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李元仲(组诗)

作者: 2016年10月26日13:31 浏览:771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印象:但月庵
-----怀李元仲先生
 
不如绝尘而去。七八个星天外
你说,这就是阳迟山
 
老马落泪。一声嘶鸣
你是寒支道人,是大明遗民
 
就要归隐山中,不问腥风
田间的秧苗青青,灌满了水
白色的芄兰花已开。两三点雨山前
 
又见黄茂。山门立有石人
你写下:“剩有寸心明似雪,临风披诉与谁闻?”
你编纂《宁化县志》,名动天下
 
普光岩寺的钟声又响
且听朗朗书声
你踏着三百多年前的那记钟声而来
 
 

印象:阳迟山
-----怀李元仲先生
 
你看到荷锄之人,挑水浇菜之人
在大清早。你看到阳迟山脚下
在田地里劳作的乡亲们
这条黑狗是许家院落里跑出来的
喔喔叫的那只母鸡在下蛋
又飞上茅草盖的矮墙,那是李家的
大雨不来,但月庵前池塘的水
不满。荷花送香送十里
青蛙趴在荷叶上
大门是虚掩的。堂前木桌上的清水
被你倒空,蜡烛被你点燃
你在读屈子的《天问》
鸟鸣和花影依旧
似去年。你往山中去
2016.7.28
 
 

印象:甘坑山寺
-------怀李元仲先生
 
雪已停住。此地是荒村
芥菜上的积雪还未融化
夕晖落在池塘上,也落在枯草旁
不见游鱼,也不见炊烟
 
马独行在寒路,你要去甘坑山寺
暮色有些重。钟声又响
林中的归鸟好像应了几声
 
此刻,山中的寂静是属于你的
寺庙的门已开,在蒲团上
打坐念经的是主持吧
 
你点燃一炷香。写下:
“兀然僧是我,余得一灯辉。”
2016.7.30
 
 

印象:栟榈寺旧碑
-----怀李元仲先生
 
应是明朝末年。山河已有些破碎
栟榈寺就立于荒山顶
前来烧香拜佛的也无几人
水沟边长满厚厚的青苔
就不说荒野了。山涧的溪流声响
侵寒了僧侣的夜梦
经书也寂冷,谁还去守护?
破亭还在。清幽的月光还在
那声猿啼还在
后院半区的蔬菜又落满秋霜
你在数谁的前生?
而断碑还立着,你在读碑上的字
2016.7.31
 
 

印象:山斋
-----怀李元仲先生
 
“不知谁是主?”
想必无人应答
走着走着就走到山扉
山路曲折。犹见山花开
鸟还在高空,没有栖落枝头
眠雪就要化作雨滴落
它是否也有未了的清愁?
那棵树横着在生长,长出了新枝
也不要谁来作伴
你在柴桑手握一卷诗书
书斋隐于山中,应是无人知
青苔是常客。再不用四处觅清幽
新茶已熟,就用泉水来煮
春山不可画,也不用画。就在眼前
2016.8.1
 
 

印象:敬亭山
-----怀李元仲先生
 
去安徽宣城。去访名满天下的诗山
路上烟雾正起,有些挂在树上
有些沾住你的衣裳
拥翠亭。你来或不来,都孤立着
浸透着江中升起的水气
突然下起急雨。哗哗哗响在绿叶上
湿云像要投奔广教寺去了
一峰耸立。送走清晨与黄昏
真想不走了,只想坐化成一滴雨
坠着尘世,滴落泥土也好
而此刻。寺庙里的晚钟还没有敲响
而此刻你在敬亭山看雨
2016.8.6
 
 
印象:水镜
-----怀李元仲先生
 
深山无人知。就这里了
你决定留下来,隐居此地
山路是隐秘的,甚至找不到入口
如今处处都是民宅
 
旧影还在。阳迟山依旧不语
水牛被栓在树上,在污塘里翻滚
它一定听到喧哗声
 
拨开荒草。看见另一口池塘
隐约旧时形状,外圆内方
就在但月庵遗址前
就在你的碑前
 
我读到你的面影
你拾起枯枝
在水面上写下:大明遗民
 
此刻。普光岩寺庙前
飞檐下的风铃,叮叮当当在响
2016.8.22


特邀专家 西渡 点评

李元仲是明末清初福建宁化的诗人、学者和史家,清兵入关时年四十余,清廷屡招不仕,以八十四岁高龄谢世,其所修《宁化县志》被誉为天下两本半最好的县志之一。这组诗以怀李为主题,写得真切动人,诗中眼前的景物与五百年前的景物融成一片,怀人者与被怀的对象难分彼此。第一首指认了李元仲的遗民身份,但诗人的诗思却没有被这一概念性的身份所限制,把诗变成对所谓遗民气节的单纯颂扬,而是以丰富的细节进入到李作为一个诗人、学者的日常生活中,深入其内心世界,从而呈现出一个立体的、真实的生命。这种呈现并不是纯客观的,而是融入了诗人自身的心思、见解和认知,所以这组诗处理的虽是历史题材,却仍富于当下性。所谓“印象”自然来自当下,换句话说,这首诗的方法是由当下而及于古人的。

这组诗涉及当前诗界两个颇为紧要的诗学问题:一个是诗应当如何处理历史题材,或者说如何通过与古人展开对话来丰富我们自身的心灵实存;二是诗如何处理地方性的题材,在对地方性的守护中通向诗的普遍性。在这两个方向上,这组诗都对当代诗歌的困局有所突围。

作为一个组诗,每首标题都带“印象”两字,再加一个“怀李元仲先生”的副题,似乎累赘了。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