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防御的前沿,也是开拓的前哨。(1)
——张依萌
我不止一次地抚摸长城
登上长城的巍峨
仰慕长城的一砖一石
长城是两万千米的巨龙(2)
连接群山之巅
蜿蜒起伏二十三个世纪
长城有一千个关隘
一万个瞭望台
是历史的眼,人类的天窗
窥视着干涸沙漠、断崖峡谷
没入水中,迤逦前行
公元前一千年
周族倚重武力结束商王朝酷行
渭水河谷天子分封
从此进入燧烽相接的长城前期
燧,相距十里,日间点燃,以烟报警
烽,相距四五十里,夜间点燃,以火为号
二十四小时内能传递兵情
褒姒的笑淹没烽火台边雷霆般的鼓声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开启“女人是祸水”的荒谬话题
公元前五世纪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纷纷修筑高墙
把居住地围在中央
城墙成为图谋自身安危得失的见证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集权的中央政权诞生
耗时七年,举二十分之一国力,动用四十万军队和五十万民夫生灵
修缮燕、赵、秦三国旧长城
一条西起陇西、东达辽东的万里城墙
成为秦王朝似乎坚不可摧的象征
千里迢迢来到山海关的孟姜女
她的丈夫的白骨掩埋在长城墙底
七天七夜的悲怨绝唱感天动地
八百里长城轰然崩倒,露出一具具饱受离散之苦的冤魂
长城修得再高,也没有挽救秦王朝的崩溃命运
公元前一百九十八年
汉公主第一次远嫁匈奴单于
和亲的政策终止了中原的战乱频仍
西征大宛,两次遍寻良马,成就《西极天马歌》
从甘肃到新疆罗布泊,一座座烽燧亭障一直向鸭绿江延伸
美玉、香料、宗教、音乐……从西边源源不断输送至内地
丝绸、火药、指南针……从中原运往世界各地
四面八方的友好往来成就丝绸之路的繁盛
公元前三十六年昭君出塞
宁胡阏氏的美丽、善良和智慧
既投入呼韩邪单于的怀抱
也给予长城两边百姓半个多世纪的安宁
公元六世纪,中国重新陷入混乱分崩离析
自开皇元年至大业四年的二十八年间
隋朝先后七次征调近二百万劳力修筑长城
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
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
强大的国力本身就是难以逾越的长城
唐王朝变封闭为开放,变“拒”为“迎”
胸怀更加宽广,步履更加自信
山西岢岚三十八千米的宋长城
比秦汉长城防线退后约二百千米
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挥师南下所向披靡
绕道燕山山脉南部的紫荆关
突破金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东北嫩江之滨向西直达河套地区的五千五百千米金长城
静卧在广大草原与荒漠之地,默默无声
明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
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的八千八百多千米的长城
没有能抵挡住清军的入关
日升月落,寒来暑往
烽烟战火,商队驼铃
成就二千多年的长城传奇
如今,长城不再有金戈的悲壮
不再有铁马的嘶鸣
只有兄弟姐妹的呵护、照顾、团结
只有共商、共享、共建的秉承
万里长城
建与毁,毁与建
都是百姓的血和汗
长城要修
更要修民心
这是人类社会铁律
冰冷的砖石泥土
怎能保护黎民百姓
——张依萌
我不止一次地抚摸长城
登上长城的巍峨
仰慕长城的一砖一石
长城是两万千米的巨龙(2)
连接群山之巅
蜿蜒起伏二十三个世纪
长城有一千个关隘
一万个瞭望台
是历史的眼,人类的天窗
窥视着干涸沙漠、断崖峡谷
没入水中,迤逦前行
公元前一千年
周族倚重武力结束商王朝酷行
渭水河谷天子分封
从此进入燧烽相接的长城前期
燧,相距十里,日间点燃,以烟报警
烽,相距四五十里,夜间点燃,以火为号
二十四小时内能传递兵情
褒姒的笑淹没烽火台边雷霆般的鼓声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开启“女人是祸水”的荒谬话题
公元前五世纪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纷纷修筑高墙
把居住地围在中央
城墙成为图谋自身安危得失的见证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集权的中央政权诞生
耗时七年,举二十分之一国力,动用四十万军队和五十万民夫生灵
修缮燕、赵、秦三国旧长城
一条西起陇西、东达辽东的万里城墙
成为秦王朝似乎坚不可摧的象征
千里迢迢来到山海关的孟姜女
她的丈夫的白骨掩埋在长城墙底
七天七夜的悲怨绝唱感天动地
八百里长城轰然崩倒,露出一具具饱受离散之苦的冤魂
长城修得再高,也没有挽救秦王朝的崩溃命运
公元前一百九十八年
汉公主第一次远嫁匈奴单于
和亲的政策终止了中原的战乱频仍
西征大宛,两次遍寻良马,成就《西极天马歌》
从甘肃到新疆罗布泊,一座座烽燧亭障一直向鸭绿江延伸
美玉、香料、宗教、音乐……从西边源源不断输送至内地
丝绸、火药、指南针……从中原运往世界各地
四面八方的友好往来成就丝绸之路的繁盛
公元前三十六年昭君出塞
宁胡阏氏的美丽、善良和智慧
既投入呼韩邪单于的怀抱
也给予长城两边百姓半个多世纪的安宁
公元六世纪,中国重新陷入混乱分崩离析
自开皇元年至大业四年的二十八年间
隋朝先后七次征调近二百万劳力修筑长城
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
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
强大的国力本身就是难以逾越的长城
唐王朝变封闭为开放,变“拒”为“迎”
胸怀更加宽广,步履更加自信
山西岢岚三十八千米的宋长城
比秦汉长城防线退后约二百千米
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挥师南下所向披靡
绕道燕山山脉南部的紫荆关
突破金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东北嫩江之滨向西直达河套地区的五千五百千米金长城
静卧在广大草原与荒漠之地,默默无声
明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
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的八千八百多千米的长城
没有能抵挡住清军的入关
日升月落,寒来暑往
烽烟战火,商队驼铃
成就二千多年的长城传奇
如今,长城不再有金戈的悲壮
不再有铁马的嘶鸣
只有兄弟姐妹的呵护、照顾、团结
只有共商、共享、共建的秉承
万里长城
建与毁,毁与建
都是百姓的血和汗
长城要修
更要修民心
这是人类社会铁律
冰冷的砖石泥土
怎能保护黎民百姓
注释:
(1)张依萌:《长城,跨越文明的握手》,《人民日报》,2017年04月16日,07版。
(2)[中国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