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
与两年前的秋天相比
贺兰山还是那幅老面孔
在阳光无限的爱抚下
群山的表情始终模糊着
仿佛神的一声叹息
在大地上缓缓散开
又如一笔潦草的水墨
从天的尽头洇染过来
而白云的哈达
以亘古不变的姿势
挂在群山和秋天的脖子上
抹着红嘴唇的鸟
在风中斜着身子
猛烈扑闪黑色的翅膀
过去了这么多岁月
它们依然没能飞出
空气一样虚无的辽阔
在陈旧的草甸边缘
一群骆驼踢踏的脚步
比钟表慢多了
瞧它们自由散漫的样子
和我们小时候多么相似
唯一不同的是积雪消失了
或者说,积雪尚未来临
这让我看到
群山的内心
其实和人类一样
不愿过早成熟起来
2009年10月25日阿拉善
骆驼刺
在阿拉善
抬头或者低头
都能看见神灵的背影
在阿拉善
神灵像风一样
吹进我们的骨头
在阿拉善
神灵也像尘埃
每分每秒都在降临
在阿拉善
我们再不能说谎
我们该承认自己的渺小
承认自己的内心
缺少辽阔和宽容
我们该承认自己的无知
承认自己的灵魂
和身体一样脆弱
我们该承认
我们从未恒久地
爱过,或者恨过
我们该承认
我们自私并且虚伪
我们的罪已经够多了
因此,面对这些
不起眼的骆驼刺
我们必须低下
骄傲的头颅
我们必须赞美它们
并且为它们写诗
2009年10月25日阿拉善
水 洼
这些天,我跟着风
或者说像风一样
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这些天,我发现
只需要一小片水洼
就能让草色青青
就能让牛羊肥美
就能让骆驼的尾巴
幸福得左右摇摆
这些天,我还发现
只需要一小片水洼
就能让戈壁滩睁开眼
就能让我们的迷彩服
像大地的植被那样
五彩斑斓、活力无限
这些天,我还发现
只需要一小片水洼
就能让我们学会勇敢
就能让往前走的脚步
在无边无际的荒凉中
准确无误地丈量出
美神离我们有多远
这些天,我还发现
只需要一小片水洼
一小片,就足够了
就能帮我写完这首诗
就能让这首诗不朽
2009年10月25日阿拉善
带一块石头回家
你忍受了风
你忍受了雨
你忍受了寂寞
黑白交替
日月如梭
贺兰山下
你披着时光
厚厚的尘埃
一直在等
这虚无的约定
现在,我来了
我带你回家
2009年10月25日阿拉善
我和羊
我的左侧是贺兰山
右侧是腾格里沙漠
脚下是狭长的草原
数不清的羊藏在里面
我还没有看到它们
今夜,风呼啦啦吹着
站在宾馆的玻璃窗前
我特别想知道
羊在哪里
夜凉如水
夜黑如漆
不知道太阳升起后
能不能遇到羊
如果遇到了
它们会不会像白云
将我这个陌生人淹没
这些天,在饭桌上
我常常看到羊
我像狼一样
已经吃过羊了
但我也热爱羊
如果羊知道这一切
如果明天遇到它们
我该不该微笑着
迎接羊
纯洁的目光
2009年10月25日阿拉善
心 跳
如果不来阿拉善
我从未想过苍天
或许也顾不上想
我一直在想
如何才能让日子
过得好起来
我一直在想
要有足够的时间
足够的力气
去做想做的事
但我来了
来到阿拉善
走进深秋的草原
走进贺兰山的影子
走进长满骆驼刺的戈壁滩
看到这里的蓝天
认识这里的群山
站在腾格里沙漠边上
我不时抬头看一眼
所有幻象已变得真实
风拍打着我的胸脯
时间和阳光
正在缓缓流淌
我开始想到人生
想到生命,想到这辈子
还没看清苍天的本质
还没经历足够的荒凉
还没搞明白,人啊
究竟为啥活在世上
想到这些,我的心
像阿拉善的落日一样
扑通扑通跳起来
2009年10月25日阿拉善
不能被风吹倒
骆驼没有被风吹倒
我们就不能被风吹倒
骆驼被风吹倒了
我们也不能被风吹倒
就算我们被风吹倒了
就算再也爬不起来
我们也要在石头上
刻字——
“过路人
倒在这里的
只是骷髅
他们的心
从未被风吹倒”
2009年10月25日阿拉善
推荐语:
组诗《阿拉善》由七首诗组成,水准比较整齐。它们既各自独立,又具有风格上的一致性。作者叙述沉稳,语言老道自如。其中每一首诗都显得别有韵味,值得解读。限于篇幅,这里只点评第一首《贺兰山》。因为排在最前面,《贺兰山》可以说为整组诗定下了叙述的基调:一种散漫的、悠闲的节奏。这首诗共28行。前半14行全是描写性语言,看似冗长其实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因为它对应着诗人内心的节奏——悠然而闲适。这样的节奏也让阅读者的心慢慢沉淀下来,走进作者眼里的贺兰山世界。后半14行则是在描写的同时加上了诗人的议论。由于议论不离形象,加之诗人想象、设喻的新颖,读来非常惬意。如“一群骆驼踢踏的脚步/比钟表慢多了”,这样的比喻,便把骆驼和人的节奏,以及人的大漠游走与城市生活的不同节奏联系在了一起,对比呈现,意趣盎然。而诗人紧接着说出的“瞧它们自由散漫的样子/和我们小时候多么相似”则让诗意更加妙趣横生。诗的结尾四行,诗人又以提炼的语言,进一步深化主题、拓展诗意。对于诗人在结尾生发的观念,也许会有人不认同,但诗人于此表现出来的思想的独特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杨志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