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期许 成都与巴黎诗歌双城会

作者:张杰   2017年09月18日 08:54  封面新闻    865    收藏

微信图片_20170918084530

9月15日,参加“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中外诗人在石室中学进行诗歌朗诵活动。


从阳光灿烂的明亮到细雨霏霏的温润,9月12-15日,“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在成都圆满落幕。

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以色列、意大利、罗马尼亚、南非、法国、日本、韩国等近30个国家30多位世界级诗人,与来自北京、兰州、武汉、杭州、重庆、昆明、呼和哈特等国内多个城市,以及成都本土在内的100余位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诗歌翻译家,以诗会友,切磋诗艺,实地采风,现场朗诵。从多个角度,多个细节,感受到成都这座诗歌之城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170918084543


微信图片_20170918084546


在本届诗歌周闭幕之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再次专访到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组委会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组委会秘书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梁平。他们谈到本届诗歌周取得的成效、意义,并对未来成都国际诗歌周的举办,给与切实的展望和计划。


微信图片_20170918084550


微信图片_20170918084556


微信图片_20170918084534


对话吉狄马加

让诗歌、诗意的精神 深入更多人群中


“光明的城池”有很强的隐喻意义,光在城市的前面,光在人类的头顶。这句诗,不光是说历史的成都,现实的成都,更是未来的成都。

——吉狄马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已经圆满落幕。作为组委会主任,您有怎样的评价和感受?

吉狄马加: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届诗歌周的举办;参会的近百名中外诗人们抱着极大的热情,全程参与诗歌周的活动;热爱诗歌的市民也积极参与;媒体做了非常及时而全面的报道。参会的国外诗人这几天与成都的亲密接触,感受到成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诗歌之城,有的表示今后有机会还会再来成都。说明这次诗歌周取得巨大成功,是完全没有夸张的。


城市与诗

承载着未来与过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本届诗歌周的开幕式上,您在发言致辞中,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其中您将成都与巴黎对比,认为两者有相似之处。让很多人感到耳目一新。是怎样的感受和认知,让您做出这样的判断?

吉狄马加:我阅读过很多关于巴黎的文学作品,也曾亲身感受巴黎。作为四川人,我在成都读大学,也在成都工作多年。经过综合判断,我认为,两个城市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深厚的艺术气息,包容、闲适的生活状态;都具有“把时间放慢”的罕见品质。再比如,四川的移民历史,也带来不同质文化碰撞带来的文化活力;而巴黎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欧洲的艺术之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这次研讨会上,围绕“现实和想象中的城市与诗”,诗人们都有水平很高的发言。作为本届诗歌周组委会主任,您是怎么理解这个主题的?

吉狄马加:组委会定这个题目不是偶然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我看来,真正意义的城市从来只有两个:现实中的城市和想象中的城市。想象中的城市包括,未来即将被建造的城市,以及消失在时间里过去的城市。要接近这些城市,诗歌的想象力非常重要。怎么把一个城市建设得更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不光是城市决策者的事情,也是文学工作者应该参与思考的。比如说城市的建筑,已经从实用功能更多地转移到审美意义,而诗歌应该在城市建设中,提供一种可能性和价值选择。


两个专辑

集结中外诗人看成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您曾经主力推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西昌邛海国际诗歌周,在国际诗坛很有影响力,现在又促成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成功举办。在您看来,诗歌节或诗歌周的主要积极意义是什么?

吉狄马加:每一个诗歌节或者诗歌周,都因举办地点的不同,而带有各自的文化特点。不管在哪举办,诗歌交流活动的宗旨是一致的:通过诗歌促进人类互相理解,让诗歌、诗意的精神,深入到更多的大众中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对心灵的抚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本届诗歌周,不管是论坛还是采风,都取得很好的成效。这些成效会以怎样的方式记录下来?

吉狄马加:我们将会出版一些书籍,让这些成果被长久地保存下来。参加论坛交流的诗人,发言水准都很高,事实上很多都提交了论文。我们将会搜集完整,翻译结集出版成一本论文集。此外,组委会向到位的中外诗人约稿写成都,目前已经收到很多诗人写来的诗作,有的表示他们回去以后还会写。这些诗作也将会以“外国诗人看成都”、“中国诗人看成都”两个专辑出版成诗集。


双城计划

成都与巴黎诗意对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对下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有何计划?

吉狄马加:我们已经在计划,会促成一个成都与巴黎双城会的国际诗歌交流活动。当然我们也会邀请其他城市的诗人参加。中外诗人们可以就东方诗歌、哲学和西方诗歌、哲学之间,展开对话交流。


微信图片_20170918084538


对话梁平

以诗歌为切入点 让成都与国际对接


不是说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至少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市民享受一种诗意的生活。

——梁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作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组委会秘书长,您本人参与了具体的策划、组织,甚至主持工作。总体来说,您认为有哪些经验、收获可以总结?

梁平:整个诗歌周完成下来,据我观察和了解,不管是中国诗人还是国外诗人,大家其乐融融、交流甚欢。与会诗人的反馈都是非常积极的,认为这届诗歌周办得非常纯粹。我认为,做到了给诗歌尊严、给诗人尊严的目的。在诗歌周期间,中外诗人有机会零距离触摸成都的细节,对天府文化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天府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彰显、弘扬天府文化,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契机。诗歌作为天府文化的重要基因,作为切入点,让成都与国际对接,是非常有效的。


对城市这个主题

诗人关注度还不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本届诗歌周的主题论坛,将“城市与诗歌”作为主题元素,得到了与会诗人的赞誉。

梁平:一个诗歌周活动,不宜主题模糊,主题应该鲜明。接下来的时间里,每一届的成都国际诗歌周,都将有一个明晰的主题。组委会将“城市与诗歌”作为本届诗歌周探讨的主题,我认为是非常适宜的。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很大部分的情感冲突、心灵事件,都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大量的人从乡村来到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思考模式的转变所造成人的灵魂纠结,都是非常值得表现的诗歌素材。然而,以我几十年从事诗歌刊物编辑的经验以及对诗歌现场的观察,我们的诗人对城市这个主题,投入的关注度和表达的力度还不够丰满。有的是意识到了,切入角度还没找到,或者表现还不够深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探讨的课题。


期待成都和巴黎

国际交流“双城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本届诗歌周期间,吉狄马加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成都与巴黎这两座城市的气质很相近。您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梁平:我认为,马加先生做这个判断的眼光是非常精准的。他在成都工作、生活多年,对成都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他又有很广阔的国际视野,对巴黎的气质也有不俗的感悟。这也给我们带来一个新启发:我们可以计划在接下来的成都国际诗歌周里,努力争取促成成都和巴黎双城会的国际交流活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对接下来的成都国际诗歌周,您有怎样更好的想法或计划?

梁平:我们要努力在纵向深度、横向范围、诗意落地三个维度继续加强,将诗歌周继续前进。纵向深度是指高品质的活动内容,横向范围是指参与的诗人国度更加全球化。诗意落地则是指让诗人、诗歌走向更多的街道、社区、学校、企业,深入这个城市的细胞、肌理之中。不是说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至少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市民享受一种诗意的生活。我相信,成都国际诗歌周,经过努力将来会在世界诗歌舞台上,发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微信图片_20170918084603


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活动现场

中外诗人评价诗歌周


参会的中外诗人对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给与高度评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到几位诗人代表,他们从各自角度谈了感受——


梅丹理(美国诗人,著名汉学家):最有效的一次诗歌活动

我很喜欢这次诗歌周的活动安排。比如,让诗人们到中学去朗诵,去杜甫草堂读诗,都非常好。尤其是本届诗歌周的主题论坛,是关于城市与诗歌的关系,大家讨论交流的成果非常好。大家的视角都不一样,观点很多元,给我带来非常新鲜的启发。这些年,我参加了很多诗歌活动,这次研讨会的思想交流成果,是我遇到的最有效的一次。


李少君:热爱生活内心有诗

以前我参加诗歌交流活动,一般都是回去才写诗。这次参加国际诗歌周期间,我就写了几首。这是因为成都的诗歌传统比较深厚,诗意的氛围更能激发写诗的情绪。或许外地诗人一到成都,那种诗歌的记忆和传统就本能地对接上了。每次在成都看到热闹热情的生活样貌,我就深深感到一种诗意,热爱生活本身就是诗,内心有热爱的人,就是一个内心有诗的人。


蒋蓝:生活方式可以是诗意的彰显

以前我们谈天府文化,总是多联想到物质上的丰足,而这次诗歌周彰显了天府文化中诗意的辐射力量。尤其是提到了成都与巴黎之间的气质联系,这样就让成都与国际有一种文化上的对接,这是很给力的。其次,这次诗歌周的举办,也让很多外地人体会到:在成都,除了写下来的诗歌,生活方式也可以是诗意的一种彰显,这是一种写在大地上的诗篇。


向以鲜:成都有壮丽的诗歌史现象

成都手中可打的牌很多:旅游的牌,美食的脾,休闲的牌,美丽的牌,但最有底气的一张牌,还是诗歌。自汉代至今天,两千多年来,诗歌的河流一刻未曾中断,几乎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最杰出的代表诗人和作家,成都这种壮丽的诗歌史现象,在整个中国无出其右。


李瑾:确立诗歌之都的标杆地位

我个人的观察是,成都国际诗歌周是迄今为止国内举办的最为成功的国际诗会之一。100多名国内外诗人的酬唱应和,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成都这个中国诗歌之都的标杆地位。这次盛会恰值中国诗歌百年诞辰,中外诗人集结于此,集结于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意味着新诗在扎根古今的同时沟通中西。我觉得吉狄马加先生的总结最为形象,“当我们从诗歌的纬度去观照成都时,这座古老的城市便像梦一样浮动起来。”


周瑟瑟:写了15首诗处处有感觉

这次成都之行,我边走边写了15首诗,成都处处有感觉。美国诗人梅丹理对我主持的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很感兴趣,他向日本、荷兰诗人介绍我们到村民家里的厨房、卧室与后院里写诗的方式。


沈苇:差异性是一种活力

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非常有收获。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传统的诗人,大家视角不同在一起交流,很有意思,差异性其实是一种活力。走在宽窄巷子的街道上,在成都的博物馆里,我都深深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文化底蕴。


诗人写成都


府河边的垂柳

李少君


躺在府河边的蓬草之中

杨柳,会轻轻垂拂我的脸

杨柳,是天地之间的袈裟吗?

春风会挽着它飘扬舞蹈

月光会顺着它悄然落地

杨柳无言,万物随之垂下

影子溶入水中,无声无息……

杨柳总是垂下,轻拂大地

有时甚至低入尘埃之中

而我们的灵魂却逆向超度而上,

直抵天空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2.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5.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花朵,趁着雨季回到树上|东莞诗集
  8. 诗集《一蓑烟雨》受业内点赞 梁平:在写作中建设自我人格并重新体认家国与个体精神的宽广存在
  9.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