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时代的诗歌传播途径

作者:金石开   2017年10月26日 09:44  诗探索理论版    4454    收藏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有悠久的诗歌传统。各种形态、各种风格的诗歌创作都经历了足够充实的完善过程,臻于一种几乎极致的审美状态,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国人最美好的文化记忆。中国也是一个信息大国,象形字、造纸技术、活字印刷技术,都是中国的创造。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中国的信息发展水平都处于世界前沿,引领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方向。很显然,我们不能把媒介作为影响诗歌创作的主要因素,但是信息载体的升级确实对诗歌事业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最为突出的案例就是最近一个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来的勃勃生机,与我们国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快速增长之间不易察觉,甚至被完全忽视的关系。本文拟以“中国诗歌网”的创立、发展为案例,浅析互联网时代诗歌创作、出版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中国诗歌网是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以建立“诗人家园,诗歌高地”为宗旨的诗歌创作、交流、出版网站,是中国诗坛第一家由官方主办的诗歌类互联网出版平台。自2015年正式上线以来,中国诗歌网已建成电脑端、手机端和APP端三个终端,形成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诗歌艺术魅力的网络平台。网站陆续开通了上海、广东、山东、浙江、四川、江西、河北、湖北等34个省级地方频道和行业频道,形成了立足北京、覆盖全国的庞大业务体系。到目前为止,中国诗歌网已累积注册用户逾10万人,日均访问人数18万人,峰值达到39万人,日均页面访问量100万,峰值500万,日均收到诗歌作品近2000首。前不久,中国诗歌网举办了成立两周年座谈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何建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祝贺中国诗歌网取得的成就,对中国诗歌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西川、欧阳江河、王家新、唐晓渡等在内的诗坛大家出席座谈会,围绕“新媒体时代下的百年新诗”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他们普遍认为,中国诗歌网已经成为中国诗坛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诗歌类互联网出版平台之一,深受广大诗人朋友和诗歌爱好者喜爱,必将为推动中国诗歌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诗歌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发展,应该说是在国家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阶段,诗歌回暖升温的外部环境下取得的成果。但从内部因素考量,网站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确立,与网站注重融合诗歌精神、出版精神和互联网理念的实践经验有重要关系。


互联网与诗歌高度契合的精神内核


从宏观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发展到web2.0阶段后,让网民有机会参与信息的创造、传播和分享。而网民参与信息创造不仅改变了读者和作者的关系,还影响了内容“生产”的方式。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作为文学载体,放大了文学本身的重要功能:表达自我与情感交流。互联网阅读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地方在于,表达和交流的同等地位愈发明确,内容生产者和阅读者之间的界限被消解。这种情形,相当于诗人之间的唱和,大家以一种平等的关系在创造诗歌,欣赏诗歌。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媒体,所体现出来的分享、互动精神,与在几千年文化传统中诗歌所秉持的气质高度吻合。在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以诗歌为生,诗歌只是人们表达情感、分享经验的精神活动。互联网的诞生,与其说彻底断绝了通过诗歌谋取经济回报的可能,不如说是互联网强化了诗歌完全摒弃外在条件交流情感并回归到纯粹精神境界的特征。诗歌是一种作者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点评,能直接体现在作品创作之中的文学体裁,而网络恰恰让这种智慧的互动和借鉴变得更为直接和有效。今天的互联网,以“微”字开头的应用如大行其道的微信、微博,恰恰与诗歌形式上的短小精美神合。总的来说,诗歌与互联网的结合,是科技与人文的诗意联姻,让科技变得温暖,让诗歌变得有力。


诗歌网络平台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文学网站很快成为互联网上最为活跃的一种应用,各式各样的文学网站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几千年的文学传统与刚刚萌生的互联网看似“自动”地实现了深度融合。但是,只有诗歌等为数不多的文学样式与互联网形成了最为有效和深刻的互动。诗歌事业借助互联网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摸索。


最初,互联网web1.0时代,最吸引读者的还是互联网的容量和信息发布功能,我推测诗人群体对互联网的应用还是比较有限,诗人发表诗歌都夹杂在长篇小说、纪实作品之中,鲜见独立的诗歌网站。真正的诗歌网站或者诗歌类网络平台的兴起,是伴随着web2.0技术的成熟以及论坛和博客产品的普遍应用。中诗网、中国诗歌流派网等最初成立起来的诗歌网站,都是以开源的论坛软件为基础,所谓的诗歌平台,其实就是一个大论坛,不同的诗歌栏目就是不同的论坛版块。甚至很多诗歌网站用的都是同一个开源软件。这样的诗歌网站的特点是,发表作品完全没有门槛,谁都能在论坛里展示自己的才华,再有影响力的诗人也要接受他人毫不掩饰的批评。管理者主要是通过论坛“置顶”和“加精”功能来推荐作品。由于论坛一般会分为几个甚至几十个版块,所以论坛形式的诗歌网站一般都是团队管理,这一点有些接近传统出版单位。博客后来也被人用作诗歌发表平台,但更多的是显示博主的个人审美风格,单兵作战,以至于其社会功能尚不及论坛式的诗歌网站。


微博微信似乎专为诗歌而生,成为诗人狂欢的工具。如果说诗歌网站是少数诗坛“精英”为诗人搭建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门槛,但是,网站本身又为诗人重新创建了一个虽然不易发现却客观存在的门槛。可是,微博微信彻底粉碎了媒介对诗人表达欲望的限制,相当于每一个诗人都成立了自己的发表平台。在这里,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尤其是诗歌类微信公众号,结合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用最为丰富的信息展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形成了接近完美的互联网出版形式。因此,“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诗歌类微信公众号一时变得炙手可热。


以上所提到的诗歌网络平台,有的是无限放大了互联网的作用,将互联网的现成模式套用在诗歌的创作传播上,泯灭了诗歌传统出版精神,将诗歌出版变成了三角地里的众声喧哗;有的是虽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丰富形式,但在诗歌出版上复制并且放大了传统出版的弊端。中国诗歌网的创立,将互联网手段和出版精神完美结合起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互联网出版平台。


诗歌网络平台更应该重视传统出版精神


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自主发表作品,这让很多人欣喜若狂,感觉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出版的门槛,甚至产生了可以抛弃传统出版的错误想法。中国诗歌网在成立之初,就深刻地意识到,出版工作的核心社会职能并没有变,编辑选择、优化和推荐等工作仍然具有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播的重要作用。所以,网站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出版优势的同时,应该尤为注重结合传统出版积累的经验和流程,与传统出版优势互补。这也是网站能够迅速发展并保持强劲增长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像吉狄马加主席在一次培训时所强调的那样,不管是网站,还是传统出版单位,都要通过发现有潜力的诗人、推荐有质量的诗歌,建立一套被广泛认可的评价体系,从而由此树立自己的权威性,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早在策划阶段,网站就把“每日好诗”作为网站品牌栏目来塑造。如果说“最好的诗”是一个不能成立的概念,那“好诗”就是网站向诗坛发出的响亮口号,是对诗人最为诚挚和美好的邀约,也是对自己不留余地的工作要求。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每日好诗推荐流程日臻完善,推荐了五百多首被广泛好评的诗歌。这些诗歌,都是从海量的投稿中,经编辑初选、网友投票、编委会和专家分别评选以及公示等流程脱颖而出的精品,充分反映了中国诗坛的创作生态,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诗歌的创作水平。


网站的评选流程,充分调动了读者和专家的参与程度,力争完美结合专家的专业审美标准和大众欣赏品位,最大程度地体现诗歌欣赏的专业性和传播性。网站推荐好诗的工作就是让每一位参与者推荐自己真正认可的好诗,让每一首推荐作品尽量得到读者、诗人、编辑和评论家的共同认可。对于网站来说,就是要使用互联网技术,保证评选工作无限地抵达最为理想的境界。比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选出有鉴赏能力的读者;比如,我们通过功能开发,实现专家与专家、专家与读者之间的在线互动等等。总之,两年的时间,网站逐渐完善了功能,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出版的优势,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编辑和专家集思广益,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


正是基于以上的经验,网站陆续开通了诗名家、诗脸谱、每周诗星、驻站诗人、中国好诗、批评家等十几个重点栏目。中国诗歌网每次推出新栏目,都会受到诗人和读者的热烈关注和支持。


虽然,“互联网+”是一个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概念,受到全社会的热烈关注,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个概念的真正意义。“互联网+”不是名词,不是互联网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动词,让互联网加传统产业。对于出版来说,就是互联网加传统出版。传统出版的本质就是编辑出版的选择、优化和推荐功能,互联网加传统出版就是用互联网手段强化编辑出版的这种功能。互联网有更加通畅的选择作品的渠道,有借助读者和专家力量更为完美的作品优化功能,有通过更丰富的形式推荐作品的手段。应该说,互联网有传统媒介难以企及的“编辑出版”优势。但可惜的是,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出版人仅仅把互联网作为替代纸张的一种廉价媒介,在读者畸形消费观念的推动下,出版人和读者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将大量未经专业人员甄别的内容直接推送到读者面前,浪费了太多的社会资源,每一位读者都在耗费精力做一件自己完全不能胜任的事情。以前互联网出版的种种问题,都源于对传统编辑出版功能的破坏。


当然,中国诗歌网的互联网出版功能,不仅体现在线上作品的发现和推荐上,还有扎扎实实为推动诗歌事业发展所做的一些线下工作。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中国诗歌网主办或者承办了暧家、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文大赛等30项诗歌征文活动,总奖金超过300万元,大大提高了诗人创作热情;同时举办了军民诗会、端午诗会等各类诗歌活动近百场,带领诗人走进基层,关注现实,让诗歌活跃在社会生活的现场。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诗歌网已经连续两次免费举办“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采取主动报名、专家评选等公开程序选拔学员,把一批有潜力的诗人送回校园接受专业的培训。


互联网时代几个典型的诗歌现象辨析


诗坛的亲历者们,包括读者,诗人,尤其是诗歌评论家,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诗歌现象,即有几乎一致的指责或者褒扬,又有站在不同立场上的完全难以弥合的分歧。一方面,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责互联网批量生产了“诗歌垃圾”,或者极力鼓吹互联网点燃了人们心中久违的诗意,让诗歌重新回归到生活中应有的位置;另一方面,读者以一己之力在信息的洪流中寻找诗意而理所当然地失望之余,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定义当前的诗歌创作水平;诗人在完全开放的互联网创作中,轻而易举地收到了大量高于自身创作水平的评价,不可避免地走向封闭甚至偏执的创作道路;而诗歌评论家,如果不把互联网归为洪水猛兽或者诺亚方舟之中的一个,便不能用已有的诗歌理念解释互联网时代的诗歌生态。


事实上,诗坛对互联网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要么把互联网作为纸张的一种替代品而完全忽视互联网载体对诗歌创作本身的重大影响,要么毫无理由地把网络写作野蛮地从传统诗歌创作中剥离出来,把网络诗歌作为完全不同于传统诗歌的互联网附属产品。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诗人和读者都忽视了文化传播过程中一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完全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编辑选择、优化、推荐的工作。诗人,包括诗歌读者,比其他文体的创作者和阅读者可能更加天真地认为好作品和人的心灵之间不需要任何传播工作而能互相抵达。事实上,互联网上之所以发生那些让人“诅咒”的事情,是因为我们对把所有本来由其他社会工作完成的职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交给互联网,并一厢情愿地相信,它能完成。


基于以上所作的分析,就能深刻地理解互联网时代诗坛各界都能明显体会到的一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1、诗坛空前激烈的争论与互联网媒介是否有关?事实上,由于诗歌审美的多样性,尤其是正在摸索中的百年新诗,诗坛关于诗歌不同风格、不同理念的争论是正常现象,既是我们这个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氛围的真切体现,也是诗歌回暖升温诗歌春天即将到来的重要象征。互联网让每一个人更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诗人真正有机会接受全社会检验,这对诗歌事业发展显然是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那些混淆视听、撒泼骂街似的言论完全逾越了学术讨论的范围,确实为诗歌健康发展造成了一些伤害。相信随着诗人对互联网生活的逐渐适应,终会自觉抛弃那些不了解诗歌创作规律、哗众取宠的指责。关于有人提倡,在新媒体时代下应为诗歌树立标准的问题,我认为,且不提是否真的有必要性、有能力为诗歌制定一个恰当的标准,为诗歌树立标准和新媒体时代没有什么本质的关联,诗歌审美的学术问题和诗歌传播问题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诗歌真需要标准,传统出版也同样需要树立标准。

 

2、互联网真的造成了诗歌创作水平的下降吗?很多诗人的直接感受是,在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大量“诗歌垃圾”,并且认为都是互联网“惹的祸”。我认为,如果说诗歌创作水平和互联网有关系的话,互联网不是降低了诗歌的创作水平,而是有效地提高了诗人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水平,让更多诗人拥有更加宽阔的视野,能够轻松得到诗友和读者的批评和指点,从而实现个人突破,带动诗歌的整体创作水平。当然,互联网时代确实存在一些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况,但责任并不在互联网,而是在于使用互联网的人。如果强化了互联网的出版功能,诗歌网站不仅是诗的海洋,是普通诗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同样是诗的高峰,树立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诗歌制高点。互联网和海量信息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事物。互联网造成了信息爆炸,产生了大量的信息碎片,但任何一个时代,优质信息都不是自己脱颖而出的。事实上,发现并推介优秀诗人和诗歌,从而推动诗歌事业整体发展,互联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3、互联网投票能不能选出好诗歌?有很多诗歌类网站,完全采纳了用网友投票推荐作品的模式,这引起了很多诗人的质疑,这种模式是否能真正地选出好诗?我想,我们应该承认,经不起读者检验的诗歌,绝对算不上好作品,也算不上一流作品。互联网投票是一个模糊、粗糙的概念,不能一概否认。要充分使用互联网投票功能选拔优秀诗歌,首先,要有专业编辑推荐的候选作品,保证网络投票的对象相对集中,并且充分结合了专业判断,让网友在较高的水准上发挥作用;其次,要通过严格技术手段确认投票人的身份和鉴赏水平。如果不负责任地把所有“投票人”设为同一个权重,这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也很难体现社会真正的鉴赏水平。再次,科学的技票方式才能接近投票人真实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值,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投票排序中也有不同的分值。最后,所有的投票结果,必须经受专业评论家的评判才能更为合理,才能充分体现诗歌的文学性和社会性。

 

4、互联网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个人认为,互联网出版和传统出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是友好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互联网出版要借鉴传统出版的经验,要有品牌意识,集中精力发现优秀诗人和诗歌。而传统出版要去中心化意识,寻找多样式出版途径,并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传统出版工作的效率和专业性。长远来看,互联网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的界限终将会打破,并走向融合发展。更明确地说,仅从“载体”功能来分析,从便捷、舒适、环保等等各项科学指标考量,纸质出版物完全不能和互联网同日而语。更何况,互联网已经超越了载体的功能,对创作本身的巨大提升作用已经不可逆转。所以,网络和电子出版物终究要完全代替纸张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像一千多年前的那些“有识之士”一样,对在薄薄的纸片上而不是竹子上、布匹上写作痛心疾首。请注意,以上所说的是载体上的升级,但互联网出版和传统出版的融合,本质是互联网与编辑工作的结合。


总之,只有完美结合传统出版精神和互联网理念,诗歌网络平台才能发现更多的优秀诗人和诗歌,让诗意充沛所有人的生活,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本文选自《诗探索》作品卷2017年第3辑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2. 纪念艾青诞辰114周年 | 高瑛新作
  3.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六辑
  5. 江合友《萸轩诗集》出版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