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中,大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诗意长河,传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意义。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大运河文化与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紧密相联,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彰显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在大运河这里,主要体现在“沟通”“包容”和“开放”三方面,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
大运河实际上是人类一种主动“沟通”的行为,是把自然界的河流通过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连接,实现了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连通。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文化的沟通。
大运河沟通了不同区域后,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形成包容的文化。
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包容、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开放性。唐代之后,大运河物质和文化交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在中国境内进一步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开放格局,更通过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连接,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开放。
大运河的“沟通”“包容”和“开放”一直延续至今。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通过展示分享和交流互鉴,推动国际运河城市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大运河国际影响力,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努力将大运河打造成为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河、美美与共的生态之河、惠及子孙的幸福之河、开放包容的交流之河。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应邀参加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并在会上介绍了他的诗集《诗咏运河》。《诗咏运河》阐释、弘扬着大运河文化的精神特质。
大运河是体现人的伟大创造性的经济动脉和文化景观,自古就不乏文人墨客创作诗词吟咏。走在丰富多彩的大运河诗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帝王的御题诗,文人的怀古凭吊诗、感时感怀诗,各种各样的政论诗、抒情诗、叙事诗,还可以充分体味各类棹歌的美好、欣赏各种小唱的幽默,并领略竹枝词中的民风民俗等。
《诗咏运河》是由一个作者系统构思创作形成的系列作品,且均遵循中国传统诗词格律,历史上似未有过。
《诗咏运河》收入的94首诗词,里面有诗咏世界遗产运河部分,为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中的6条运河每条赋诗词1首。此外,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所以《诗咏运河》有诗咏中国运河城市部分,为35个大运河沿线地级以上城市,外加作者家乡江苏省宝应县,作诗共36首,以七律为主;也有诗咏中国运河世界遗产点部分,将58处相关遗产点中类似的闸和粮仓归并,共赋诗51首,以词(主要是小令)为主,此外还有1首《古风·诗咏运河》。品读《诗咏运河》,深深感受到诗集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创新之风。
《诗咏运河》如数家珍般讲述大运河的文化故事,展现了运河两岸的美丽风光、文物古迹、人文故事,让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了解大运河文化。如七律《京杭大运河》:“一流南北贯京杭,江海天成大走廊。汽笛声声行日夜,车轮滚滚逐阴阳。史沉两岸城池古,水润千村鱼米香。羡煞牛郎常俯瞰,银河哪比运河乡。”开合照应,章法井然,洋溢着唐诗宋词的意蕴,体现着运河新貌和时代气息。
《诗咏运河》采用雕版印刷印制,以古籍线装形式出版,将中国传统诗词与书法、摄影相结合,带来了诗词和书法双重的享受。从他的诗词中可以感受到清新高雅的气质,而他的书法大气磅礴,令人过目难忘,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召力,恰到好处地配合诗词内容,使读者从中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沿岸产生了很多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把它承载的文化用诗词提炼出来,以传承下去、教育后人,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诗人面对的重大课题。《诗咏运河》为当代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文化兴则国运兴。当下,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要求,深挖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大运河文化主题文学经典为蓝本,提炼独特的大运河文化符号,传承千年运河文脉,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希望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诗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中积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用艺术的独特方式来表达,就像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用优美的语句、受欢迎的文艺形式特别是诗词艺术谱写大运河文化新篇章,不仅让我国人民感受大运河文化,也让世界各国人民在审美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