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极端化

作者: 2018年03月29日10:18 浏览:32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得意忘形的极端化
刘火
大部分人从庄子的“得意忘言”、“得鱼忘筌”出发,认为欣赏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得意忘形”。这个时候不但只有艺术品的意义在脑海中激荡,而且连自己就忘了,自己身在何时身处何地完全不知不觉,只知道在艺术的天地里尽情徜徉、任意潇洒。人有这种艺术欣赏的状况,人也可以达到这种艺术欣赏境界。
然而,我要说的,不但涉及到“得”与“忘”、“ 形”与“意 ”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大部分人都能理解,而且要谈到艺术欣赏要形成批评文章,“得”与“忘”、“ 形”与“意”是须夷不可分离的。
关于“得”与“忘”、“ 形”与“意”之间的关系,《书法篆刻》(黄惇、李昌集、庄熙祖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第205页阐述得很清楚:
“‘精神为上,舍形得神’也是书法欣赏的最高境界。所谓‘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指的是欣赏中最终的旨趣所在,指的是欣赏者与创作主体已超越了对书法物质形态的感受,达到了精神层次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如果不先从形入手,同样对神也无法领会,面对一张白纸,是什么‘神’也欣赏不到的。因此,‘精神为上,舍形得神’只是在艺术哲学的最高层次上对学习书法和欣赏书法的说明,它不是玄学,对此不能有所误解。”
这段话说出来容易,大多数评论家都能说出类似的话,但真正理解者却寥寥无几,怕作者本人也不一定理解。欣赏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精神层次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只知道艺术欣赏有这种境界,但这种境界到底什么样,几乎没有人知道,所以有人会冠以“玄学”。读者和作者能够达到精神层次的充分交流,我说尽量为之,完全沟通则不可能。在实际中,一个创作了真正文学艺术品的人,他同时又具备批评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艺术元素的感觉力,也就是说一个只有既有丰富的文学艺术创作,又写有大量的理论文章,他才有可能在欣赏某人的作品时与某人在精神上沟通交流。
这一点,从红学研究中可以证明。世界上的红学大师多,红学家更多,但大部分人都是从知识、典故、历史、文献、民俗等方面探讨,真正走进曹雪芹内心的几乎没有。张爱玲的小说写得非常好,但她也没有真正走进曹雪芹的内心,所以就只有出现这考证那索隐此论证彼臆猜。试问:哪个红学家在精神上达到了与曹雪芹的沟通交流?哪个红学家在精神上达到了与《红楼梦》书中人物的沟通与交流?所谓欣赏的最高境界“玄乎”也就“玄乎”在这里。再有一点,即使有个别人在欣赏艺术品时能进入自我徜徉的艺术天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潇洒自由,神情激荡,艺术想象迅疾而奇妙,如梦境灿烂多彩,如仙境令人迷醉……但这只是个体的艺术感受,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描绘图写。这种情况,对于欣赏者美妙绝伦,而对于外人则就一头雾水,所以也就觉得“玄乎”。这种“玄乎”是因为艺术的奇妙没有被表达出来,一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可能用语言或其它艺术符号完全表达出来。这一点,大部分理论家都没有注意到,所以在理论阐述时会出现荒谬的言论。
其实,艺术欣赏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美感,一种是审美。个体美感有什么样的感受都可以,一个人也能在自己的想象中充分和作品交流,但审美就不一样了。审美要说出个所以然——美在哪儿,丑在哪儿,为什么是美的,为什么是丑的,表达了什么情感,怎么就承载了那些情感等等。这不但要从“言”、“形”出发进行分析,而且要指出“形”与“意”之间的关系——是默契还是隔离,是恰当还是不妥。总而言之,审美的过程,可以暂时“得意忘形”,但不能脱离文本进行漫无边际的臆想。
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常爱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能我们每个读者都有过这种感受。“意会”有多有少,“不可言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我们无法用文字或符号把人的所有意会所有想象表达出来,一种是我们掌握的批评语言太少没有能力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搜寻大量的比喻,间接地表达我们的“意会”。这种“言传”方式多多少少解除了我们艺术欣赏的尴尬。
“得意忘形”本来是用于艺术欣赏中的,但朱光潜先生偏偏在艺术创作上和这个词语纠缠不清,他觉得人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只要对自己的艺术对象有了意会就达到了艺术创作的目的。真正的艺术创作是要和艺术对象意会神通、情感交流,达不到这种境界谈不上真正的艺术创作,只能算是写作、制作,这是艺术创作必须要做到的。但是,光做到这些还不行,还要有能力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艺术是需要“言传”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只是停留在创作者和艺术对象的关系上,创作者不但要和艺术对象发生关系,还要完整地塑造艺术对象。把艺术对象完整地塑造出来,也是必须的!这就是“言传”,这就是“表现”。朱光潜先生一辈子没有搞清艺术创作时,“那是必须的”,“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他最后也没有摆脱文学艺术创作的“唯心论”。
对于艺术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客观影响,从这个事实也能理解:人进行书法创作,人在书写运笔时,自身的学养和情思会通过气息流注于手腕,从而使字、篇产生不同的气韵、情趣,和写诗一样,灵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的心理反应,但可以激发人的想象,书法中,灵感可以激发人的情绪,使手腕运笔时别样律动。书法创作中,人的意可以注入形中,我们欣赏时也就只有从形中找意。所以说,艺术创作没有表现出来的“形”,那也就无从寻找它的“意”。
“意在言外”、“ 意在形外”,其“言”其“形”是有的,不直接而矣。我写有这方面的专篇论文。
“得意忘形”时,我们一定要清楚,最初的那个“意”是从原始的“形”得来的,当我们脱离原始的“形”神游于“意”中时,我们不是脱离尘世成了神仙,而是暂时飘飘欲仙而矣。


通联:464000中国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工区路397号九中东校区
刘保卫
手机:13937607010
邮箱:xyliuhuo@163.com
作者简介:刘火,原名刘保卫,汝南籍,河南省作协会员,著有《落日无声》、《现代与神话》、《不是歌唱的歌》、《中国成语进行时》等多部诗集,长篇小说《裸魂》、红学论著《红楼迷踪》在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在《文汇报》《作品与争鸣》《散文百家》《扬子江》《河南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诗歌》《新大陆》(北美诗刊)等国内外发表有诗歌、诗论、散文、小说。著有两部红学专著,彻底否定了关于《红楼梦》的索隐和考证。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