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舒婷时代”厦门诗歌往哪去?

作者:陈冬   2016年08月22日 14:34  厦门日报     1007    收藏

  不久前,百年老诗社——菽庄吟社在鼓浪屿揭牌重启。诗歌与厦门,再次引来人们的关注。

  其实在厦门,看似寂寥的诗坛,却有着别样的生机——有一群诗人,他们或在文学界,或在校园内,或隐藏在职场、网络甚至坊间,带着各自的理解与梦想,执着于诗歌创作,用心灵之歌默默守护这座城市的诗意。他们见证了厦门诗歌的兴衰起伏。

  诗歌与诗人,还是不是一座城市的必需品?厦门诗人的现状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185623496


  厦门诗人名噪一时

  但很快遭遇低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诗歌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这个时期,厦门出现了一批以知青为代表的诗人群体,曾名噪一时。这个群体中,有陈志铭、林培堂、朱家麟、刘瑞光 、陈元麟、林祁、卢建端、陈仲义、谢春池等10余人,作品经常在《福建文艺》《厦门文艺》等刊物上发表。同一批的舒婷,很多朦胧诗作在知青中流传,但因为特殊年代而没能发表。直到1979年被《诗刊》3次发表诗作,她的诗才迅速走向全国。当时,厦门还为现代新诗输送了鲁藜、云鹤、鲁萍等蜚声海内外的实力诗人。遗憾的是,这三位诗人现在都已故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厦门诗歌遭遇意想不到的低谷,只剩下六七位本土诗人艰难留守,谢春池就是其中之一。本土诗歌的落寞,厦门大学采贝诗社的“失声”,让他再也坐不住了。1996年,他在《厦门文学》主持策划了“走向新世纪中国诗歌大展”,连续刊发众多全国实力诗人的佳作,《厦门文学》因此在国内受到瞩目。

  “本想借助全国诗歌力量影响厦门诗坛,很可惜,这场在海内外引起关注的"诗坛盛典",似乎冲击不大,厦门诗人因作品不够突出,并没有引起注意。”谢春池无奈地说。厦门诗坛的“沉默”,就这样持续了十余年。


  青年力量不断涌入

  诗坛有了新格局


  改革的不断深入,让经济特区厦门涌入了大量“异乡人”,同时带来了众多写作者与诗人,他们对诗歌心存虔诚,高举着诗的星星之火,燎亮了厦门这座开放之城。1999年底,诗人李可可在厦门创办了中国互联网第一个拥有独立域名的专业诗歌网站——“中国诗人网”;2002年8月1日,诗人老茂又创办了“顶点诗歌论坛”,并在三个月后出版了本土的第一份诗歌民刊《顶点诗歌》。

  诗人颜非,是复苏厦门诗坛的参与者之一,曾在2002年与樵夫、游离等几位诗人发起成立了第一个本地组织群体“第六晚诗社”(后被厦门青年诗人沙龙替代),提倡诗歌走入民间、诗歌生活化。这批青年力量和厦门本土诗人,在谢春池和诗歌批评家陈仲义的“厦门诗群在福建省不能缺席”的高喊声中,以一种群体式“崛起”的姿态,让厦门诗歌的气候、土壤和氛围,开始有了新的格局。

  陈仲义在《厦门优秀文学作品选·诗歌卷》导言中提到:“2003年是一个重要分水岭。”他说,这一年,“厦门青年诗人沙龙”第一次打出自己的“名号”,拥有了自己的纸刊《厦门诗歌报》;2003年底,首届福建青年诗人交流会在厦门召开, “厦门青年诗人群”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厦门诗群呈现多元化

  但缺乏真正实力派


  外来移民,形成了厦门诗歌在题材、语言和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和多元特质。近十年来,出现了近百名诗歌作者,出版了四五十部诗集。

  厦门做出了诸多为社会各界和文坛诗苑所称道的举动,如推出的数部具有文献价值和鉴赏价值的《厦门诗人12家》、《百年厦门新诗选》、《厦门优秀文学作品选?诗歌卷》、《厦门青年诗人诗选》等。此外,数名青年诗人主编了大型民刊《陆》诗歌及网站“陆诗歌论坛”。

  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一提起厦门诗人,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舒婷。谈及厦门诗坛的“后舒婷时代”,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市作协副主席夏敏指出了不少问题。他说,厦门老中青三代缺乏在国内外真正叫得响的实力派诗人,诗人以诗为“主业”的不多,很多是客串、游离于诗歌与其他文体之间,没有共同的诗歌流派或主张,无法勾勒出明晰的厦门诗群特色。此外,很多诗人写作限于“实验”与“跟风”,而忘记了读者是否能够接纳,有的学习“口语化”却使诗意淡然无味,有的人则放大自我而割裂汉语写作,使得诗歌写作“孤芳自赏”。

  厦门的诗歌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如鼓浪屿诗歌节、集美诗歌节、第六晚诗歌沙龙、菽庄吟社等,但大多限于诗人圈内,社会影响不大。夏敏指出,厦门诗群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官方的诗歌朗诵选诗限于舒婷及其同代或以前的旧诗,“后舒婷时代”的厦门本土诗人诗作难登殿堂,因此,厦门官方、大众所知晓的诗歌,与厦门诗人创作的诗歌,处于“割裂”状态。

  对此,夏敏给出几点建议:应该适当加大官方对“后舒婷时代”诗歌创作的扶持力度;除了诗歌的学校教育,诗人也要学会“自我教育”,接触古典和经典;官方与诗人合作,例如设诗歌奖、办诗歌节和诗歌刊物,打造“后舒婷时代”厦门的“诗环境”与“诗名牌”,同时选送优秀诗人参加中国作协作家班,开阔厦门诗人的眼界。


  人 物

  三位本土诗人

  谢春池,诗人、作家。发表出版文艺作品超1000万字,已有文学、书画、摄影著作近40部刊行于世;主编《百年厦门新诗选》《厦门文学60年作品选》等文集100多部。


  “50后”谢春池:

  致力打造诗歌厦门“打造诗歌的厦门。”这是谢春池写诗40多年来的夙愿。他退休后,依然在为这一理想而努力。

  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并不是谢春池个人的兴趣所致。家境贫寒的他,从小着迷于体育运动,以致把学业都荒废了。不过,因为父亲会写旧体诗,所以偶尔谢春池也会翻翻《唐诗三百首》。

  "文革"时期,我鬼使神差地做起文字工作,写起诗歌、散文,可以说是不由自主地开始写作。”谢春池说,最初他随大流写的东西,现在看来都是“垃圾”。数十年里,他经历了闽西的插队生活,始终没有放弃手中的笔,一直在思考、在反省,阅读大量中外经典,慢慢学会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智慧碰撞出来的火花诉诸文字。

  如今,谢春池仍在写诗。只不过,不是自己去找诗歌,而是等诗歌“找上门”。他说,不论写诗或其他创作,其表达都要出自心灵。否则,难免有无病呻吟、做作之嫌。当然,怎么写很重要,而爱更重要。聊起对当代诗歌的看法时,谢春池说,没有必要去排斥、攻击甚至毁灭那些所谓“不正经”写诗的人,“诗歌本身就带有前卫、探索、先锋的精神,所以我也会去参加诗歌行为艺术。”

  前年,谢春池策划成立了鹭岛朗诵艺术团,并采用双语(普通话和厦门方言)朗诵,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厦门方言完美地融入文学创作。

“后舒婷时代”厦门诗歌往哪去?

  

  黄静芬,《厦门日报》主任编辑,厦门市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午夜的昙》《穿越我身体的花香》,散文集《青山看不厌》,随笔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拥抱你》,纪实文学《新男女关系》等。


  “60后”黄静芬:

  通过诗歌窥见内心


  1980年,诗歌盛行的年代,不到17周岁的黄静芬考进福建师范大学,机缘巧合,参与了出版全国第一家铅印诗报的学生社团——“南方诗社”的创办,这改变了她的人生。

  大学四年,她写了不少诗。毕业后的几年,她的诗歌足迹遍布《诗刊》《诗歌报》《飞天》《福建文学》等报刊。后来,结婚、生子、工作,她慢慢远离了诗坛,但没有彻底离开。可以说,她的诗歌创作几乎伴随着成长的脚步,从少女到母亲的蜕变,从个人到家庭的延伸,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感悟。

  生活中的黄静芬很简单,爱美,爱笑,喜欢民族风的装扮,看似大大咧咧的个性里深藏着敏感与细腻,她心灵的触角触及到了身边万物与日常生活。

  “诗歌于我,是生活赐予的恩宠。”黄静芬说,诗歌既是“穿越我身体的花香”,能让她沉潜在时间深处,独自体味属于自己的繁华盛世与衰败时光;又是她在庸常日子里,“费一点气力,把笑容调整到恰好明亮”的最好方式,这时,通过诗歌,她能看见自己内心的温暖光亮和深重黑暗。

  今年,黄静芬出版了第二本诗集《穿越我身体的花香》,距离她的第一本诗集《午夜的昙》,相隔19年。她说,自己不会停笔,希望继续透过文字,渗透出一种玲珑剔透的美感。

  吴银兰,惠安人,现居厦门。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歌月刊》《福建文学》《中国诗歌》等省级以上刊物。被《诗选刊》评为2007年度最具活力的20位青年诗人之一。


  “80后”吴银兰

  用诗讲述精神苦旅


  浅唱低吟,讲述青春的精神苦旅,文字中透着豁达洒脱,她叫吴银兰,代表了厦门80后诗人的新生力量。

  小学起,吴银兰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接触诗歌则是在2001年。两年后,她来到厦门工作,在微博上偶然认识了厦门诗人老茂,结识了不少诗友。她说,真正开始写诗是2006年,此后的三年是诗歌写作高峰期。“那时候生活过得不太顺心,所以诗歌成为自己唯一的附属品、情绪唯一的宣泄出口。”

  没有诗歌的青春是苍白的。吴银兰的诗大多涉及“爱或生命”之命题,字里行间表露出“分裂”感。她说,如果把写诗当一项工作,就很难产生作品。灵感来自业余,来自对生活的把握,如果你太专业了,思维反而会上锈。因此在2009年后,她的诗歌就鲜少公开出现,越发成为自己的私有物品。直到5年后,她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不存在的爱人》。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