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写诗者,必然被诗影响。这像爱,当你充满的时候,它必然反哺你的心灵。我也一直以为,诗应追求真、善、美。真是首要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宁静。这也许是唯一的影响。
编者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诗歌在一定层面已经进入了当下精神生活的核心;同时,中国诗歌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也让越来越多的实力诗人渗透到了中国诗歌网的各大板块。正值中国新诗走过百年之际,为了展示中国实力诗人的气质和风采,我们有了这次独家策划,对中国实力诗人进行系列访谈。
点此查看 [ 往期精彩 ]
窗户(诗人主页):祖籍浙江台州。1980年生于浙江磐安。2006年开始写诗。曾在《诗刊》《中国诗歌》《扬子江诗刊》《诗选刊》《青年文学》《诗江南》《特区文学》《安徽文学》《延河》等多家刊物发表大量诗作,入选《21世纪诗歌精选》《2013年中国诗歌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4卷)》等年选,2015年“明天诗歌群”中国好诗人第二季冠军,现为诗生活论坛编辑。
1、花语:“送信的人走了”是你的一个微信公众号,里面有推送的诗歌、喜欢的电影明星、人物故事等等,看得出来,你有非常挑剔的审美和一流的眼光,为什么建了这样一个微信号,在诗歌之外,你是个怎样的人?
窗户:“送信的人走了”这个公众号,是2016年5月24号才开通。当时因为个人诗集《送信的人走了》刚好出版,就取了这个同名名字。开始只是想,把以前收集在博客上喜欢的诗、评论和摄影,小说故事等通过公众号发出来,便于自己收藏和学习。因为经常出差,在路上,公众号的阅读极为方便。另一层想法是,也想通过这个平台吆喝一声:卖一卖自己的诗集。
诗歌之外的窗户,就是一个普通百姓,随和,安静,喜欢阅读和旅行。换句话也可以说,诗歌中的窗户,就是生活中的窗户。所思所想,也经常出现在我的诗歌中。也因为如此,我的诗歌多半随性而琐碎,并没有磅礴而尖锐的东西。
2、花语:最早写诗于何年?因何与诗结缘?可有崇拜的偶像?
窗户:开始写诗应该在2006年。最初看到并极其喜欢的诗歌就是海子的诗歌。大姐姐从外面带回来一本蓝色封面的书叫《海子的诗》。我当时太惊讶了,原来这就是现代诗。我想或多或少应该受到过他的影响,或有模仿的痕迹。因为海子诗歌里的意象,最朴实,也最接近当时的农村生活。所以这种模仿有时会觉得十分自然而自己并不知晓。
最喜欢的诗人和作家是王寅和博尔赫斯。记得写诗一段时间之后,突然闯进了诗生活论坛。诗生活,在当时,甚至现在为止还是国内较为专业的诗歌论坛。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当了博客和论坛的编辑(也叫版主),所以看了很多专栏上的各个诗人的诗。而王寅的诗有一种闪亮高贵的独特气质,十分适合朗读。他留在诗生活专栏并不多的诗歌,又恰恰无比奇怪地折射于我在2008和2011年生活的处境和现实。或许这个原因,他还是至今为止我最为喜欢的诗人之一。对于博尔赫斯,我想,我是被他丰富的语言和自传性质的诗歌深深吸引。他俩都具有才气机智与优雅精炼的共同气质。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深深使人着迷。所以他们算是我的偶像吧。
3、花语:你的诗,静中有动、以点代面、以静制动、以朴素表达深邃的思想。在你看来,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窗户:因为写诗很随性,生活中有点小感动的事或者物,都有可能促使我为之写一个小诗。当然这些小感动,未必与人说,所以诗,成为了我与自己的最为奇怪的对话。而我也喜欢安静,无论生活如何奔波,我喜欢从动荡和奔波中倾听那些静默的声音。像从海边捡到的贝壳。这样我就可以不断从人群的我,开车疾驰的我,麻木的我里,返回真正的自我。而写诗很多时候,需要从静中取火。然后用火照亮生活和内心。
好诗的标准对我来说是:用最简单、朴素的词语完成了完整而美好诗意的那些诗歌。比如唐诗,是这样。海子的诗歌,也是这样。换句话说,能拨动我心弦的,刺疼我灵魂的,我都认其是好诗。
4、花语:作为诗写多年的作者,诗歌在你生命中占有怎样的位置?
窗户:在家之外,我想诗歌是我灵魂栖息的另外一个家园。很多未能与人说的情感,思想和梦想,我可以在诗歌中找到它。反过来说,也可能由于我内向的性格,使我很少敞开心扉和朋友畅谈诸如之类的东西。而诗歌解决了孤独内心倾诉的这种需求。它至少不会使我走向忧郁和消沉。所以刘年兄说:“诗歌,是人间的药”,我深以为然。
5、花语:你是浙江台州人,能否形容一下故乡和你的少年成长经历?
窗户:嗯,应该说台州的仙居是我的祖籍。父亲退休后虽然回到这里。却不是我真正的故乡。
而隔壁县的磐安县冷坑村才是我真正的故乡。父亲虽然是仙居人,但十多岁离开仙居,被亲爷爷过继给冷坑村的爷爷当儿子。所以他这里长大,当兵,结识了母亲。从此就在这儿安家。我的儿童、少年时代,都是在这个村子里度过的。这里有养我父亲长大的奶奶爷爷,我的兄弟姐妹,还有村里的伙伴,大山和清澈的小溪。可以想象,所有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我都经历过。砍柴,放牛,放羊,锄草,甚至插秧等等。我也不会忘记,小时候,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话和电视机,生活清贫,每天吃梅干菜,但却是我生命中,最完整和美好的时光。反而现在,亲人逝去,童年伙伴,已经陌生,村里只剩下老人,形成了生命的一种缺失感。这些无疑无时无刻影响着我现在的生活和诗歌创作。也因此使我一次次在诗歌中自然地写到故乡。这不仅是一种怀念,也是一种坚守。仿佛无论离开故乡多久,我生命里最美好的东西,因为故乡的而永在。嗯,也必须说说,村子里的人,都十分勤劳、善良。而这个小小村庄,像一个世外桃源。整个少年时代的生活,也像处在人生的世外桃源。
6、花语:在你的诗学观念里,是技艺的部分还是思想的部分起了动力作用?
窗户:我自己觉得,我还没有自己的诗学观念。对于诗歌的技艺,也属于,在探索的途中。甚至我在写诗过程中,我很少注意到诗歌技巧的存在。如果一首诗能够像泉水一样自然地流出所我以为是最好的,浑然天成的诗,当然可遇不可求。当然,多年的写作和阅读,自身必然会学到一些诗歌的技巧。比如简洁,自然和完整。还有逻辑关系。虚实之间。但写诗的过程中,我真很少考虑到着一些问题。这也许是我写作多年没有进步的原因吧。所以这个问题,我还是认为是思想部分起了动力作用。
7、花语:你认为中国当代诗歌普遍出现的过于晦涩的表述偏好,阻碍理解的那一部分是怎样产生的?它和我们所用的语言本身或语言方式本身有没有联系?
窗户: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觉得中国当代诗歌普遍缺乏一种深度的表达。如果真有这个问题存在,我想是主要由于我们读了太多翻译体诗歌的缘故。然后模仿其写作。国外的诗歌,特别欧美诗歌,哲学和思辨的部分,会很自然地出现在诗歌之中。因而产生的晦涩,难懂也就十分自然了。再换种说法是,西方的文明和我们的文明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比如神,对国外的诗人来说,像家常事。但如果我们经常引用,会显得特别不自然。
反观国内现在的诗歌,特别是口语诗和下半身诗歌,恰恰十分贴近生活的本真和日常用语的本身。特别现在很多的网络诗歌,我恰恰觉得过于追求事件的本身,而缺少深度的探寻。使诗歌的语言显得苍白无力。我举这个列子,并不是提倡口语诗和下半身的写作。也并不是反对学院派的诗歌写作。
8、花语:能否给以下情形做一些判断:1、当代诗歌正越写越长;2、大量的组诗出现在创作实践中;3、写诗人群的广泛扩张与诗歌作品数量上的激增;4、诗歌与日常生活的脱离。
窗户:实际上对以上1、2、4三种情况,我觉得根本不必担心。我甚至看到的是相反的情况。诗越写越短,有清晰主题和深刻的组诗并不多,诗歌更趋向日常,碎片化,最后只剩下的一些小情绪,小事件本身。或者太接近生活的事件写作了。而缺乏宏大和深邃的诗歌。我自己的写作也存在这个问题。缺少深度与维度的思考和写作,也缺乏耐心。这或许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有关。但作为写诗的人,应该要对语言对诗歌本身,保持虔诚和敬畏。
关于第三点,从目前看,确实看见诗歌作品数量上的激增。这是好事。意味着诗歌开始走向大众化。反过来说通过各种方式的探索,和各个流派的写法的撞击、交汇,最终必然会形成一些经典的诗歌。而诗本身,就像大海,有着最为强大的自我净化和纠正的功能。
9、花语: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样的经验可以称为是“诗歌的”?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命名,“诗歌”在你这里是如何定义的?
窗户:嗯,我一直觉得,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的,无论你经历什么。如果非要命名的话,诗歌,就是我生活遗失的另外一部分。当然,回到最初的写作中,我想,那些感动我的事物,比如花朵,树,动物,江水,落日,当它们在某一刻,使你想起遗忘的记忆或者人,或者别的东西,甚至你只是模糊地感受到了,然后你渴望,然后在诗写过程中找到确切的答案,也或者最后没有找到。我想这就是诗歌最初的灵感。所以当你感知到,一些事物和另外一些,产生了联系,那种神秘却无法说清的波澜掠过你的心底,我想这样的经历或者经验都是“诗歌”的。
10、花语:就您个人的写作体会而言,在思维方式和价值判定等方面,诗歌对一个诗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窗户:写诗者,必然被诗影响。这像爱,当你充满的时候,它必然反哺你的心灵。我也一直以为,诗应追求真、善、美。真是首要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宁静。这也许是唯一的影响。
11、花语:如果让你穿越到古代,更愿意做哪个诗人?
窗户:做陶渊明吧。这可能是因为儿时的经历的缘故。我觉得,简单的生活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更适合我的个性。
12、花语:在你看来什么是恶俗,你对美的界定是什么?
窗户:盗、抢、杀是恶俗。如果还有的话,我可能对那些喜欢用自己的世界观来衡量别人的生活并指手画脚的行为和人,也是一种恶俗。对于美的界定,我想:是自然即为美。
13、花语:你有座右铭和口头禅吗?
窗户:座右铭:穿过林子看见麻雀,穿过马路看见众生。这其实来自我一首诗里的结局。当时经历了一些事情,有点看破红尘的味道,但现在回头看,我还是很喜欢的。口头禅好像没有。
14、花语:你心中诗意的城里是哪里?
窗户:杭州,在那里生活了7年。这7年也是我最为叛逆、最为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父亲一直希望我当个医生,我学医毕业之后,恰恰放弃了他这个愿望。所以后来的工作,生活,一直处在父亲不理解的状态。自己因此变得更为肆无忌惮。这种状态下的生活,必然爬遍了西湖边上的所有山水,逛遍杭州城的大街小巷。也因为西湖的存在,自然会给这样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诗意。
15、花语:荐读十本好书。
窗户:嗯,实际上好书太多了。学生时代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平凡的世界》,记忆深刻。后来的阅读基本上以小说为主。印象中以下这十本书,值得反复阅读。
《白鹿原》《红楼梦》《大师与玛格丽特》《平凡的世界》《在路上》《红与黑》《三个火枪手》《史记》《百年孤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16、花语:是否有过理想,是否还有理想?
窗户:有理想吗?好像没有。从小就是自然生长的状态。记得填志愿的时候,也是父亲决定的。毕业后,我似乎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决定。不当医生,而是做了别的行业。如果现在还有什么理想的话?那么就是继续这样生活吧。这或许就是我的人生了。
17、花语:将来有什么写作计划、方向或是自我感觉要调整的吗?
窗户:一直来,我写诗很随性。我听说刘年老师写一个诗后,过了几天甚至几个月,还会去不断修改,并改很多次后才定稿。这使我对自己一直来的写作感到羞愧。我基本写完,就不再修改了。所以在语言和技巧上,我知道存在一些很大的问题。我虽然意识到这问题,但还是没有决心去用心调整。至于写作计划,这就如同我的生活一样,随遇而安。想写的时候,就写。没有诗的时候,就不写。从来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题材或者诗歌的目标。
18、花语:对“80后”诗歌有什么看法吗?
窗户: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看法。我想每个年代必然有他的歌者。“80后”作为文革后出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那段经历和记忆,因此写作上会更自由。但同时我们这一代缺少古典文学的熏陶,这也是“80后”诗人还无法承载更多历史担当的原因。我们必然要返回文化的源头,学习和消化,沉淀,才有可能出现伟大而优秀的诗人。
评论两则
张远伦:春阳不负开窗意
明净春日,晨读窗户。请注意:窗户是诗人笔名。细读他的诗歌,果然好干净,颇有内美之气。
我时常觉得,诗歌其实是诗人内气的外露。心有怨怼之人诗歌时常有戾气,心有阴郁之人诗歌时常有冷气,心有刀斧之人诗歌时常有杀气,心有草木之人诗歌时常有静气,心有温情之人诗歌时常有暖气。窗户的诗歌,当得起后二者。静气,暖气,清风拂面入窗,暖阳上身透户。
我不禁寻思窗户的静气和暖气何来?除了诗品源于人品这一平常的艺术常理之外,是否有值得我们发现的诀窍呢?与窗户交往,你会觉得他对人雅致,绝不冒冒失失,也不言语失当,显示出极强的素养和控制力,不会与人以攻击和绵软之感,也就是说生活中和诗歌里,他都是拿捏得当的人。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探究窗户的诗性生成之道。
还是先读读诗歌。窗户的诗,平实而淳厚,简洁而悠长,荡涤浊气,回转柔肠。他有两首写母亲的诗歌,让人很是感动。常说诗歌需要陌生化处理,将熟悉的陌生化,将陌生的熟悉化,尽可能追求新的可能,这是很多诗人的惯常,窗户则不然,这两首均是选取日常视角和日常意象,却有直击人心之柔软的感觉。或许,常而不平,脱离标新立异,才是诗歌写作的真正难度。
我想窗户有不少抒情气质的诗歌,但很内敛,不着痕迹,不刻意矫情,也不过于夸饰。比如《傍晚》。
苏省:还有更多的窗户纸
诗生活网堪称中国诗歌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窗户及绝对核心阵地,汇集了众多在场的优秀诗人及其作品,主办人莱耳也一直秉持严肃化、精英化的办站理念,所以,该网站在作品质量及诗歌氛围上一直广受好评。2007年,也即窗户刚开始诗歌创作时,他便担任诗生活网的编辑,这对其创作起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打个形象的比方,诗歌爱好者和成型的、独立的诗人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似高山仰止或一个筋斗云那般遥不可及,在我看来,他们之间仅仅隔了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再一次幸甚至哉,窗户起步于一个优秀的诗歌“窗户”平台上,那么可以想见,他捅破窗户纸的过程应该不那么费力。
我所读到的窗户的诗歌并不多,第一感觉是:他的诗较为齐整。这当然得益于上文说到的诗歌起步比较康健,由此带来心态上的平稳,促使完善的诗歌审美体系在他内心隐隐扎根。在多元芜杂的诗歌现场,一个完善的审美体系对保持独立精神尤其重要。我们看到窗户的诗几乎一贯保持着轻盈的抒情姿态,外加自我价值观的辅助,概括之恰恰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歌以咏志”。如果我们在泥沙俱下的现场中仍然坚信有所谓的“纯诗”,那么窗户似乎正在以此为终极的路途中跋涉,我相信他一定相信诗歌艺术的最本真核心无非就是呈现美、诠释美、沉淀美。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纯诗”也即赞美诗——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