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清晨街道上,见一老妇人
背两扇废弃铁栅门,感慨生活艰辛。
夜晚灯下读诗,恰好就读到
史蒂文斯《人背物》,世事如此神奇。
难道诗歌真能预示,我们的人生际遇
或命运?又或者,正是现实世界
早先写就了我们全部的诗句?
我脑际浮现那老人满头的银丝,
像一场最高虚构的雪,落在现实主义
夜晚的灯前。我独自冥想——
诗歌,不正是诗人执意去背负的
那古老或虚妄之物?或我们自身的命运?
背门的老人脸上并无凄苦,这首诗
也并不须讨厌和虚伪的说教,
(像某些要么轻浮滑稽,要么
开口闭口即怨天尤人的可笑诗人)
我只是必须写下如下的句子:在我回头
看老妇人轻易背起沉重铁门的瞬间,
感到一种力量,正在驱动深冬的雾霜,
让突然降临的阳光,照澈了萎靡者的梦境。
推荐语
对于诗是什么,曾有过无数的定义,以后还会有无数的定义。事实上,每个独立的诗人都必须对诗歌做出自己的定义,极端地说,每首诗都对诗歌做出自己的定义。写作这首诗的诗人认为诗歌是一种背负:“诗歌,不正是诗人执意去背负的那古老或虚妄之物?”导致诗人产生这一想法的,据文本本身透露,包括两个刺激,一个是清晨所见老妇人背负废弃铁栅门的现实场景,一个是史蒂文斯的诗《人背物》。史蒂文斯的诗重在关注诗的创造过程,也就是诗人将纷乱的心思转化为“明媚的清晰”的文本的过程。史蒂文斯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诗人须要“最成功地抗拒脑力”(也就是那种纷乱、无定形的心思),犹如负重的人抵抗住物的沉重。显然这首诗的主旨并不在此。实际上,这首诗与其说是对史蒂文斯的某种回应,不如说是对骆一禾、海子的回应。海子尤其是骆一禾,就已经把“背”“背负”和诗歌、诗人的使命、命运联系在一起。骆一禾说:“我背着世界来到世界”(《夜宿高山》)“我承受等级 背起泥土 穿过人性”(《飞行》)“那只在深红色五月的青苔上/孜孜不倦的工蜂/是背着美的呀”。本诗通过老妇人背负铁栅门这一现实场景让这种背负感变得更有现实的张力。
美中不足,诗后面的注释,我以为多此一举,因为标题《诗歌论》已把题旨表露无遗。另外,诗的表达还可更凝练,形式也还太散漫,未达到斯蒂文斯所谓“明媚的清晰”。我以为如果赋予本诗一个更加整饬、稳固的形式,诗歌之于现实的那种抵抗、背负的张力会得到更加完整的体现。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蒋浩 莫真宝 树才 谭五昌 唐翰存 唐诗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家新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庆祥 杨墅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定浩 张清华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