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米肖(Henri Michaux,1899-1984),法国当代著名诗人和画家,埃德蒙·雅贝斯的朋友,原籍比利时,1955年成为法国公民。米肖借助东方神秘主义与迷幻药进行颠覆性写作,其诗歌和绘画直接呈现出个体的潜意识与神话原型,语言不再是表达或修饰的工具,而成为映射另一种维度存在的镜子。1965年他曾获法国国家文学大奖,但他拒绝领奖。 [2]马克斯·雅各布(Max Jacob,1876-1944),法国诗人、散文家和画家,犹太人,埃德蒙·雅贝斯的良师益友,其诗歌兼具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色彩,且有人性和神秘主义倾向,在20世纪初法国现代诗歌探索阶段曾发挥重要作用,1944年死于纳粹集中营。 [3]盖尔人莫尔万(Morven le Gaëlique)是马克斯·雅各布的笔名之一。 [4]原人亚当(Adam Kadmon),按照希伯来圣经和犹太教神秘教义喀巴拉(La Kabbale)的解释,亚当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尘土造出的有灵的活人,因此在人尚未堕落以前,神与人原本是同体的。“原人亚当”即指人堕落以前的一种完满境界。 [5]圣-伯努瓦(Saint-Benoît,约480-547),即圣本笃(Saint Benoît de Nursie,拉丁语为Sanctus Benedictus de Nursia),著名的天主教教士、圣徒,本笃会的创建者,被天主教和东正教视为西方修道院制度的创立者。 [6]尤素福先生(M. Youssouf),人名,对应法语中的“约瑟夫”(Joseph),源自希伯来语的יוֹסֵף,意即“上帝会考虑增加的”。此处泛指普通百姓。 [7]奈瓦尔(Gérard de Nerval,1808-1855),法国著名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诗人、作家,本名钱拉·拉布吕尼(Gérard Labrunie),曾远游埃及和君士坦丁堡等地,于1851年写成《东方游记》 [8]坎佩尔(Quimper),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大区的一个市镇。 [9]《世界之壳》(L’écorce du monde)是《我构筑我的家园》中的一组诗,作于1953-1954年。 [10]本句诗选自《世界之壳·悼亡诗二首——为纪念保尔·艾吕雅而作》(L’écorce du monde: Deux poèmes de l’amitié en deuil)的首句:“道路衔哀/路灯知夜……”。 [11]本句诗选自《为食人妖的盛筵而歌·陌生男人之歌》(Chanson pour le repas de l’ogre: Chanson de l’étranger)。 [12]本句诗选自《拱顶门·隐形的我们》(La clef de voûte: Nous sommes invisibles):“我睡在一个活着/就有错的世界里……”。 [13]马多莱尔修士(Frère Matorel)是马克斯·雅各布于1911年创作并题献给毕加索的一部小说《圣马多莱尔》(Saint Matorel)中的人物。 [14]喀巴拉(La Kabbale),希伯来文“קבלה”的音译,意为“接受传授之教义”,表示接受根据传说传递下来的重要知识。自13世纪以后泛指一切犹太教神秘主义体系及其派别与传统。 [15]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1896-1966),法国诗人和评论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他和其他超现实主义者追求自由想象,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将梦幻和冲动引入日常生活,以创造一种新的现实。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概念对布勒东的创作有重要影响。 [16]迦南地(Chanaan),古代地区名,大致相当于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及临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临海部分。据说亚伯拉罕得到上帝耶和华的指示,率其部族由原聚居地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迁入当时地中海东岸一块叫作“迦南”的地方。据《圣经·旧约》记载,这是一块“流着奶和蜜”的土地。迦南原来的居民称这批从东边越河而来的人为“希伯来”,意即“越河者”。 [17]《墨之声》(La Voix d’encre)是《我构筑我的家园》中的一组诗,作于1949年。 [18]本句诗选自《世界之壳·世界的变形》(L’écorce du monde: La métamorphose du monde)。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