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堡最后的半张纸

作者: 2016年10月26日13:31 浏览:1187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我的笔,就是我的武器 ——斯特林堡

还有什么没有写完的呢?半张
淡黄色的便签纸上
工整的,歪斜的,潦草的字迹
她的名字,银行的电话号码
甚至租车行,鲜花店,杂货铺
以及药房的琐碎事
棺材的图案和葬礼的安排
一切就绪。空白处,搁置的笔
忧郁的底色,无能为力

这一天,斯德哥尔摩的雪
被夜空浸黑,街道上
玫瑰花的暖意,在烛火里
共同叹息,熬过通宵的灵魂
赤裸着,为谁挣扎
多么美的地方,你想以老去的生活
再一次站稳脚跟,用隐形的月光
触动神经,簇拥慈悲的草木
俯瞰雏菊,热泪盈眶
谁,能读懂你的孤癖
从不点亮的那盏红色台灯
此刻,仿佛自焚的火焰
燃烧一出未完成的梦剧
以爱的种子,投掷宽敞的路丛
憧憬前世的绿荫,庇护今生的门庭

比如我,踯蹰你的书房
坚定地捏紧蓝黑相间的笔,任性地续写
斯德哥尔摩的传奇
你不曾死亡,半张纸上
没有停留的站名,下一站,还没抵达


2016.10.4


特邀专家 冷霜 点评:

这首诗借助对斯特林堡生命最后时刻的想象,来表达对这位瑞典作家的敬意。诗的第一节,取材自斯特林堡的短篇小说名作《半张纸》,在小说中,这半张便笺纸记载了一个年青男人充满悲欢离合的两年生活,但在这首诗中,这个“最后的半张纸”的形象,连同诗的题记,变成对作家即将终结的生命的转喻。这个改写颇有些巧妙,既提示了作者对斯特林堡作品的熟悉,也赋予这一想象中的生命结束的时刻以很生动的情境,同时,也暗示着,斯特林堡与他笔下的人物一样,度过了悲欣交集的一生。

第二节是这一想象的进一步展开,仿佛是电影镜头,从“半张纸”的特写,逐渐拉到中景和远景。这一节里的一些意象和诗句,表现出作者对斯特林堡作品的了解和钟爱,尤其“自焚的火焰”一语,让人想到斯特林堡曾说过的“我是瑞典最炽烈的火焰”,而结合对斯特林堡生命终结时刻的想象,这一诗语就显出更加夺目的形象感。

但这类诗,除了表达写作者对其致敬对象的熟悉和喜爱之外,也要看它对后者的理解达到了何种深度,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与后者形成怎样的对话。这方面,奥登的《纪念叶芝》是很好的例子。而在这些方面,这首诗显然有所不足,事实上,从第二节的某些地方就已经有疲弱、凌乱之感,如“憧憬前世的绿荫,庇护今生的门庭”等句,而第三节更是草草收尾。整首诗由此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