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半夏,
月盈初上,
独步州河北岸,
近水而驻,
轻风拂面,
暑热顿消,
乃重游西园,
尽享曝后清爽,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州河美景,
在当央一桥。
路如虹,花似海,
彩带双飞,郁郁苍苍。
薄天淡云,日月同辉,
波光倒影,相应成趣,
此乃新城之大观也。
然天光渐暗,
纳凉者齐聚,
男女老幼充斥其中,
嘈杂之声不绝如缕,
绝美佳境顿化虚无,
恬淡清静荡然不在,
遂环堤外甬径东行以避之。
几至端末,
以临深潭,
蓬草丈余,
交织萦绕。
此地游人不至,
唯有蛙鸣于侧。
是时,月色渐浓,
忽见有木质栈道入口
隐于蓬草之中,
驻足辨向,
拨草直行二十步,
疾右转,
又行十步,
疾左转,
再行二十步,
止于理石平台。
月色如银,豁然开朗,
玉蟾低悬,触手可及,
蓬草之中,别有洞天。
平台西连栈道,
北下石阶,
东有径深。
漫步于斯,
仿入「桃花源记」,
以寻汉古。
方寸之间,
九曲回转,
三尺之外,
未尝知也。
或绝地,或急转,
或分支,或通达。
一侧深潭,一侧堤岸,
俱掩于蓬草之中,
化为八卦水阵。
蹑步而行,
东至端末,
以铁塔为基,
姑妄测之,
余舍西厢,
不足百步。
沿原路而出,
南行至堤岸之上,
复而观之,
唯见绿草丛生,
不见人迹。
再忆「桃花源记」,
恐明日不觅入口,
故沿路而寻,
栈道仍在,
仰天而叹,
不禁哑然。
如此静谧之所,
安然于西厢,
经年未至,
不无遗憾。
今乍入其中,
但存清幽,
不舍心境。
嗟乎!
西厢得见,
当感其见,
何意早晚?
长定于心,
所见者缘,
未见者亦缘,
俱当惜之。
见或不见,
皆常伴于左右,
源于自然,
归于自然。
噫!
微斯人,吾谁同游?
时一七年闰六月十四日。
月盈初上,
独步州河北岸,
近水而驻,
轻风拂面,
暑热顿消,
乃重游西园,
尽享曝后清爽,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州河美景,
在当央一桥。
路如虹,花似海,
彩带双飞,郁郁苍苍。
薄天淡云,日月同辉,
波光倒影,相应成趣,
此乃新城之大观也。
然天光渐暗,
纳凉者齐聚,
男女老幼充斥其中,
嘈杂之声不绝如缕,
绝美佳境顿化虚无,
恬淡清静荡然不在,
遂环堤外甬径东行以避之。
几至端末,
以临深潭,
蓬草丈余,
交织萦绕。
此地游人不至,
唯有蛙鸣于侧。
是时,月色渐浓,
忽见有木质栈道入口
隐于蓬草之中,
驻足辨向,
拨草直行二十步,
疾右转,
又行十步,
疾左转,
再行二十步,
止于理石平台。
月色如银,豁然开朗,
玉蟾低悬,触手可及,
蓬草之中,别有洞天。
平台西连栈道,
北下石阶,
东有径深。
漫步于斯,
仿入「桃花源记」,
以寻汉古。
方寸之间,
九曲回转,
三尺之外,
未尝知也。
或绝地,或急转,
或分支,或通达。
一侧深潭,一侧堤岸,
俱掩于蓬草之中,
化为八卦水阵。
蹑步而行,
东至端末,
以铁塔为基,
姑妄测之,
余舍西厢,
不足百步。
沿原路而出,
南行至堤岸之上,
复而观之,
唯见绿草丛生,
不见人迹。
再忆「桃花源记」,
恐明日不觅入口,
故沿路而寻,
栈道仍在,
仰天而叹,
不禁哑然。
如此静谧之所,
安然于西厢,
经年未至,
不无遗憾。
今乍入其中,
但存清幽,
不舍心境。
嗟乎!
西厢得见,
当感其见,
何意早晚?
长定于心,
所见者缘,
未见者亦缘,
俱当惜之。
见或不见,
皆常伴于左右,
源于自然,
归于自然。
噫!
微斯人,吾谁同游?
时一七年闰六月十四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