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在日本历史和现代发展状况如何?

作者:知乎   2015年12月08日 07:52   知乎    1462    收藏

日本汉诗可以说是汉诗海外的最大分支之一了。按照普遍的说法习惯上把日本汉诗分为四个阶段。

我也先简单说说其一阶段就是王朝时代。

日本汉学溯源要到应神天皇时期。据《古事记》和《日本纪》中所载,应神天皇时期,百济博士王仁为日本皇太子之师,为日本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汉学的传入引发了一阵宫廷汉学热。这个也是日本汉诗形成的重要基础。

但如果说真正的汉诗之滥觞应该追溯到天智天皇(也就是大化改新中与中臣镰足密谋推倒苏我入鹿的中大兄皇子)时期,当时的太政大臣大友皇子也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的日本汉诗诗人。因为日本进入飞鸟时期后,经历了圣德太子改革和大化改新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那个时期也被称之为白凤文化时期。在当时,日本和中国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同时派出了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中国也相应的派出了使者回访。最著名的就是圣德太子时期的小野妹子和裴世清。处于六朝隋唐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诗歌鼎盛的时期,这个也是日本汉诗兴起的一个重要契机。

大友皇子被认为是最早的日本汉诗诗人,在日本著名的汉诗集《怀风藻》中,收录了他的两首诗《侍宴》、《述怀》。《怀风藻》中记载:太子(大友皇子)天性明悟,雅爱博古。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江户时期的汉诗评论家江村北海评价他“典重混朴,为词坛鼻祖而无愧者。”此处摘录大友皇子《述怀》一首:


道德承天训,盐梅寄真宰。

羞无监抚术,安能临四海。


壬申之乱后,大友皇子在与其皇叔大海人皇子的夺权战争中失败自杀,大海人皇子即位,即天武天皇。天武天皇与京设立太学,于地方设立国学,文化大振兴。此时的皇室汉诗诗人极多,如天武天皇自己,河岛皇子,大津皇子等等。

上文里提到了《怀风藻》,汉诗集《怀风藻》成书于奈良时期,与当时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并称。桓武天皇迁都后,日本正式进入了奈良时期。这个时期汉诗文已经成为了日本皇室成员的必修课。奈良时期的日本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在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其中诞生了万叶假名记录方式,诞生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本史书。在诗歌方面则是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和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怀风藻》成书于孝谦女皇时期,传言作者为大友皇子的曾孙淡海三船。收录了天智天皇时期到奈良中期的64位诗人共120首作品。其中多为仿齐梁体的古诗,内容也比较单调,多数为宫廷中的侍宴,述怀,迎驾,游乐等内容。其中诗人懂得用韵,用字典雅,好用偶而不合律,有些诗的内容也因过度典雅化导致生僻词语较多。这里摘文武天皇的一首《咏月》诗:


   月舟移雾渚,枫楫泛霞滨。

台上澄流耀,酒中沉去轮。

水下斜阴碎,树落秋光新。

独以星问镜,还浮云汉津。


受到了唐诗的影响,奈良时期的七言诗发展速度极快,使七言逐渐走上日本汉诗的舞台,同时平仄也趋于和谐。奈良时期也诞生了日本有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孝谦女皇。奈良时期额外提起一个诗人则是阿倍仲麻吕。这个人在中国比较出名,它曾作为第八批遣唐使远赴中国,入唐后改名晁衡。阿倍仲麻吕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并且和李白,王维,储光羲等大诗人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在其获准回国后,曾做《衔命还国作》,也被收录了宋代编撰的《文苑英华》。摘录于下: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其中关于阿倍仲麻吕最有名的典故则是李白误听传言以为阿倍仲麻吕在归途中溺水而亡,而作《哭晁卿衡》。诗文如下: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此后,平安时期如《怀风藻》这类的汉诗集还有嵯峨天皇授命编纂的《凌云集》、《文华秀丽集》和淳和天皇授命编纂的《经国集》,史称敕撰三集。嵯峨天皇(也就是日本著名动漫《棋魂》的背景时期)擅长创作汉诗,这里列出七律一首:


三春出猎重城外,四望江山势围雄。

逐兔马蹄承落日,追禽鹰翮拂轻风。

征船暮入连天水,明月孤悬欲晓空。

不学夏王荒此事,为思周卜遇非熊。


值得一提的是嵯峨天皇的女儿智子公主被誉为平安朝第一女诗人,也列举七律《春日山庄》一首: 


寂寂幽庄水树旁,仙舆每降一池塘。

林栖孤鸟识春泽,谷涧寒花见日光。

泉声近极初雷响,山色高晴暮雨行。

感此更知恩顾渥,生涯何持答穹苍?


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后,日本正式进入平安时代。桓武天皇精通儒学,并大力发展文化,继续派出遣唐使。平安时期,日本开始使用假名字母,汉诗也空前繁荣。日本汉诗宗唐诗,其中对日本汉诗影响最深远的诗人是白居易。据近藤春雄统计《千载佳句》中收录中国诗人149家诗共1083联中,白居易诗有507首。在藤原公任编纂的《和汉朗咏集》中共收录中日诗人80家,588联,其中白居易占有135联。据丸山清子统计,平安时期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中共引用了中国文学典籍185处,其中百居易占了106处,足可见其影响力。提起白居易,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位著名的日本诗人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是日本公卿阶级的汉诗代表人物之一,官位最高至正二位右大臣。也是著名的遣唐使之一。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废除遣唐使的人。菅原道真是日本的学问之神,文化之神。其著作《菅原文草》中可见白乐天风对平安时期诗坛的巨大影响。列举菅原道真诗《秋思》一首:


丞相度年几乐思,今宵触物自然悲。

声寒络纬风吹处,叶落梧桐雨打时。 

君富春秋臣渐老,恩无涯崖报犹迟。

不知此意何安慰,饮酒听琴又咏诗。


而菅原道真改变日本汉诗发展的另外一个重大时间则是废除遣唐使。菅原道真曾经做过遣唐使,在他作为遣唐使出使期间,正值唐朝末期(公元894年,唐朝于公元907年灭亡),国内形势混乱,所以在菅原道真回国后提出要废除遣唐使。遣唐使的废除使汉诗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宫廷皇室的汉诗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汉诗走向了游戏化等形式主义的道路。游戏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体现了平安时期的日本汉诗对运用文字技巧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其中回文诗和字训诗是游戏化的代表。这里举二例:

回文诗一首:


寒露晓沾叶,晚风凉动枝。

残声蝉慧慧,列影雁离离。

兰色红添砌,菊花黄满篱。

团团月耸岭,皎皎水澄池。

(橘左列)


字训诗一首:


周禾致瑞稠,人寿与仙俦。

加马驰高驾,求衣拥善裘。

夏香莲绽馥,秋木叶落楸。

官舍饱门馆,三刀几九州。

(源顺)


日本的汉诗在这一段时间并没有因为遣唐使的废止而停滞,相反,官派遣唐使的停止并没有完全隔断中日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僧人承担起了中国文化接受的重任。诗僧也逐渐在诗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如果说日本关于佛教的发展还要追溯到飞鸟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向中国,再由中国传向百济,最后由百济传往日本。玄奘西行归来后,唐朝称为了佛教的传播中心。唐代传入日本的佛教在奈良时期形成了南都六宗与大乘六宗。最初的南都六宗之一法相宗的创始1000人道昭就是留学于唐朝的学问僧。孝谦女皇时期,鉴真东渡,开创律宗,平城京成为日本的佛教中心。时间到了平安时代后,大乘六宗中的天台宗和真言宗让日本的佛教中心从平城京转移到了平安京。最澄大师在比叡山延历寺(这个也就是战国时期织田信长火烧的那个地方)创立天台宗。比叡山也成为了日本佛教的母山。与天台宗同时并称的是空海大师所建立的真言宗。在嵯峨天皇时期,天台宗与真言宗也成了护国两大佛教宗派。空海大师也是相传假名字母的创立者,编纂了第一部汉文辞典《篆隶万像名义》。这里单独说一下空海大师。

空海大师是真言宗的创始人,也是在唐朝交流的著名学问僧。空海大师于公元806年携带从佛典经疏﹑法物等回国﹐并带走除了大量佛典之外的《刘希夷集》、《王昌龄集》、《朱千乘诗》、《贞元英杰六言诗》、《杂诗集》、《杂文》、《王智章诗》、《诏敕》等大批诗文作品和书法作品。并著有《文镜秘府论》,到现在依然是研究六朝到唐代古近体诗的重要研究资料。这里列举空海大师的作品《后夜闻佛法僧鸟》:


闲林独坐草堂晓,三宝之声闻一鸟。

一鸟有声人有心,声心云水俱了了。


佛教的极大发展影响了整个日本历史,到了镰仓幕府时期,诗僧也逐渐占据日本汉诗的主导地位,史称五山文学,日本汉诗也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先简单说这些了。之后的有空再说。

发觉这个莫名地坑了,去年因为做微信订阅号,曾经写过一些关于汉诗发展有的没的,里面还有一些方便阅读的简单的注释,也不特地删去了,一股脑贴过来。



1、 


天宝十二年,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向东远望,怀着沉痛的心情为一个远去的日本友人,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阿倍仲麻吕,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入唐后改名为晁衡。和李白、王维、储光羲等唐代名士交好。宋代“四部大书”之一的《文苑英华》中记载的唯一一篇外国人的作品也正是阿倍仲麻吕的《衔命还国作》。其诗如下: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这首诗亲切感人,意味悠远。可以称得上是佳作。同时格律精严。如果不标注,是完全看不出和中国人创作的中国诗有什么区别。而这并不是特例,能够像阿倍仲麻吕一样创作出严谨的中国诗词在日本更是大有人在。而日本文化和中国诗在千百年历史中不断碰撞,终于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日本汉诗。

中国诗在海外通常被称作汉诗。而说日本是其在海外的最大分支也不为过。而日本汉诗比起中国汉诗另有别样的风味,很大一部分归结于日本人本土的语言习惯以及创作汉诗的方法。


古时的中国是真正意义的上国天朝,包括朝鲜半岛与日本岛都是能够使用一些汉语的。比如说在电影《寻访千利休》中的主角千利休与落1000难的朝鲜公主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汉语作为中间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而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的假名则是其和中华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但在日本的王朝时期的早期,还没有假名的出现,所以所有的日语都是用我们中国看起来像蝌蚪一样的文字来表示。那么那个时候的日本人是如何阅读并朗诵已经传入的汉诗呢?这里就不得不说日语与汉语之间的重要桥梁——训读法与音读法。

训读是日本人依日语文法解读汉文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日语来翻译汉语中字句的意思,举一个例子,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日本流传十分广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按照训读法来看则是:


月(つき)落(お)ち乌(からす)啼(な)いて霜天(しもてん)に满(み)つ

江枫(こうふう)渔火(ぎょか)愁眠(しゅうみん)に对(たい)す

姑苏(こそ)城外(じょうがい)寒山寺(かんざんじ)

夜半(やはん)の钟声(しょうせい)客船(かくせん)に到(いた)る


括号内实际上就是训读的内容。有点像我们翻译英文文章。括号内的是对前面汉字的翻译,比如つき是月的意思,而括号外的日文是一些对句子省略部分的补充的实词和助词之类的虚词。以及语序则是依照日本人的语法习惯把中文的语意按照日语的方式加以实现。比如说第一句再翻译回汉语就是:

月亮落下大地,乌鸦啼叫霜天在充满的港口。

这样的翻译方式虽然说会出现表意不准确等问题,但却无疑为日本人阅读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而音读法则是通过拟音的方式,把日语汉字用汉语的方式读出来。比如说成年是せいねん,按照音标是[seinenn],世界是せかい,按照音标是[sekai]。所以说我们有时候在观看日本电影电视动漫时会听到其中很多日语的发音很像汉语,也是这个原因。多说一嘴,日语并不只用音读法来阅读汉语,还可以用音读法来阅读英语,比如英语中的常见人名Smith(史密斯)的日语为スミス,音标为[sumisu]。而日本人正是通过将自己的内容先用日语写出,然后佐以中国诗词所要求的格律以及汉语语法,就形成了日本汉诗。成型的诗用音读法的方式读出来,就成为了一种起码在听觉上是那么回事的中国诗词朗诵。

世界文学总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相通的,而训读法和音读法无疑成为连接中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让这两种文化实现了交流与碰撞,终孕育出了新的文学形式。



2、 


如果把日本文学比作绚烂的星空,那么毫无疑问《源氏物语》是其中夺目的斗杓。《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出生于一个汉学素养浓厚的中贵族家庭,父亲藤原为时就是一位优秀的汉学学者和汉诗诗人。而《源氏物语》中共引用了中国文学典籍中的内容185例,其中白居易的诗词竟然占据了其中的106例。不仅仅是《源氏物语》,据近藤春雄统计《千载佳句》中收录中国诗人149家诗共1083联中,白居易诗有507首。在藤原公任编纂的《和汉朗咏集》中共收录中日诗人80家,588联,其中白居易占有135联。为什么白居易会在日本如此受欢迎?那还要从源头来说起。

日本汉学溯源要到应神天皇时期。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所载,应神天皇时期,百济博士王仁为日本皇太子之师,为日本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汉学的传入引发了一阵宫廷汉学热。这个也是日本汉诗形成的重要基础。而后经历了圣德太子改革和大化改新,日本积极学习强大的1000邻国中国,大量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当时的中国诗歌正处于六朝①末到初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汉诗风格也影响了日本汉诗的发源。

日本公认的第一位诗人是大友皇子,《怀风藻》中记载:太子(大友皇子)天性明悟,雅爱博古。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江户时期的汉诗评论家江村北海评价他“典重混朴,为词坛鼻祖而无愧者。”在《怀风藻》中收录了他的两首作品,试举一例:


述怀


道德承天训,盐梅寄真宰。

羞无监抚术,安能临四海。


壬申之乱后,大海人皇子击败了大友皇子成为了新一任的天皇,即天武天皇,在各地设有国学,使日本汉学得到进一步振兴。迁都平城京后,日本正式进入奈良时期。传说为大友皇子孙子的淡海三船对前人64家总计120首汉诗进行整理编著而成的《怀风藻》也成为了日本最早的汉诗选集。而这一段的日本汉诗风格主要还沿袭六朝诗风。

随着遣唐使的不断增加,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日益密切,其中最著名的则是上一期我们所提到的阿倍仲麻吕。这时邻国中国正处于盛唐,七言诗也在这个时期随着遣唐使的风帆传回到日本。到了平安时期,嵯峨天皇敕命编撰《凌云集》与《文华秀丽集》,与后代淳和天皇编纂的《经国集》史称“敕撰三集”。这个时期日本开始使用假名字母,汉诗也空前繁荣。日本诗风从尊六朝转为尊唐,其中唐代诗人诸家中又以白居易为正宗。当时在日本言及汉诗的人必称《白氏长庆集》。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嵯峨天皇对《白氏文集》最是钟爱,相传他在最先得到白氏文集时曾秘藏偷读,视为珍宝。后来他要考验臣子有没有学问,就故意把白居易的诗念错,考考这个臣子熟不熟白居易的诗句,若是熟,就代表这个臣子很强。一次嵯峨天皇在召见臣下小野篁时,赋汉诗曰:“闭阁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小野篁奏曰:“圣作甚佳,惟‘遥’改‘空’更妙也。”天皇感慨道:“此乃白乐天句,‘遥’本作‘空’,仅使卿耳,卿之诗思已同乐天矣。”

日本的很多天皇曾经开设过《白氏文集》的讲座,而包括之前所说得紫式部也曾经为皇后讲解过《白氏文集》。很多作品②中也会对白乐天的诗歌进行大量引用。这些都足见白居易对日本汉诗的影响力。

而提起白居易,不得不提起另一位日本著名诗人——菅原道真。菅原道真在日本的地位如同孔子在中国的地位,被奉为学问之神与文化之神。而菅原道真又是白居易的崇拜者与追随者。《菅家文草》中引用、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更是高达500多处,也被称作日本的白乐天③。试举诗作《秋思》:


丞相度年几乐思,今宵触物自然悲。

声寒络纬风吹处,叶落梧桐雨打时。

君富春秋臣渐老,恩无涯崖报犹迟。

不知此意何安慰,饮酒听琴又咏诗。


为什么白居易在日本诗坛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地位呢?首先是因为其诗存量多,取材范围广,在日本汉诗的传入与发展时期,无疑是最优秀的学习素材。其二则是白诗相对通俗浅显,容易学习。因为语言文字的隔阂,日本人创作出汉诗并不是那么容易,而之如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学起来的难度要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而白居易“老妪能解④”的诗歌既能读懂,又好模仿,自然要容易得多。其三则是其“闲适”与“感伤”的思想,符合日本人的美学⑤欣赏角度。

而随着唐朝进入后期,战乱频发,出于安全的角度,菅原道真提出废止遣唐使。日本汉诗的贵族化也一去不复返。而遣唐使的废止不能够阻碍中日文化的交流,僧人承担起文化交流的重任,而日本汉诗?2000??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五山时期。


①指吴、东晋、刘宋、齐、梁、陈六个北方朝代。


②包括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等


③那波道圆《白氏文集》后序:“...菅右相者,国朝文章之冠冕也。渤海客睹其诗,谓似乐天,自书为荣。 ...”


④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⑤主要指物哀(物の哀れ)



3、 


诗有百道(上)


霜满军营秋气清,数行过雁月三更。

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忆远征。


——上杉谦信《于能登对月有感,九月十三夜阵中作》


在今日的新潟县与山形县,依然流传着400多年前的《上杉谦信家训(辉虎の家训 )》。在风云动荡的战国时期,越后的大名上杉谦信高举毘沙门天①与义的旗帜,一往无前,与当时杰出的军略家武田信玄在川中岛大战五次,不分胜负。上杉谦信一生无败绩,赢得了“军神”的美誉。就是这样一位号称“战国最强”、“越后之龙”的大名,却有着不为人知儒雅的一面。上杉谦信汉学造诣极高,精通四书五经,并擅长汉诗、琴曲、书道、茶道。最有名的就是在攻破长家的居城七尾城后的所做的《九月十三夜》。

日本汉诗起源于皇家,但真正在日本汉诗史上能够留下浓墨重彩的往往并非王朝时期那些皇室诗人,反而像上杉谦信这样的武家人、士庶群体和僧人。那么日本汉诗在王朝时代后究竟有怎么样的发展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先说一说关于僧人的故事。

公元894年,由于唐朝末期的战乱,日本废止遣唐使。但是遣唐使的废止并不能够阻碍日本与中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又有一个新的群体撑起了两国交流的重任,他们就是僧人。起初学问僧包含于遣唐使中,是遣唐使中在唐代学习的僧人群体。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弘法大师。空海,自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公元806年随第十七批遣唐使入中国学习,并为日本带回了大量的文献,著有《文镜秘府论》等。同时他也开创了日本的真言宗,是一代佛教高僧。空海精通汉诗,其诗多妙音禅意,如:


闲林独坐草堂晓,三宝之声闻一鸟。

一鸟有声人有心,声心云水俱了了。

——空海《后夜闻佛法僧鸟 》


随着鉴真的东渡以及空海、最澄②等学问僧的回归,日本的佛教达到了鼎盛,分别形成了以奈良为中心的南都六宗和以平安京为中心的大乘六宗。佛教的兴起震动了整个日本诗坛,从大唐归来的学问僧个个精通汉学,并且形成特有的诗风。进入镰仓时代后,汉诗不再是日本皇室的专利,在僧人的推动下,日本的汉诗也进入了五山文学时期。

所谓五山,是日本效仿中国设立的“五山十刹”。五山十刹受到镰仓幕府的保护,并且作为幕府的重要参谋,不仅可以参与政治,还主导了当时的艺文与学问。

五山文学时期著名诗人层出不穷,其中诞生了放在整个日本诗史举足轻重的角色。五山文化的始祖是一山一宁,宋人,本名胡一山,元朝时期作为“通二国之好”的使者远渡重洋来到日本,并于日本终老。一山一宁是日本五山文化的发源,也是领袖。在日本极其受尊敬并被封为国师。日本的天皇赞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而正是在他的培育下,第一代五山汉文化的代表人物应运而生。在这些人中,最杰出的则是虎关师炼与雪村友梅。

虎关师炼,师从于一山一宁,是五山汉文学的先驱者,著有诗集《济北集》。其人以博学著称,精通孔孟老庄之说,又精通程朱理学。其汉诗文字清新洗练,开一代之风貌:


浅水柔沙一径斜,机鸣林响有人家。 

黄云堆里白波起,香稻熟边乔麦花。

——虎关师炼《秋日野游》


同时期另一位著名诗人雪村友梅也是中国高僧一山一宁的徒弟,被称为五山汉文学的代表人,著有诗集《岷峨集③》。精通古诗,试举一例:


吾不欢人誉,亦不畏人毁。

只缘与世疏,方寸淡如水。

一身缧绁余,三载长安市。

吟哦聊适情,直语何容绮。

——雪村友梅《杂语》


而到了南北朝末期,室町幕府初期,出现了五山文学可以说最杰出的两位诗人,被称为“五山文学双璧”。他们就是绝海中津与义堂周信。


绝海中津,33岁时入明学习,与大陆僧人交往密切,诗歌有宋明风味。他与同时期明朝著名文学家高青丘④年龄相仿,诗风相近,被称为“海东之魁⑤”。绝海中津著有诗集《蕉坚稿》,诗被时人称为“吐语辄奇⑥”。他曾经拜见过明太祖朱元璋,并在朝堂上应制作诗一首:


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

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

——绝海中津《应制赋三山》


当时朱元璋当场相应,依原诗诗韵合诗一首:


熊野峰高血食祠,松柏琥珀也应肥。

当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更不归。


先不说朱元璋合的诗质量如何,这个故事却被时人所记载一直流传到后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友好的见证。

同时期的另一位诗人义堂周信,与绝海中津齐名,号空华真人,著有《空华集》。相较于绝海中津,义堂周信在“仕途”上走的更顺。作为一直服务于足利⑦幕府的僧人,其生涯鼎盛时做到了五山中最高的南禅寺主持,所以也被称作是“御前文学”最杰出的诗人。其诗以巧致著称,最著名的绝句则是:


酒旆翩翩弄晚风,招人避暑绿荫中。 

谁将钓艇来投宿,典却蓑衣醉一蓬。

——义堂周信《小景》


当时嘉兴天宁寺的楚石梵崎曾看过《空华集》后惊叹:“不意日本有此郎耶?明人皆云,疑是中华人,寓其人者之作也。”足见其诗之高度。

以上所说的四位可以说在日本诗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这里我们还要额外提一个人,这个人为广大中国人所熟知,他就是一休,也就是日本著名动漫《聪明的一休》中一休哥的人物原型。

一休宗纯,是室町幕府时代的奇僧,别号狂云子、瞎驴、梦闺等。一休身处皇家,是南北朝时期后小松天皇的儿子,但由于足利家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室町幕府,本应享受荣华富?2000??的一休从小就被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命令在京都安国寺出家。长大后的一休进入了五山十刹体系中的京都建仁寺,当时的僧人风气已经不同于起初,外表祥和兴盛下内部确实腐烂不堪。看透了一切的一休超越了世俗的物欲与法则,按照自己心中的大乘佛教修行方式去修行,因此也被后人称为“疯僧”、“狂僧”。一休精通汉诗,著有狂云集,诗风如寒山⑧。其中又有很多诗所记述的内容正是自己的疯狂之处,如讴歌自己与一个盲女爱情的:


盲森夜夜伴吟身,被底鸳鸯私语新。新约慈尊三会晓,本居古佛万般春。


一休作为一个狂僧的形象,无论在日本的佛教史亦或是汉诗史都不能说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性格特点,让他在民间成为了一个传奇,被日本人世世代代传颂下去。

五山时期的诗人诗基本摆脱了王朝时期皇室贵族玩弄汉文学的“日本腔调”,更接近当时同时期的宋元明代诗歌风貌。在日本当地文化环境与中国诗歌的交融下,日本人学习中国诗歌并在其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物哀的文学特色,同时又不沉沦,怀有济世思想。

室町幕府末期,守护代的衰弱与新时代大名的兴起使得日本进入了一个下克上的特殊时代,史称日本战国时期。各地的大名为了争夺天下重新重视起儒家的平天下之术,再加上几次佛教的灾难⑨也使禅宗的影响逐渐消退。五山时代的衰亡并没有阻碍日本汉诗的进步。武人与士庶阶层重新接起汉诗的接力棒,将汉诗传承下去,形成了新的汉诗风格。

①在佛教中为护法之天神。上杉谦信特别信奉毗沙门天,曾在毗沙门堂得到感悟,自诩为毗沙门天的化身,一生不近女色,生活近似律僧。由于崇尚“义”,其行为在战国乱世显得很特别,出征时高举“毗”字战旗进行圣战。

②与空海同一期的留学僧,天台宗的创始人。

③雪村友梅在唐时居住于四川时间较长,其诗集名用岷山与峨眉山首字。

④高青丘,即为高启,元末明初人,与刘基、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⑤天竺寺僧人如兰在《蕉坚稿》跋文写到:“诚为海东之魁,想无出其右者。”

⑥竹庵曾评价过绝海中津:绝海藏主力究本参,禅燕之余,间事吟咏,吐语辄奇”。

⑦即室町幕府。

⑧寒山,唐代诗僧。一直以来受到日本学者推崇。

⑨如织田信长曾火烧比叡山延历寺。



4、 


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五山文化也逐渐衰弱下去,而不断进步发展的新群体一步一步地扭动着整个诗史的格局。

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后,守护代逐渐衰弱,而一些国内的豪族崭露头角,取代旧的守护代,转化为新的战国大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相模的北条早云,美浓的斋藤道三与出云的尼子经久。日本也进入了全国争霸的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各地的大名把重点放到了如何治国平天下,而通过朝鲜半岛传入的儒家文化无疑是最好的学习资源。

日本的武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莽张飞”的形象,作为可以与公家分庭抗礼,控制国家的武家人在文化修养上也并不落后,比如在战国初期最有希望的上洛①者今川义元,精修佛法,并喜爱汉诗与和歌。据《续丛书类丛》载其“爱读宋景濂之富士诗”,留下诗歌众多。而被称为日本第一军略家,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也有很多汉诗流传,最有名的则是《新正口号》:


淑气未融春尚迟,霜辛雪苦岂言诗。

此情愧见东风笑,吟断江南梅一枝。


风送莺寒意结加,梅边吟履月横斜。

因思香雪斋前夜,春若有情吾约花。


万历二十六年(1598),随着一代枭雄丰臣秀吉病逝与壬辰战争的失利,让政局的天平愈加倾斜于德川家。而同时期一位日本人在伏见城会见了在壬辰朝鲜战争中被俘虏的朝方大臣姜沆,接受了朝鲜儒学家李退溪②的朱子学说,成为了日本朱子学独立发展的滥觞,也影响了战国末期以及江户时代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个人就是藤原惺窝。


藤原惺窝,名肃,字敛夫,号惺窝。他是日本哲学家,江户时期早期理学领袖。他一生没有做官,却为当时的天下人德川家康讲过学,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则是出林罗山、石川丈山、松永尺五、那波活所、堀杏庵。世称“藤原五天王”。这一时期的汉诗彻底地从僧人转为士庶阶级,风格多清新自然,藤原惺窝在去世前曾留下汉诗《山居》:


青山高耸白云边,仄听樵歌忘世缘。 

意足不求丝竹乐,幽禽睡熟碧岩前。


与当时的明代诗歌相比少了几分苦吟气质,更加接近日本本土的主流文化思潮。而五大弟子在汉诗上的造诣更深,其中首推的则是石川丈山。


在儒学领域石川丈山未必是五弟子中最优秀的,还有人认为藤原门下只有四天王,并没有石川丈山。但是在汉诗上,最杰出的无疑是他。著名汉诗诗人赖杏坪曾有诗歌称赞石川丈山:


戎衣一脱住青山,竹径梅关小有天。

不问云台三十六,草堂六六画诗仙。


那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坐落在京都的曹洞宗丈山寺,又称诗仙堂。是石川丈山的山庄旧址。石川丈山号六六山人,诗仙堂上挂有中国杰出的三十六位诗人,足见主人对汉诗的尊重。石川丈山曾被朝鲜的使臣权式称作日东李杜,更是留下了享誉日本的诗篇,其中流传至今的则不得不提写富士山的一首:


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 

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

白扇倒悬,刻画入骨,令人拍案叫绝。


藤原极其门下弟子开创了独立的日本理学研究,而其后的儒学发展并没有只朝着这一条发展方向前进。伊藤仁斋,,名维真,字源佐,号敬斋、仁斋。京都人。江户前期儒学家。古义学派创始人。著有《古学先生诗集》。而笔者最喜欢的一首则是其晚年的《渔夫图》诗:


两鬓皤皤霜雪垂,芦洲水浅吐花时。 

好将整顿乾坤手,独向江湖理钓丝。


古义学派,顾名思义,是反对程朱理学,主张复古,传承周孔之道的学派。后继者有荻生徂徕、本居宣长与太宰春台等。本居宣长还有对日本汉诗的批判:

所谓“经学”之类,在中国无孔不入、洋洋盈耳,人们举手投足均受其束缚,无论何事均以善恶相论,而丝毫不知人情风雅之趣。与经学相比,诗人之情趣远为优雅。然以中国汉诗与日本和歌相比,汉诗虽有风雅,但为中国风俗习气所染,不免自命圣贤、装腔作势,偶尔有感物兴叹之趣,仍不免显得刻意而?1000?。③


这些对汉诗的深入批判与探索无疑推进了日本汉诗的发展。也为之后的诗社群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户中期诗社鹊起,其中代表性的两位诗人是菅茶山与赖山阳。其中又以赖山阳更为杰出。菅茶山是日本江户时期大阪混沌社的代表诗人,其诗推崇宋诗的浅近之路,也为后代折衷诗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折衷诗派推俗而非雅,一反日本文学一直提倡的风雅。而其代表诗人玉池吟社的梁川星岩也被称作日本的李白。其诗风格狂放不羁,有李白的气概,如其题壁诗:


寒来暑往互推移,眼已昏昏鬓已丝。

祸福无门人自召,死生有命我奚疑。

老松挺立能千岁,芳槿敷荣只片时。

博得一闻吾愿毕,壶天日月太迟迟。


赖山阳,名襄,字子成,号山阳。长于咏史。其叔父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著名汉诗诗人赖杏平。文化八年入京,文政十年献上《日本外史》一越成名。其历史观贯穿了尊王爱国的思想,称为后来幕末志士的精神武器,也曾在世界大战前为日本军国主义利用。其诗多咏史,可以说在日本汉诗咏史上独领风骚。比如这首《不识庵击机山图》,描写的是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鞭声肃肃夜过河,晓见千兵拥大牙。

遗恨十年磨一剑。流星光底逸长蛇。


同时赖山阳也长于古诗,如《过一之谷怀平源兴亡事作歌 》:


播之首,摄之尾,吾视其地何雄伟。山势北来迫海壖,松柏露根乱芦苇。怒潮淘沙出白骨,啼小鬼兮哭大鬼。闻说平氏曾此簇大斿,厝厓为城,澎湃为沟。左控王畿右甸服,旧业自期唾手收。何料东人有机智,要害早已被耽视。九郎一身混是胆,伏旗仆鼓出不意。蜀道虽难不用氈,悬崖绝壁如平地。组练画山讶悬瀑,蹄间三寻真是鹿。秦宫殿宇从一炬,晋人争舟指可掬。桓伊弄笛终贻禽,刘琨啸歌亦遭戮。胜败有机少人知,绘画徒传娱童儿。一自貂蝉出介胄,上下文恬又武熙。岂知养虎自遗患,羽翼既成犹守雌。敢忘越人杀其父,白旄一出谁能支。宛如翡翠遇饥鹰,不怪毛血纷离披。独有武州能捐躯,妇人群中见丈夫。吁呼诸君皆能学之子,不将宝剑付天吴。


诗写源平之事,有多用中国典故来说日本历史,足见其功底深厚。

诗说到此,我们的系列也接近尾声。文化是一条津梁,可以跨越种族地域,把世界联系到一起。也真是这种不同文学的碰撞,才产生了夺目的火花,让世界文学展现出更多美妙的光彩。

到了明治时期,又有像夏目漱石这样知名的诗人出现。直到今日,日本的汉诗依然作为一项国粹传承了下来。相反作为源头的中国传统诗歌到了今日却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日本近代诗人田边碧堂曾有诗说:不上长城看落日,谁知天地有悲秋。也感叹了中国的衰落。曾经的天朝上国如何重归往日的荣光还要看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与奋进。

①上洛: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上洛”,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

②李退溪,即为李滉,朝鲜李朝301a唯心主义哲学家,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③选自《石上私淑言》 第六十四节


责任编辑:Tia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2.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