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渡:诗歌创作必须不断返回其原点

诗人面对的不是已经了然的世界,而是混沌未知的世界,并且,他只有在进入并为之赋形的那一刻,才能、才配被称之为“诗人”。因此,诗歌创作必须不断返回其原点。

唐晓渡:时间神话的终结

对文学本身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或更应该被谈论的,恰恰就在于这种差异性,在于不同的创作个体和现象间不可通约、不可公度的成分。

唐晓渡:谁是翟永明?

当我们反观并重构“女性诗歌”迄今的历程时也会发现,“与作者和作品那种坚实而根本的单位相比,这些思想、流派、潮流反而变得相对脆弱、次要并成为附属的了”。

唐晓渡:诗的新向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现代诗要远远大于传统诗歌。作为对本书所讨论的种种力量的一个综合性的回答,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诗新向度的主要推动力——既是内部的,又是外部的;既是直接的,...

对话:中国式的“后现代”理论及其它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旨在激活人的创造力,不断提出问题、扩大问题,加深人的怀疑精神,使生存和语言保持活力;而我们这里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却总想定位,解决问题,或使尖锐的...

唐晓渡:现在很多所谓的“诗”根本配不上“诗”

评价诗歌时要注重其整体性,切忌使用单一的尺度,并持有反省之心。诗对我们是有要求的,于是就要经常问自己:“你的写作配得上诗吗?现在的很多所谓的“诗”,其实根本配不...

唐晓渡,中国当代诗歌的守护者

诗歌会带来全面的解放感。诗歌对人的改变尽管很细微,但对心灵甚至对人的神情态度眼神都会产生影响。

唐晓渡:我们无法置身事外地来谈论诗歌的生态问题

我们无法置身事外地来谈论诗歌生态问题。我们必须“在场”,并不断地参与创造这个“场”,而不是不断地“赶场子”,或使我们自身成为一个“场子”。这是一种责任。

唐晓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配得上诗

诗歌基于其本性不兼容于市场化远甚于小说,就更不必说美术了;诗歌批评和研究甚至更加脆弱,可见的是平台的既小又少,容易被忽视的是利害权衡下人才的流失。

程光炜、唐晓渡、张清华、欧阳江河、王家新、臧棣等诗人谈海子

相对于两千年的古典诗歌还是很年轻,活力还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海子的雄心和抱负,以世界的眼光来要求自己的写作,是有意义的。

唐晓渡,19541月生。1982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任职于诗刊社和作家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当代国际诗坛》主编。多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当代诗歌,尤其是先锋诗歌的研究、评论和编纂工作,兼及诗歌创作和翻译,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诗评家之一。著有诗论、诗歌随笔集《唐晓渡诗学论集》、《今天是每一天》、《与沉默对刺》、《先行到失败中去》、《镜内镜外》等9种;译有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文论集《小说的艺术》,以及普拉斯、哈维尔、米沃什、赫伯特、赫鲁伯等诗人、作家的部分作品;主编二十世纪外国大诗人丛书多卷本、当代诗歌潮流回顾丛书多卷本、帕米尔当代诗歌典藏多卷本等;另编选有《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当代先锋诗三十年——谱系和典藏》等十数种诗选。参与创办民间诗刊《幸存者》、《现代汉诗》。评论和诗歌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译)本。多篇论文先后获国内重要奖项。2012年获首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2013年获第二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16年获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批评家奖”。1995年起多次应邀往欧美多所大学访学或朗诵。2001年应邀出席在法国里尔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20089月应邀出席第八届柏林国际文学节。2006年起多次组织并主持中外诗人高端交流项目。


hackIE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日好诗推送作品除外)。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京ICP备09037671号-2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110105000501



观点选摘

诗何以为诗?一种“不得不如此”的生命/语言存在;一种包容着种种可能性,却只能寻求唯一的实现途径的情态;来自沉默而归于沉默,不可言说的言说;作为一种雕刻混沌,或为混沌赋形的方式。诗与人类文明和人自身同构,也可以说互为母体,相比之下,所谓“文化”则是次一级的存在。诗人面对的不是已经了然的世界,而是混沌未知的世界,并且,他只有在进入并为之赋形的那一刻,才能、才配被称之为“诗人”。因此,诗歌创作必须不断返回其原点。

一般来说,判断一首作品是否足够“好”时,我会注重两点:首先,它是否提供了新的经验、新的发现?其次,它是否创造了新的语言方式,即揭示未知的方式,好诗应该揭示更多的未知。

诗自有建立在它自身存在根据上的尺度。评价诗歌时要注重其整体性,切忌使用单一的尺度,并持有反省之心。诗对我们是有要求的,于是就要经常问自己:“你的写作配得上诗吗?”

对文学本身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或更应该被谈论的,恰恰就在于这种差异性,在于不同的创作个体和现象间不可通约、不可公度的成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布罗斯基宣称整体永远“小于一”,而古尔德宁愿放弃在公开场合的演奏。在录音棚里我的感觉是1∶1,而在音乐厅里却是1∶0。这不公平。他说。

本文(《时间神话的终结》)所揭示的“时间神话”之说,切中了本世纪以来知识分子思维模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对当前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中的某些现象作出了坦率和尖锐的批评。文章由于其深刻性而给人诸多启发。其观点和胆识对清理20世纪的思想,具有较大的意义。

——首届“文艺争鸣”奖授奖词


唐晓渡像一个诗人那样感受,又像一个思想者那样沉思。他诚恳、深邃、先锋、正大,三十多年来,一直珍惜自己孤立的声音,深度参与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建构。他出版于二〇一五年度的文学评论集《先行到失败中去》,保持着一个诗歌亲历者的敏锐,问诊各种写作潮流,考辨不同诗歌问题,并对众多诗歌写作者的境遇心怀体恤。他既温和又尖锐,既关注正在生长的现象,又能贴身而内在地理解它们。他的著述,是当代诗学中最具建设性的部分之一。

——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年度文学评论家授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