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怀抱中的湖水——汪朝晖新诗阅读印象

作者:西边   2016年08月01日 09:36  中国诗歌网    231    收藏
    今夏南方大雨,洪水肆虐,皖南太平湖的水位也达到历史高点。上一次见它,是去桃花潭途中,道左低矮的山丘间,它惊鸿一现的向我闪光。再早些,便是黄山诗人汪朝晖陪我及诸友专程前往太平湖。朝晖兄亲自驱车,面包车穿过晨雾与山岚,在起伏盘旋的山道上奔行许久,一直抵及太平湖岸。随后,他悉心安排好渡轮载我们纵穿太平湖浩淼的水面,自己则驾车绕山道至北岸等候。回想起来,这种深情厚谊绝不亚于踏歌古岸的汪伦。那次相聚甚欢,我和朝晖同住一室,谈诗论艺直至翌日凌晨。如今忆起,恍如昨日。
  一别数年,各自奔忙,除约稿或逢年过节外彼此少有联系。不久前,朝晖兄再次联系我,言及一家刊物要为他出个专版,特嘱我为他的新作写一篇简评。我素知自己文笔拙钝,近年来公务俗事困扰,写作精力常有不济,词不达意的情况屡有发生。而朝晖兄要我写评,实是出自兄弟间的由衷信任。
  读汪朝晖的诗,第一首诗便让我感觉眼前一亮。
 
  春景
 
春天在一个人的身后。
他转过来,昙花开过了。
他转过去,青草长了三尺高。
他满肚子的话,是春天未说出的谎言。
他把所谓的谎言,抛向平静的水面。
这使水鸟飞起。
群鱼“哗”的一下向四周散去。
 
《春景》这首诗的主题并不复杂,抒发的是春天走远,诗人的伤逝。他转过身,看见美好的岁月与情怀,昙花般凋谢。而年年草木,依然从旧处生出,无情地深长稠密着。诗人的春天难再,那些未曾脱口说出的内心悸动,已成为缓慢积淀下来的沉重。他对着平静的湖面,试图喊出来释放这些沉重,却惊散了近处的水鸟和鱼群。我从《春景》一诗能清晰地看见,汪朝晖的诗较之以前有很大变化。诗艺上有了质的飞跃,一改早先稍显浮泛唯美的线性描述和警语随感式诗体,在语言表达上更为随性自如,逐渐触及一种微妙深刻的混沌。而他在无意间,也引发了我对一些诗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每个人都只能活他自己,而好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文本也是这样,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没有个人体验的写作看似外壳精致,其实只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品,或装腔作势的赝品。而个人的体验即便是粗粝的,也会因它的真实而抵消艺术层面上的少数瑕疵。
  汪朝晖所有的选诗都有他个人体验的独特烙印,也因为他的独特性,想全面剖析他的诗歌如今是很难的。在这里,我仍然采取传统的方式,仅从题材内容角度选取他部分诗作,强行归类,并做些粗略解析,以便不熟悉当代诗歌的读者能有一个进入其诗的柴门。
  汪朝晖的体验来自他单调的工作、日常生活、情感记忆、宗教情结等诸多方面,包含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现代文明与生活方式的反思、对理想的追求。而这些,如同多角度射入的光线,带来了汪朝晖作品的丰富性。
 
 
  汪朝晖这一组作品中,与《春景》类似的感怀追思,表现自然人情之美的作品数量很多,给人印象深刻。
  《四月梨花》是诗人在兴村观赏梨花后的感触。诗人眼里的梨花是“高阔宁静”的,开车的城里人来此与梨花留影,就是期望从梨花中获得短暂的安宁。诗人由梨花想到梨花带雨,并进而追问雨水与河水的前世今生,这也是问他自己。他回忆幼年时看到的四月梨花,在村口“点亮”,照亮了马路。那“白净净的”梨花会让自己“束手无策地”腼腆着。诗到这里收束,该是暗含更深的某种隐喻。
  《记忆》一诗的开始两句都是神来之笔,有超然尘俗之外的气息。“山中的我们只是依然在卷动着绿波/向上,有时会露出/绳索一样的小路/一直牵着下面的村庄,一直要把它/丈量至山顶云深处。”诗人看见山崖上摇曳的映山红,古旧的摩崖石刻或斑斑苍苔的碑石,觉得这些仿佛就是过去的自己留下的痕迹。这首诗里的“我们”,有广泛指代的模糊趣味。
  《清明》时节,鸽子在晨光里飞动,濛濛雨雾在花瓣上聚集成雨滴,滑落在阴阳两隔的墓碑上。这雨滴何尝不是泪水!那些曾鲜活存在的人,如今已永远消失,而“他”又曾有过很多启示自己的“金子般的思想”。生者的他在默默吸烟中追念,想象那个再也无法见到的亲人也在“界碑”的另一方吸着点燃的烟,这种想象让他的内心充满悲伤。
  汪朝晖对怀人题材把握得极其到位。《湖边》就是一首典型的怀人诗,写给一直坚持崇低写作的诗人朋友管党生,那是一位敏感率真急躁易怒的诗人,他来皖南做客,在湖边摔跤、解大便.....他爱上这里的湖水,希望葬身湖底,哪怕是被鱼吃掉。他吃鱼时的笑是天真的也包含自我揶揄的意味。不过,人间冷暖变迁,一位诗人对物质世界并没有什么改变力量。湖水的水位、波浪线、空气质量都没有因他离开而发生任何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在周而复始的重现,如同古希腊睿智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太阳底下,本就没有新鲜事。
  《可遇》如题,或许暗喻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段邂逅。“她”的纤纤玉指如立于水中的十只仙鹤,在诗人的朦胧睡意里会幻化而出,但又最终在现实的空气、光、人群里消失,对诗人而言,那双手如木偶般没有情感的气息,只能努力忘却。与此相似的诗作还有《蝴蝶》,它的美留在诗人的透明玻璃中,它与桃花都属于已经逝去的季节,都属于转瞬即逝的美,如今只剩下诗人的惘然,“空空的追忆”。
  节日会勾陈我们的记忆,《我们》一诗写自己在端午前与老兄弟们聚会,他们有着因为劳作带来的朴实而衰老面孔。推杯换盏面带酡红中,往事复现,兄弟旧情如又一年潮汛来临,江水的汹涌。
  诗人的历史视野很广阔,览物之情中包含自己的特殊思考。
  《无字可书》里那座老房子曾经是个衙门,而如今,旧时衙门已只剩下衰朽的空楼,曾在这里存在过的贵人富翁、漂亮女人,如今都已杳然无迹,只剩楼侧光秃秃的枝桠伸向苍茫的天空。是啊!没有新的历史,当然也就无字可书。
  《圆明园》一诗,诗人用戏谑的口吻,写自己游览圆明园,感受着断石上滚烫的余火,也感悟到圆明园的“故事很冷”。这座满清皇家最为庞大的离宫,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却在潭水也无法扑灭的一场大火中化为断壁残垣。诗人觉得,这一切与皇帝的昏聩无能和当道小人阿谀存在密切的相关。
  《万寿山下》一诗语言极为优雅,如起句“烟波于心,垂柳在眉,我遵一条长廊能回到江南。/松柏长出凤凰相,凤凰远去”寥寥几语,便把万寿山的四季长廊美景描摹得如一幅画卷,这是诗人写作功力的自然呈现。此诗的巧妙在于,诗人还拟了一段场景,那是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问话,颇有情趣,也把这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侧影给勾画了出来。
  《画梅》中,诗人心生怀古幽情,那青山倒映于江面,没有驰过的轻帆,江面平静如桌,只有偶尔跳出水面的鱼,而那画中之梅也是他视野中的屋外之梅。
 
 
  汪朝晖心存慈悲,有佛性慧根,经常纳自然旨趣和禅理入诗。
  《为了春天》是写诗人开车过路卡,下车,专为道旁正在萌芽的春天。草木伸展,竹笋拔尖,溪水汇成绿潭,还有恍惚间来自旧年夏季的虫鸣。有人木桩上打扑克,闲情超然。这些生活即景很有韵味,耐得住咀嚼。
  《听潮》则写诗人在初春饮酒至微醺,听潮于古桥头。获得宁静的诗人,其快意如水中细鱼,满眼都是诗句。河滩乱石、桥洞的白草,似乎一切都在静候一场繁花的盛开。
  《寻问》一诗,虚构与虚“无”是该诗趣味所在。诗人的寻问有寻路和求示之意。诗人在俗世走了很远,只为靠近一座寺门紧闭的小庙。见到“一位健壮的和尚一边锄地,一边从围墙上浮起身体”,这位僧人在世俗之外,却用最世俗的方式来回应诗人,询问来由。诗在此处没有继续纠缠话头机锋,而是笔锋一转,写在俗世自己屋顶上的灰尘和归途上经不起大风的旧桥。这难免让人联想到晋人王质的烂柯典故,而纹丝不动的江水或许暗示了时间在记忆里的滞留。
  《空》一诗谈万物归寂,诸法皆空。诗人在寺院看见祈愿香火缭绕中的竹子,洞悉世人的面壁与焚烧,不过为了满足世俗欲望而已,不由得希望获得佛家随念搬动的大神通,将生于俗世的竹子悬置虚空,让世人看到竹之虚空,叶之虚空,影之虚空,偶像之虚空,让人深省欲念、祈愿和物质的虚无。
  《大雪花》一诗中,大雪缓慢飘落,诗人想到灼灼桃花,想到这种缓慢飘落如应在桃花身上,世人必然对桃花无限痴迷,仿佛惊世的红颜难以衰老。而诗人在这里欲说的其实是“相”,他认为慢只是假相,用心观雪的你可以从迅速厚积起来的雪堆勘破慢的假相。而诗人每日的诵经声也是这样,看似缓慢,实际上迅速地积累着功德。在快速流逝的时间里,诗人的身子“在雪花中游移不定”。而天空低矮,离诗人总是很近。
  《谋》是一首混沌有趣的诗,似乎写出的是蝴蝶效应,肌肤,皮球,云,开始萌芽的树木,这些看似互不关联的事物,在诗人强指下产生了一种神秘的聚合效应。可以说,这是一首非常值得研究的诗。《习性》一诗围绕着缘,诗人自言深知江水的习性,却不知桃花与桂花的习性,只因它们随时会撤走,两相不可知下,还不如没有那种缘起。
  《我看见的树》中,本喻体互相指涉滑动,树的分枝与左右手的指头形成互喻,与此一致的还有绿叶红花与脸及微笑之间的自然关联。诗的第三节中的他,应该也是诗人自身,与滚滚而去江水是否也存在某种互喻关系,这就显得颇为模糊了,而禅意,何尝没有模糊的一面。也许,这一点恰恰是如今的汪朝晖其诗歌的趣味性之所在。
 
 
  他的不少诗作也是对现代文明与生活方式的反省。
  《秋风堤岸》这首诗如同秋风一样轻盈,古老的秋风无影无形,它“比典故轻”。这世界不断变迁,诗人站在江堤,眺望江水苍茫,鸟雀翻飞于同样无影无形的电波,远处缓慢移动的捞沙船、寺庙里的塔,让诗人试图从口中要吐出秋风一样恒久的诗句。
  《公园里》是一幅清晨掠影,年轻母亲,两个孩子,钓鱼者,集市方向走来的人,长椅上的黑手套.....诗人似乎要诠释什么。或许,在诗人眼中,世界早已丧尸遍布,世人存在着普遍的怨怼情绪,“冷而硬”的不是湖岸,而是一张张抱怨冷漠的脸,世人所追求的只不过是垂钓效果的最大化。
  《这个下午》是卡夫卡小说作品的诗歌化,诗人觉得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被工具化,被高度异化了,而周围的亲友同事有何尝不是如此!活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已被简化至有用或者无用,这无疑就是泛滥无节制的实用主义!诗人是那个能忽然停滞下来的机器,“我放空自己,/放空整个赖以生活的皖南。虚怀。入谷。”他希望脱离樊笼回到旧林,看鸟雀虎狼在山野里的自在,一颗心能像云朵一样自在飘浮。
  《我用勺子舀起的》一诗机智,诗人打捞那些沉浸于黑色的事物,用银质的勺子,一点一点亮出。这是诗人自己腌制酸菜,也是暗喻精心写就的诗歌,可是,人的欲望是物质填补不满的,这个“世界却是它们填不了的坛子”。
  诗歌是一种自救。而汪朝晖的诗有一种达观,总能将他自己从难言的忧伤中拯救出来。《乐器手》中,月色如琴,诗人试图给世俗生活做优雅定调,把诸多欲念传达得更加诗意,“作一名沉默的乐器手”,忘却一些旧的羁绊,“他表演,终于引来围观者”,而围观者是另一个“我”。
  《去看雪松》是写给黄山松的赞美诗,万壑之上,临崖而生的雪松。大雪压住它的绿枝,而它们无惧于此。诗人见到这些不由惊叹,并想向它们倾诉自己的郁闷烦恼。诗人在诗中赋雪松以神明的通透,它们要诗人像“一只珍稀大鸟”一样飞起来,解除禁锢,忽略那些习惯窥视的世俗眼光。
  《发现》一诗写作者内心的祈愿,他希望能成为一堵长长的墙壁,长至让树的影子能始终在墙壁上不断移动,山风吹过它们,哗啦啦作响。但诗人又是谦卑的,认为自己的经历、伤痛、曾经的情感体验、阅历、才智还没能达到这种高度。他只有寄望于人世所有一切,寄望过去、现在或未来。
  《丢掉的》写出的一种无奈,出租屋内,有厚积的尘灰,空空的啤酒瓶,散落的瓜子壳,墙上的痰斑。这出租屋是借喻肉身吗?诗人身体里有着“铁”,这“铁”是一种执着的力量,但是现在已经丢掉。“铁”已经开始生锈,被默默的拾荒者拣去。而作为读者的我,是否也是这众多拾荒者之一呢?
  《节气》大暑日,急雨,狂风,台风来袭。诗人的生活中一直有偷窥者,只有劫难到来,他们才忙起自闭家门。这时的大海在狂风中应该激起层层叠叠的白花,这也暗喻,生命如此,不断迎接死亡与新生。诗人希望获取台风一样的力量,能不再畏惧讥谗诽谤。
  《无》,哲理诗,通过天坛上的灯杆,表达孤独的意味。灯杆高高在上又空无一物,没有照亮它的,也没有膜拜它的,更没有慰藉它的,仿佛它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细雨中的《聚秀湖》,如同一面安静的镜子,照着一棵树,一位诗人。这片湖似乎没有过去,唯有秋叶缓慢坠落于湖面,湖水中的鱼早已厌烦湖的牢笼,却无法跳出这片湖水,只能围绕落叶吐出积压心底的气泡。极静中寻求改变,不愿听从命运的摆布。《站台前》瞬间,缓慢下来的我与火车,身体与空气摩擦,感受晨雾的微凉。诗人有自己坚持的方向——古城墙内外。
 
 
  当代汉诗大量吸收了其它语种及当代艺术美学观的营养,其外延内涵都在不断拓展。诗歌语言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上出现更多更复杂的关系结构,旧有的传统诗学观的牢笼正在被破除拆解,一种更加自由混沌无可无不可的诗写形态进入我们的视野。诗人汪朝晖所做的努力正是循着这个方向而去,且已踩出一些深深浅浅的脚印。
  汪朝晖如今的诗能顾左右而言它,不滞于一点,总在不停做着跳跃。他也通过细节,来传达他内心的压抑感,隐蔽与纠缠的思考。这些处理方法,带来了虚实难辨的模糊性,笼罩着汪朝晖的诗歌。我确信这些年,诗人汪朝晖必然倾注心力于诗艺,在诗学领域一直潜心深挖,并通过禅修念经的一些特殊法门迅速达至写作上的某种顿悟。
  离开记忆中的太平湖水已是很久,我曾和等候着的诗人汪朝晖一同站在湖的北岸,看夕阳如羽箭,纷纷穿过西侧山峰的密林,密集地射进微微晃动的湖水,激起无数明亮的水花。
  (2016年夏,大暑日)


责任编辑:王小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