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为什么在所有文体中,我们特别强调古诗词的背诵

作者:邵岭   2017年02月16日 08:30  文汇报    599    收藏

原标题:

为什么在所有文体中,我们特别强调古诗词的背诵——对话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



《红楼梦》中也有“诗词大会”。左图为清代画家孙温绘《红楼梦》中“芦雪亭争联即景诗”。(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掀起了全民吟诵古诗词的热潮。与此同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古典诗词在当下的普及与传承,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期文艺百家,围绕这一话题对话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

———编者的话

就像那些历久弥新的时尚品牌,古典诗词始终广泛流传,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新兴的时尚

记者:“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谈论和阅读古诗词的热潮。但是我们也知道,互联网时代,热点层出不穷,大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在你看来,接下来,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得到深入的普及与推广,需要依靠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康震:首先我想说,这次诗词大会给了我们一种信心,就是古典诗词其实始终在民间和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着。特别是一批“少年英雄”的出现,让我们非常欣慰。与此同时,诗词大会引发的普遍关注也说明,传统文化完全可以成为新兴的时尚,就像那些历久弥新的时尚品牌。

的确,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需要日常的点滴渗透,这是诗词大会不能替代的。但正是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丰厚的传统文化在今天要在大众中得到更广泛的普及推广传承,需要更好地借助媒体,并且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这对我们的传播智慧和传播能力是一种新的挑战。

记者:那么,古诗词在今天到底应该如何普及? 对于这次的诗词大会,也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比如有人称其为诗词背诵大会,认为这是将诗词的背诵量等同于普及率。你怎么看?

康震:如果连背诵都没有,那又怎么能算是普及? 又何谈理解,何谈创作? 我们在大会中设置“飞花令”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大家,背诵是诗歌欣赏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所有文体中,我们特别强调古典诗词的背诵? 你会发现,从古至今,背诵古诗词就是文化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是因为古典诗词,作为一种诗歌艺术,朗读、朗诵、记诵是其自身文体的一种要求,也是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从传播、表达的角度而言,诗歌写出来就是让人吟诵、朗诵、吟咏的,不然写诗歌和写散文有什么区别? 一首无法朗诵的诗歌是不典型的诗歌;其次,背诵的目的不在于背诵本身,而是通过记诵,将诗词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渗透在血液里,成为你自己个人修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你个人语汇系统、语言系统的一部分。

古典诗词本身是非常讲究形式美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它就是为了展现中国语言文字之美而来的。由于诗词的形式比较短小精干,所以诗人在创作中,需要以一种高度凝练的方式,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段,把很多典故、故事、思想嵌入其中,像怀古诗、咏史诗等都是这样,使其成为一种意义的表达。如此一来,诗的内涵加深了,但对于一个非专业的人来讲,阅读和欣赏的难度也就增加了。

所以,诗词背后是功夫。创作如此,阅读也如此。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虽然不需要像专业研究人员那样去做大量的资料搜集和考据工作,但诗词创作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是应该有所了解,从而具备诗词欣赏的基本能力。比如诗词的格律平仄,是人们在漫长的古诗词的创作历程中逐渐摸索总结出的经验和规则。不了解格律平仄,就不了解诗词为什么会在形式上这么美。我建议诗词有兴趣的人可以去买王力先生的一本小册子:《诗词格律》。很薄,但是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另外 《唐诗300首注释》 《宋词300首注释》 《唐诗鉴赏辞典》 这一类的书也应该看一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记者: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对诗的审美也会发生变化。由此想到有人提出,今天我们普及和推广古诗词,需要在“唐诗宋词300首”之外有新的选本。对此你怎么看?

康震:其实我觉得倒也不必这么费周章。确实,我们现在的选本很多还是建立在古人基础上的,比如 《唐诗300首》,就是清代人编的;但我得说,里面除了小部分篇章我持保留意见之外,绝大部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仍然是很好的。因为就对古诗词的了解和审美而言,我们要承认古人的确有超出我们的地方。

我的观点是,时代变了,今人的确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古诗词选本,但不是对古典选本进行颠覆,而是在尊重前人选本的基础上,主要根据诗词的内涵进行调整。有一些价值观念迂腐甚至落后的应该剔除,还有一些像韦庄的 《秦妇吟》,虽然列为“乐府三绝”,但其中对战争的描写非常残酷,我们今天就可以采取节选的方式。

因为古今人心相通人情相通,所以古诗永远不会老,可以一次次刷新我们对生活的认知

记者:不学诗,无以言。当诗词的大环境发生了改变,今人想要认知古诗词、吸收古诗词,真正使得古诗词成为自己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涵养,切入点是在哪里?

康震:我觉得在这里边有两个层面。首先,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国民教育系列里始终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一以贯之。这个我觉得是不能变的,因为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形式,应该是国民素养必然的组成部分。而且古典诗词形式短小,富有韵律,便于记诵,特别适合孩子的教育。比如我要对一个孩子说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给他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映日荷花别样红”,“胜日寻芳泗水滨”,效果就会很好。所以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在家庭和社区中,我们也要鼓励大家多亲近古典诗词,倡导运用诗词的形式来进行国学教育。总之就是方方面面都以一种平稳、正常、有秩序、有标准、有规范的方式来逐步推进。

在此之外,对于古诗词的传承,我们也不妨抱以平常心。作为中国众多传统文化当中的一脉,古典诗词有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内涵,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从来也没有衰落过,一直以它自身应该有的规律在发展。而这次诗词大会能够获得成功甚至引起轰动,恰恰证明就接受和喜爱程度来说,古典诗词在今天不是小众,而是大众;证明古典诗词,特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古典诗词,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只是它们是如此耳熟能详,以至于我们忘了这是古典诗词。比如恋人离别时会自然想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为朋友送行时又会赠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冬去春来时连小孩子都会脱口而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而诗词大会只不过是一个契机,把很多人对于古典诗词的那一部分记忆又唤醒了。

所以我一点也不认为古典诗词离开了我们。恰恰相反,它们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用语,成为我们语汇系统甚至情感表达的一部分。

记者: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古诗词和现代人,究竟是在哪一个点上产生了融合?

康震:人情。人情是相通的。从古至今,我们在人情上的差别其实并不大;古代对一个人的要求,和今天的人们对一个人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样的,都讲究个礼义仁智信。而古诗词,就是用一种更加美好的语言形态,传递了古今相通的情感,或者说体悟。比如苏轼在 《题西林壁》里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哲理,只不过在他那个时代的语言中没有微观、宏观这样的词汇,但其中包含的哲理,放在今天仍然是通用的。再比如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情怀,今天的人们同样能够感同身受。

正是因为古今人心相通,人情相通,所以古诗永远不会老。不仅不会老,还可以一次次刷新我们对生活的认知,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意义。更何况,除了情感上的共鸣之外,古诗词还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这是现代作品取代不了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里面包含了多少英雄人物多少山水景观? 经过了多么漫长的文化基因的培育? 这不是现代诗能够做到的。读这样的诗词,难道不会感到一种文明的自信油然而生吗?

记者:最后,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本人研读古典诗词的经历和感受? 你是怎么进入到古诗词这个研究领域的? 就你个人趣味而言,比较钟爱哪些诗人的作品?

康震:对于古诗词,我并不是从小就特别痴迷或者情有独钟。其实我从小到大读书比较杂,诗词算是我阅读领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后来大学读了中文系之后,这方面的兴趣才变得更加浓厚。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课时比较多,我读大学的时候,古典文学史的课时量是最多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那个时候对美学比较感兴趣,而古典诗词就是美感与哲理兼具,并且可以通过古典诗词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古诗词慢慢从儿时阅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变成了志业所在。

我个人比较喜欢苏轼、辛弃疾的诗,语言直白,情感豪迈;喜欢李白的诗,有飘逸的仙气;白居易的诗我也喜欢,有士大夫的情怀。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