长江流经泸州的时候还没有经验
《长江在泸州》的第二节就这么开始了。从“还没有经验”出发,后面的每一个想象、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描写、每一个比喻,就都那么合情合理,信手拈来。是的,“还没有经验”这五个字在这首诗里非常重要,决定了整首诗的定位。如果我当时不是一门心思绞尽脑汁要写诗,我是不可能抓住傅庚辰老师这五个字,放在哪里,这五个字都是平常的五个字,但在那样一个特定的时刻,在那样一颗全神贯注于诗歌的饥渴的心灵里,每一个字都可能是一滴神仙水,救活一个人于濒临枯竭的才思中。《长江在泸州》因为傅庚辰老师讲座中讲到的“还没有经验”五个字的点醒,闸门大开,浩荡奔涌,于今回忆,依旧令我沉醉不已。
2018.01.12,北京
长江在泸州
诗/安琪
瘦,而静
而灰而暗
长江流经泸州的时候还没有经验
她蹑手蹑脚,动作不敢太大,叫声不敢
太响,面容不敢太过妖艳。她流经泸州
的时候正是刚入婆家的小媳妇
屏声息气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我来到泸州的时候
已到了当婆婆的年龄
我喝了一口长江端上来的泸州老窖
便足足醉到京城
2017.11.11 泸州
安琪,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生于福建漳州。写诗,画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诗作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百年中国长诗经典》等。独立或合作主编有《第三说》《中间代诗全集》《北漂诗篇》《卧夫诗选》。出版有诗集《奔跑的栅栏》《极地之境》《美学诊所》及随笔集《女性主义者笔记》等。诗作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日语、蒙古语、藏语等传播。曾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国防大学、中央财经学院等十几所高校讲座。现居北京。供职于作家网。
安琪新近诗集《美学诊所》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