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晨曲
早晨,冬凌草的叶子醒来
露珠镶着阳光
一根纤纤的手指伸出
在微风和薄雾之间
划出一条线
南山峭壁上
无数的草叶都怀抱露珠
一只蝴蝶飞起
她看见,一万只小手
在露珠上摇动,
五月啊,这个季节
万物都是母亲
淇河流出母亲的情怀
山——呵护着石块
岸——呵护着溪流
风呵护着小鸟
大树呵护着小树
天上的云丝
婴儿般依恋着云朵
薄雾散去,淇河的人间
背景古若竹简
石头的村落隐在树林里
一群鸭游走在水面
放鸭的老者倚着老树
洗衣的村姑把脚伸进清澈的水流
老者烟袋的青铜
衬映着村姑的红发卡
衬映着鸭嘴上
那一抹鲜亮的浅黄
一块一块的梯田
禾苗在绿色中拔节
羊群在草地上漫步
耀眼的色彩
像放飞的鸽子,呼啦啦撞入眼帘
乳白的炊烟
青山、绿树、淡红的朝霞
淇河的水流
用古老的笔法勾勒
近看,是写意,远观,是泼墨
这一切,都镶入石头垒砌的画框
一只燕子在山谷上
古筝般鸣响
风——拉起丝
太行山敲起钟鼓
鸟儿鸣啼,草和花舞蹈
山崖上的小树挥舞鹤的翅膀
淇河——弹拨银链的细流
那是琵琶,闪亮的声音
把河面织成锦缎
河卵石在水底敲打着节拍
这些高贵的磬,震颤着古老的音符
两岸的田野,
应和着竹笛和笙瑟
万物苏醒,有的低吟,有的高唱
如画、如歌、如诗
五月的早晨,在淇河岸边
山山水水,每一天都续写《诗经》
每一天都演奏——五月的交响,
回到卫国
把一页诗笺叠做纸船
放一粒小小的石子儿
那是我——扮作诗人
折一根细细的竹枝
当作帆和桅杆
带一支笔,作桨
一百字长长短短的句子
满满一船
算是青铜和美玉
我要启航,去卫国
即使我只能航行十丈
那也是三千年的路程
我要去见卫武公
许穆夫人和爱鹤的卫懿公
见见那些在河边唱歌的姑娘
并爱上她们
让一首诗,从今天往回走
沿淇河,从一个
叫鹤壁的地方,回到卫国。
一船的诗歌被淇水浸透
我要一个字一个字的
搬上河滩,每个字都在淇风中
修改,改作大篆
把《淇河湾》改作《淇奥》
因为我知道,三千年后
诗人们还在背诵《卫风》
我在邶的部分藏了一行诗
一个出生在邶风的人梦回卫国
看见满城的诗人在朗诵
那是——卫国
春分——折扇
读《诗经》,看《史记》
才敢走进这片绿水青山
季节是春分,背景是竹林
淇河转弯处,一群彩色的少女
被画进一把折扇
山与云,是淡墨浅浅的渲染
水的涟漪,让笔锋描出工整的曲线
石缝中的一棵蒺藜
是淬火的钢戟铁剑
山崖脱落一块石头
露出青铜的锈迹斑斑
路边的一棵柿子树
树身雕刻着大篆金文
草丛中一粒猩红的野枣
那是仙鹤飞走时遗忘的朱丹
草与禾苗,都曾经当做图腾
嵌进铜鼎的陶范
柳条和鸟鸣,都曾经搓成丝线
装订古老的诗笺
雨下在朝歌,那是酒
醉倒了商汤的江山
风刮过卫地,那是韵律
让这方水土充满诗情和浪漫
风景有了历史才厚重
诗歌有了历史才凝练
若把石板路比作竹简
《诗经》的方块字能在太行山
铺出中华无数的诗篇
若把河卵石比作历史
《史记》的笔墨能在淇河两岸
把华夏最古老的经典写完
走进淇水太行,走进一把画扇
诗歌和历史是两根扇骨
一面题诗,一面题画
一面是黑夜,一面是白天
淇河,诗歌的河,历史的河
把诗歌掘成河湾
历史垒作河堤
歌为奧,史为岸
窄窄的淇河
没有一滴多余的水
200百里的河道
恰好写完3000年的时光
把商周比作冬夏
卫国比作春秋
道冷暖,叹兴衰
淇河的季节要更长久
冬夏一千年,春秋数百载
岸边的卵石
都曾击打过铜鼎
把冬凌草化为性格
五色鲫化为红妆
草为裙,鲫为钗
竹园的卫公主
为天下女子
吟出第一首诗
从此,才有了如诗的女人
把《诗经》当作犁铧
《封神榜》当作禾苗
犁有韵,苗多梦
诗歌小说才田垄般排列
华夏有文采,源头在淇水
天下的好诗
韵脚都有淇河的乡音
诗歌长廊
当淇河成为诗河
今天,我们要做一件事情
发邀请函,到中华
上下三千年的历朝历代
拨通每一位诗人的号码
《诗经》中那些有名或无名的歌者
写《周易》的文王
《春秋》的诸子百家
屈原以及楚地的朋友
还有《鬼谷子》和他那些
把权力演化成诗剧的弟子们
告诉秦皇汉武
他们那个时代热衷于写赋的雄辩家们
那些写五言诗和乐府的诗人
告诉魏晋南北朝
三曹和竹林七贤那段浪漫历史中
有个性的帝王与名士
告诉唐宋元明清
遥远,但与我们这个千年相近的
诗歌的年代
《五朝诗别裁集》中
记载的每一个名字
让成千上万的诗人云集
都到淇河边来
建一座长廊
让所有的诗人在淇河边坐下
把所有的诗篇都打开
我坚信,当淇河再一次
用最古老的韵律吟诵
诗人们会一起唱和
因为,淇河的流水
凝聚着诗歌的——乡愁
(共193行)姓名:饶箭生,地址:鹤壁市山城区长风路东一巷,邮编:458010,电话;18739230369.邮箱:437016333@qq.com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