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弦的诗歌中,“水”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它能够在时间与空间中自由流淌、穿梭,串联起历史的微末细节,使人们可以借助水的教诲,逐渐看清事物的多重面影,洞悉自我的生存本质。细读他的新作《水调歌头》,可见诗人把对“水”的情感寄托在以大运河为主体的中华水系之中,如“说书人”一般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凝视运河沿岸的风光人情,追寻那些流淌着的运河文化。透过一系列小长诗和组诗,胡弦以其真切的生命体验,探索出一条拓展“词与物”内在联系的进阶之道。
书写运河,缘河而歌,向来古韵悠悠,余音绕梁。文人多咏叹运河历史的兴衰更替,追记运河沿线的绮丽风光。在游历运河的旅程中,胡弦也和先贤们一样展开相应的缅想。如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空海这些文化使者,皆以运河为媒,探访中华文明。伍子胥、文天祥、顾炎武、沈从文、丰子恺等古今名士,也曾视运河为精神原乡,吟哦之声长久不衰。胡弦以现代人的精神回望、重塑前人的体验情境,他将一道光射入了历史的幽微深处,揣测不同代际的个体如何表述、思考乃至再现运河,从而织造出属于运河的“文化之脉”。沿着这条融通今昔的文脉,诗人渐次展现出一幅内蕴丰富的运河文化图。
与前人的书写相比,胡弦更执著于从紊乱的水纹中梳理出运河的多维姿态,它既是“浩浩荡荡,强者有力,天地震动”,又可以化作“涓涓静流,春风柔肠,软了腰身”。无论是“长河入天”“桨声灯影”,还是“山歌的水,粗陶、花布、烧酒的水”“醉了的汉子和踉跄的王朝的水”(《流变,或讲述的尽头》),都标示了运河多变的生命形态。尤其是那些琐碎、无名的事物,仿佛更能显露出运河超然灵动的一面。诗人笔下的运河是动态的,也是人格化的。作为写作者的思想之源,“运河已连通了所有河流,/以之构建我们的精神水系。”(《副歌:临流而居》)它串联起了那些遥远的经历和古老的历史,如同臂弯一样护佑着人类。诗人点出了运河与人类的同体联系,人与人的相遇正似河流交汇,而人与河的接近既是灵魂的返乡之旅,也是人与不同时间维度中的“自我”的对话。
现实中的运河或已改道,抑或支流接近干涸,但运河的生命从未消亡。胡弦笔下的运河至少具有两重生命:一重是外在的、有具体形态的运河;另一重则是文化意义上持续传承的运河精神。今天,很多地方热衷于重现运河的辉煌,建设了大量的仿古文化街区,并以运河的名义为之赋值。诗人却认为“所有重现的热闹都恍如虚构:/书店、民宿、石桥,网红打卡地。”(《秘境》)运河的生命无法被商业文化所复制,它的生命力不在于物态的风景,而是一种超越人类个体经验的神性存在,也就是以运河的意义为中心形成的话语张力。它往往悄无声息地释放着稳固的意义,如“看不见的水,在我们心中有条理地流过”(《庇护》),从而维护了我们对静谧的时间的想象,以及对中华文化之根的心灵归属感。运河不再是古今诗人笔下的客体风景,作为风景的水终有一天会干涸,而作为精神的水则如母体一般,见证并庇护着我们的生活,它拥有比人类更高的位格。
为了认识运河,厘清水面上散开的涟漪,揭示中国水系的文化殊相,胡弦选择了行走的诗学。他在徒步行旅中聆听历史的回声,默察时间的踪迹。身处岳麓书院、咸亨酒店、常熟尚湖、苏州枫桥这些现实的景观,诗人尝试开启一种差异性的物观体验方式。他谋求与前人的记忆相通,“去踉跄历史中取我前身”(《酒变》),打通了自我生命内在对话的独特通道。在《经过:从秦淮河到颐和路》一诗中,诗人展现出超拔的“造境”能力。抒情主人公每日上班路经秦淮河,都会把今人的行走纳入历史想象的情境,他向时间深处张望,感受自己将“路过不同的朝代,遇见不同的人”。这种将凡俗小事转化为独我经验的思想路径,需要具备高超的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与文化感知力。胡弦还频繁写到博物馆的游历,记载了他与一个个“器物”相逢的妙缘。诸如司南、水罐、青瓷、钟、磬、沉香,均充当了诗人灵视的对象。器物从过去的时间中走来,使得诗人可以通过它们,从空无中看到有,从不会说话的“物”里听到祖先的声音。格物获得的理趣有如神灵一般,向外扩散着“一种古老、不竭的力”(《器识》)。器物传递出的声音就是运河的声音,它化作民谣、唱腔和船夫的号子,在华夏子孙心中持续演奏着,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形成器物、运河与人类生命的一体同构。
长诗和组诗的体式,节制、简洁的诗语,有效支撑了《水调歌头》立体的心智结构。文本容纳了诸多现实与幻觉共存的陌生化元素,它们由梦、石头、水和影子等组成。现实物象与梦幻元素交织杂糅,相互抵牾又彼此联动,抵达广博的隐喻深度,调配出繁复的玄言色彩,为运河文化构建了张力饱满的意义空间。胡弦还要启示人们:我们能够看到的河流并不能指涉关于它的全部历史,运河不断创造着意义,也在随时取消着意义,它自身仍处于意义未完成的状态。然而,运河并非没有尽头,它的终点即为大美,它高于我们的思想,哺育着我们的精神,始终引领我们保持着讲述它的欲望。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