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

作者: 2018年05月08日09:33 浏览:655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在炭河古城,一座吊桥上,
系满红丝绸,每根绸带坠着一块
桃心小木板,把吊桥装扮成一座虹桥。
人们在桥头簇拥,等待工作人员放行:
每次只准五十人上桥。
我也想到桥上走一走,吹吹风,
到桥对面的小阁楼登高望远。
当人群开始蠕动,我被推搡着上了桥,
一上桥,空间明朗,桥下的绿镜子,
呼应着蓝天,反射着阳光,
绸缎飘扬,并且,每块小木板上,
都写满了祝福与祈愿。
这样的事情十年前我也做过,
在海南三亚,一棵长寿树下,
我买下红丝绸,写下祝语,系在树枝上。
当时写的什么我已忘记,
应该是为亲人祈求健康长寿之类,
正如这座吊桥上大多数人写的一样。
在距离桥头五米远的地方,突然,
我的目光被重重叠叠的小木板中的一块吸引,
在它露出来的右侧心室,用黑色笔迹竖写着我的小名
一个亲切的昵称。仿佛听到了呼唤,
我走过去拿起小木板,看到它的左侧,
写着另一个我熟悉的小名,
在这两个名字之间,是“友谊永存”四个字。
我微笑着想:这真是巧啊。
我放下小木块,幽悠向前,
扭着头张望河面,河水延伸着,
在空旷的视野里有一种辽远的飞扬,
像红飘飘的丝绸一样要飞到天上。
当我走到桥尾,登上小阁楼,
眺望着西周遗址,古城墙,烽火台,
想着那个戏谑的周幽王以及褒姒的哈哈大笑。
我忽然开始惦记那片小木板:
莫非真是他写的吗? 
那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
大学时期曾经给我写信,
写总有一天我会躺在他身上的人,
那个被我拒绝并长期忽视的人,
真的是他吗?我呆立着,
忽然升起一种相信,
我必须返回去辨认那笔迹。
我返回,一眼就看到那两个稚气的叠音名字,
仿佛正在翘首以待。
我再次拿起它,仔细盯着那字迹,
很工整的楷体,溢出一股秀气,
在小木板的背面,写着2018,
我努力回忆十二年前的那些信件,
那个人的笔迹,我确信它们出自同一双手。


 

点评

 

这是一首以散文笔法开始的诗,诗意的涌现在于不经意。全诗叙述了“我”在炭河古城,一座吊桥上看到许多祝福语,如海南三亚的旅游所见。这些,平铺直叙,诗意了了。当“我的目光被重重叠叠的小木板中的一块吸引”,诗意由此生发:“黑色笔迹竖写着我的小名/一个亲切的昵称。仿佛听到了呼唤,/我走过去拿起小木板,看到它的左侧,/写着另一个我熟悉的小名,/在这两个名字之间,是‘友谊永存’四个字”。散文式开头的诗歌,至此犹如一个小戏剧,高潮到来。接下去的大段文字,展示了内心起伏的情感波澜,经由回想、自问、确认,再确认,另一个主人公的形象由模糊而逐渐完整:“那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大学时期曾经给我写信,写总有一天我会躺在他身上的人,/那个被我拒绝并长期忽视的人”。作者很懂得方寸之间如何突出重点,注意凸显细节和关键信息:“很工整的楷体,溢出一股秀气,/在小木板的背面,写着2018,/我努力回忆十二年前的那些信件,/那个人的笔迹,我确信它们出自同一双手。”时间虽然跨越十二年,数行诗句,记录完整,人物形象在记忆中重现。

这首诗还有一个特色,自然且巧妙地将历史故事(“想着那个戏谑的周幽王以及褒姒的哈哈大笑”)化作了现实背景,时空穿插中产生出“戏中戏”的效果,使暗恋这出小戏剧有了更大的暗示能,气氛得以更完美的渲染与烘托。 

特邀点评:陈卫

 

 

 

“每日好诗”专家点评名录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蒋浩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温馨提示:

稿费、赞赏在线申请领取方法

领取办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