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树林背后,它的气息
趋向强烈;似乎要将我们
熟悉的空气抽空。它躺在
它自身的赤裸中。我能感到
它强烈地吸引着我的兽性。
它不像我们,有里外之分。
它的局部随处可见
曲线柔和如交响乐的乳房,
尚未被亨利·莫尔的想象征服过。
而它的面部表情一旦被捕捉。
便让人联想到被幽禁的处女
是怎样对待陌生人的。
风的手时而有力地伸出,
时而轻柔地滑过:
变化莫测,却从不显形。
风的手比人的脚步
更经常地触及到它的肌体。
风的狐步舞推进着我们的知识。
使她的形状像云,并且轻飘。
经过如此多遍空虚的抚摸,
它已毫无高度可言。
只有一种沉闷的风度,
展示着那不能完全溶解于
时光的存在的奥秘
用脚踩着它的侧背。
我能明显地感到它的肌肤
有一种深度:尽管松软
却无法穿透。我的践踏
也不能令它产生伤口,
或是类似的记忆。
我来到这里。我带来了
我的一切。但我无法和它
交换任何东西。我的生命
不可能在此留下痕迹。
我的抵达也不能被它的天真
所证实。更不用说遥相呼应。
现代诗歌的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万事万物都可以写,而且有千万种写的方式。只要在美学上成立、自足,一首诗便具有了一种自我赋予的合法性。一块石头、一棵草、一瞬间模糊的感觉,都可以入诗甚至单独写成一首诗(前提是要有新的发现或使用新的表达);而作者也不必处心积虑地去升华阐释,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很多时候并非是一定要有的东西。臧棣这首诗写一座临海沙丘,其产生的动机很简单,那便是“它的气息/趋向强烈”,并且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吸引。此后,诗人开始从不同角度勾画它:它的表情、形体、风度、物理特性……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全诗在智性闪光的间歇中流露出隐隐的无奈感:“我来到这里。我带来了/我的一切。但我无法和它/交换任何东西”。这是人类面对自然之美时的常见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它也象征了“表达”与“存在”间的古老难题。
>>> 查看【李壮读诗】专栏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