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居上海。著有长篇小说《锦上》《嚼铁屑》、小说集《万重山》等十余部。2017年至今,在文汇报笔会副刊开设散文专栏“云边路”。入选诗刊社第37届青春诗会、第12届十月诗会,著有诗集《去大地的路上》。
它们在村外。在大片沟渠纵横的良田
水浅处种稻,水深处种藕
这是反复发生的夏天。水稻绿着
荷叶也绿着。绿和绿是不一样的
水稻绿得细碎,稠密;荷叶绿得宽阔,堆叠
而白鹭的白,在两种绿之上保持自我
不可浸染的一团白光,朦胧而纯粹
有时候踱步,一团白光在绿光之中
缓慢地移动。吸引着我走近
再走近。它们回过头来,一团耀眼的光
对我的逼视,几乎是难以忍受的
继续靠近,赤足踩在田埂上的声音
杂草划开水面的声音,明晃晃的在白鹭和
我之间响起。为什么要不断靠近?
我并不想抓住一只白鹭。白鹭是没法
养在家里的——怎能想象它们混入鸡群
和鸡争食,并被绞去最长的几根翎毛
耷拉着脑袋,学习下蛋和打鸣?——
我站在一小块松软的土地上,陷进
这忽然的问题。脚下的土地忽然的塌陷
让我慌忙跳开。白鹭,这寂静的发光体
扭头看我一眼,小如点墨的眼睛是无数
凝聚不散的夜晚。从暮色之中升起了
这一团朦胧的白光。漫长而细微的雪
落向绿色遮覆的田野。其中的几粒
凉喑喑地落在我晒得滚烫的、赤裸的肩膀
还有几粒,轻轻落在我的眼睛里——
从白鹭的白里,我看见自己眼睛的黑
我还看见,时间的镰刀将毫不怜惜地
收割它曾经慷慨赠予的绿色。而白鹭仍在
它们踱步,轻而迟缓。我又一次看见它们
却不再靠近。它们转过头望着我
隔着秋天普遍的枯黄,我们仿佛
相距遥远,又仿佛浑是一体
与此刻人间的村庄,构成平衡的意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