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民,获得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

作者: 李菁   2017年10月24日 17:37  中国作家网    393    收藏

原标题:

走进人民,获得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文学界学习十九大精神系列谈(五)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艺创作的阐述再一次强调了文艺的人民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得到充分肯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法再次得到确认,报告为中国文艺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广大文学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很多作家评论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在今后的创作中坚持深入人民群众,讴歌正能量,不断创作出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以文学为毫,描摹百姓民生


从屈原一声“哀民生之多艰”的长叹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悯情怀,关注百姓民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等关于民生发展的论述让作家们备受鼓舞。

正率领三十多位申领了扶贫攻坚题材写作计划的四川作家在达州市渠县大田、大山等村深入生活的四川作协主席阿来表示,在一个异地搬迁贫困户落成不久的新家中,亲眼目睹老百姓聆听十九大报告时激动兴奋的情景。他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扶贫攻坚工程给他们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还看到小康日子的到来,因为党的政策保障而指日可待。使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对我们这些文学工作者来说,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程伟大意义的深刻阐述,更对我们提升作品内涵有巨大的启示。特别是结合报告中关于文学创作的论述,更增加了大家用文学参与脱贫攻坚、书写这一伟大实践的责任感与自信心。躬身入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向生活学习,向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扶我们自己精神的贫,解我们自己情感的困。

“近几年下基层调研采访看到,农村在脱贫攻坚中不断涌现新事物,需要作家们去了解,去学习,去把他们的奋斗,真实、及时并尽可能准确地用文艺形式表现出来,以鼓舞更多的人们。”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谈到,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里面也有作家们的一份责任。在边远的新疆、内蒙古、海南省,以及东部、中部的许多省市县,都涌现出很多脱贫攻坚战的事迹,这些需要我们去那里深入生活,写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新时代的作品。

“习近平同志的报告为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素材和想象,作家们可以从中挖掘创作的线索、题材进行采访和书写,报告文学的未来发展大有可为。”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丁晓平谈到,何建明、李青松等报告文学作家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创作了一大批反应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以作家的理性思考和生动形象的表达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的、有益的、建设性的贡献。在丁晓平看来,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展示了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天宫、蛟龙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等一系列创举和成就,这些正是报告文学作家大显身手的舞台,《中国机器人》《中国大飞机》《中国速度》《决战崛起》等优秀作品相继面世,正是基于我们国家这些重要的科技进步;而王宏甲的《塘约道路》、李延国的《中国农民新趋势》、纪红建的《乡村国是》等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的作品,关注民生和社会现实,尤其是当前农村农民问题,有情怀、有担当;在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以及讴歌英雄模范人物题材上,报告文学作家更是当仁不让,齐头并进,形成了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老中青作家队伍。


采挖时代的富矿,为人民引吭高歌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表示,多年来,报告文学创作一直同国家建设发展的步调和辉煌相一致,通过报告文学自身的特性,在中国现实存在的土地上健康生长。像陈启文的《袁隆平的世界》、许晨的《第四极》、王鸿鹏与马娜合著的《中国机器人》等等很多报告文学作品,都是在对现实中国的感受认识中的真实表达。很多的报告文学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带着鲜活社会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作品,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的记录了中国历史的伟大改变和人们智慧创造的业绩。这种积极建设的社会价值态度和创作方向,是报告文学这些年来不慌腔走板、不脱离实际生活、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报告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应当始终同文明健康的社会发展进程同步,同民族国家命运的改变与伟大推进相一致。李炳银希望十九大之后,报告文学作家们能继续坚守以现实题材为主要对象,在不断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努力中成长发展,在中华民族历史新时代的进程中扬帆远航。

“新时代,新机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创作现实题材精品力作,成就时代英雄的‘新《史记》’?”河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在认真听完十九大报告后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报告不仅为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自己提供了今后创作的方向。他认为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坚守自己的文学良知、研究和熟稔目前高科技时代中各种鲜活的新异的存在,还要深入生活,走出自己已经熟悉的、舒适的、习惯的生活,用眼睛、皮肤、心灵去感受更广阔、更基层的天地。

诗人陈亮认为,十九大报告既有对前五年取得成就的肯定,又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和清醒认识,还有国家未来事业的科学规划,论述高屋建瓴,又切实可行,发人深思,必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凝心聚力,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作为一位农民诗人,这些年陈亮无时不在注视、思考农村的变化。他亲身感觉到,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特别期待未来的乡村成为能安放灵魂的“理想国”。“习近平同志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阐述,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作家或诗人自身的道德和修养的重要性。只有将个人的命运融入到人民的命运、国家的民族的时代的命运中,才能写出能经受住时间检验的作品。”陈亮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有了新的期待。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李白成为连接我们友谊的桥梁” 中国与拉美诗人以诗会友
  2. 不止于凝望,不止于赞叹——中外诗人参观故宫博物院
  3. 百年北海,诗意盎然——记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之北海诗会
  4. 长城上,千年斑驳成诗,诉予我听——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人参观慕田峪长城
  5. 诗歌搭建桥梁,编织超越时空的纽带——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侧记
  6.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7.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8.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9.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10.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