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让卑微的事物染上芳香
——徐慧诗歌作品读札九章
作者/韩海涛
我与徐慧素昧平生。赖潼河水兄弟引荐,得有一面之缘杯酒之欢茶水之交,觉相见恨晚。徐先生当即将其诗集不吝赐阅。
某日,简短通话。聊到读诗心得,我唐突说了几句个人印象,不料碰触到他的某根心弦,顿生见面叙谈之冲动。于是,在春节前夕的那个冷雨霏霏的冬日下午,我们互道过往,以诗下酒,感慨人生际遇岁月无情,不觉醉态朦胧意犹未尽。归读其诗不忍释手,小有感悟,遂记成札。——题记
【之一】禅意:以苍茫清幽的哲思切入现实
百草园里。每一株草背后
都有一片硕大的草原。你站在
草原中央,你知道每一株草
都期待亲近。你不言不语
孤傲的眼神,让百草敬而远之
——《孤傲的羚羊》
你来自海边。无论潮涨还是潮落
涛声,都是最好的音乐。
海边的岩石沉静不语,正是
水天一色铸就的心胸开阔
倾听,才是岩石应有的巍峨
也才是对大海最好的领略
——《你》
诗性的草原,渺茫的大海,广袤的大地……徐慧的诗常将我们置于宏阔辽远的场景,在舒缓的叙述中,让人在自然面前承认自己的卑微。沉静不语的岩石面对海的深邃像哲人一样。这布满哲理的岩石或许是诗人自己,是与之灵犀相通的我们。人活到一定时候,就会明白,一切语言都是多余。“倾听,才是岩石应有的巍峨/也才是对大海最好的领略”,这不是谁都能抵达的境界。徐慧诗的背景,无论土地草原还是高山大海,都透着诗人特有的气质——苍茫、苍凉、沧桑,充满玄机。诗人走过千山万水,归来静对万籁。
听你授课,仿佛身处南海观音寺
梵音悠扬。窗外的蓝天和白云
似乎也受到佛的暗示。俗世已远
心,纯净得一尘不染
……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你的柔软,早已成为溪流涓涓
——《柔软的力量》
“用琴声,抚摸我的觉悟”。徐慧在用诗抚摸我们的觉悟:“你的文字,柔软而圆满/像一道佛光,洞穿心灵”,诗题是《我拒绝再读你的文字》,而我却渴望再读你的文字。因为通过它们《你的光给了我》:“倒是黑暗中的莲花/犹如梵音/沉寂我许多尘世杂念”,“没有你就没有诗/没有诗……/梵音会紊乱”。这样宁静得不染纤尘的诗还有——
莲花之上,你姿态端庄
眼神,如佛光普照四方
没有远,没有近。一抹微笑
安静了红尘
再深的山,再小的庙宇
你在的地方,都是
最洁净的山水,无色无空
割断了生死轮回……
——《我选择为一人写诗》
这首诗写给一位隐身红尘、为众生布道、众皆仰望之人,其中的禅意符合所写对象的身份和修为。这些诗,读之仿佛置身尘外。
很多诗人追求诗中禅意,但真正能达到王维“空”“寂”境界的少见其人。王维在母亲熏陶下一生禅诵奉佛,禅意深入骨髓和血液,再加上当时社会佛教盛行,他本人命运多舛,体悟自然极深。王维追求空寂,有时连自己的存在也忘了。而读今人禅意诗,却不时感受到浮躁现实对禅意的破坏。总体说,徐慧的禅意诗是有出色表现的。
繁华落尽归于本心。看山,看水都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风景已经倾斜,所谓的落后/也许正是对灵魂的救赎/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有一种成功/也许本身就是毒药……”与普通人的理解不同,诗语中充满哲理思辨。曾经习武的徐慧懂得了“柔软的力量”,他在纷繁世事中淡泊自甘,悟得禅机。
【之二】感恩:天地之间大情怀
徐慧不是平庸辈。他青少年时代就锋芒初露,创作成果斐然。工作后虽说与文学稍有疏离,仍然取得了众多孜孜以求者难以企及的成绩。重出江湖后,更以天赋才情和勤奋笔耕呈现旺盛的创作势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众多良师益友的提携关爱分不开。与之对坐叙谈,他对师友的感恩之情让我印象深刻。作为诗人,他表达感恩的方式不同凡俗——
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因为有你,年龄
不再让人恐惧。即使
雪花飞舞,像一张硕大的网
束缚判断,甚至路
仍然可以弯曲,都没有关系
千纸鹤,会穿云破雾引领方向
重塑天地圆满
——《孤傲的羚羊》
在莽苍原野,草木无疑是卑微的:“一株草的腾挪,远没有/一只蚂蚁步履矫健”。它渴望亲近高大的事物。此时,在它看来,羚羊是孤傲的,然而“孤傲,恰如你/性灵如一的/最完美品格”。在“羚羊”眼里,“没有一棵草不是花香”。有了恩师和贵人眷顾并引领方向,山高水阔路泥泞,一切无碍,云雾终将散去,天地自会圆满。
徐慧自言他的生命中遇到很多贵人,他才得以走出人生的沼泽:
夜深之时,人散鸟藏,你悄无声息
把我的足迹整理成排排诗行
把我的背影包装成异乡人模样
把你苦心经营多年的圣地
变成任我纵马狂奔的地方
晨光万道照在我前进的路上
——《贵人》
这“贵人”也许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压根儿就不只是指人,而是指成就其丰富人生的诸多因素的总和。
人一生中需要感恩的人物、事物很多,除父母师长、亲朋好友,还包括自然造化、人间万象、甚至沧桑、苦难和仇恨都值得怀念和感谢:
感谢上苍赐予我凡尘
让我尽尝人世的沧桑
感谢上苍赐予我苦难
让我懂得在流浪中坚强
感谢上苍赐予我责任
让我明白道义的力量
感谢上苍赐予我仇恨
让我用爱
珍惜平凡中的相守……
——《大美夕阳》
【之四】 野性:寻找一种精神
徐慧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执拗地《寻找一种精神》,那是一种野性的精神,是像霸王一样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野性精神:
你曾经反复说假如有匹饿虎与你搏斗
你不会借助自然界的一石一木,你只用你
赤裸的手臂和它决一雌雄,你胜了
你就用人类的牙齿咬破虎的颈部
痛饮虎的热血,然后擦去嘴边的虎毛
潇洒地唱一曲原始的山歌。你败了你说
你的身躯将奉献给对手任它撕扯
你的血却留下来浸红一片泥土
它上面将长出一棵傲岸的橡树
那也称得上是雄壮的骄傲呀
我相信这不是徐慧故作雄强。这是一匹遭逢绝境的战马血性的悲怆嘶鸣。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猛虎(绝境),只是没有谁像徐慧这样发出野性的呐喊,不像他九死不悔地“寻找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这振聋发聩的雄性的啸声,今天很少能够听到了——
一个人没有野性就等于没有灵魂呀
一个民族没有野性就会消亡呀
于是你决定去寻找你起初的野性
你希望一些人在你的寻觅中惊醒······
——《寻找一种精神》
【之五】叩问:文化传承的历史与现实
拉魂腔是一种植物
长得凄美婆娑
枝儿纵横恣意
雄性的如白杨树
雌性的如牵牛花
……
当清王朝的霸气被西方的坚船利炮
冲击得七零八落
当青天白日旗替代了所有的大王旗
拉魂腔这株植物,却在
苏鲁豫皖地区普遍种植
以血为肥以泪为料,长势倔强
枝枝叶叶都是乞讨生活的
苦辣与悲怆……
——《拉魂腔》
柳琴戏、泗州戏、淮海戏都与拉魂腔有血缘关系。自清代中前期以来,拉魂腔历经三百年沧桑和苦难,由养家糊口的民间小调发展成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诗人眼里,它是一种顽强生长的植物,“一段段历史的细节/枝叶表现得有声有色”。作者将民间艺术放在历史悲欢、王朝兴替中去考量。这株长势倔强的植物“侥幸躲过三百年凄风苦雨/侥幸躲过三百年世道轮回/拉魂腔小小的头颅/曾经昂扬出挺拔精神”。然而,诗人对拉魂腔能否挺过经济大潮裹挟下的霜欺雪侵深感忧虑——
而今,面对所谓的艺术被争相挪用
帝王的风度也成为名牌商标
成批的美人头在银屏上纷纷亮相
蝉声一样的洋腔怪调到处流行
我在想,这株在苦难中坚韧活着的植物
还会不会潜滋暗长出新的风韵
——《拉魂腔》
诗人的心总是敏感的,他们因之成为时代的风向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度偏离艺术轨道,大批由民间艺人手口相传得以幸存的民间技艺——这些费尽移山心力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在各种轻浮搞怪的外来文化冲击下难以为继,濒临灭绝的境地。一旦灭失,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法弥补的损失。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灵魂,而灵魂塌陷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徐慧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的这首《拉魂腔》抛砖引玉,代表了广大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现状堪忧的深广忧虑。隐藏在诗行文字背后的是一颗滚烫焦灼的心。
徐慧是一位密切关注现实的诗人,他以历史的眼光折射当下,《戏马台抒怀》《那一笑——读唐史有感》等都给人以现实启迪,发人深省:
壮志未酬的项羽
无奈血洒垓下
历史就像多变的舞台
历经千年沧桑
又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
站成一道虽败犹荣的风景
——《戏马台抒怀》
重回长安的唐明皇
目光迷离,穿越时空
他看到的
不再是
那一笑
他看到的
是一个文人的《长恨歌》
在落幕的盛唐
大街小巷
被吹拉弹唱
——《那一笑——夜读唐史有感》
【之六】隐忧:举重若轻的宏大题材抒写
作为一位有责任有良知怀悲悯之心的诗人,徐慧密切关注现实世界和社会格局的微妙变化,他敏感的神经不放过新闻事件,但他不以长篇累牍的政治抒情诗陈述观点,而是举重若轻,把重大题材抒写寓于日常生活情调中。
请看《把自己当茶慢慢地熬》。一般人写此类诗,无非煮酒烹茶参悟人生,而徐慧这样写:
没有什么可以预防的,有些事情
防不胜防。愿望换不来想要的东西
苹果落在牛顿头上,也并非偶然
祸不单行时,一口冷水
会硌掉牙齿,一支羊橛子
也能绊倒硕大的人类
无须等待一场大雪掩盖虚妄
三九天即使阳光普照风依然很冷
十八层的窗外,鸟儿还在争抢中觅食
别说领土和主权不容妥协,就是一块
如硬币大小的糖果,两个玩伴也会互不相让
所谓的放下,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正所谓身居斗室胸怀天下。事实上,诗人是最不安分的人,他那颗与时代脉搏一同跳动的心总是为那些跟自己似乎并不相干的问题操心——
如果选举,选出的不是政客而是民族精英
如果投票,投出的不是粗制滥造而是精品佳作
如果选美选秀不是群魔乱舞而是人间正道
我情愿选择沉默
我情愿在夜色的最暗处一言不发
无须任何面具,任孤独丰满灵魂
就如现在,我坐在小区最阴暗的角落
一只猫从我的腿下穿过
它吓了一跳,我微微而笑
——《我情愿在浮躁的时代选择沉默》
读到这里,想起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那句著名的墓志铭:“我和这个世界有过情人般的争吵。”然而诗人孤独的灵魂不得不在无奈中与一只懵懂的猫和解,相视而笑。
徐慧写政治抒情诗,不是直扑主题,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而是曲径通幽,蜿蜒抵达,甚至颇有妙趣。如《久违的太阳——兼纪念毛主席诞辰122周年》,说是纪念毛主席诞辰,却拿雾霾说事:“你的诞辰日/久未露面的太阳/终于驾临/雾霾退避三舍”。以下将红山动物园的熊猫喜鹊长颈鹿黑猩猩请出来,“彰显万物通灵”。但令人难以释怀的是“没有雾霾的日子/成了不正常的日子/你诞辰日之后/阴冷即刻回归……”语言又变得沉闷。诗的结尾 “雾霾消遁,玉宇澄清” 又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5年东方之星沉没,四百多条生命魂归长江。诗人在心痛震惊之余深感悲哀和困惑——
我悲哀于南海的波谲云诡
和乌克兰的战火继续
我悲哀于政府的重视
和救援的难度
我悲哀于新闻媒体的感恩
和侥幸活着的人的眼神
我悲哀于上海的股市一路飙升
我悲哀于影视明星的装倩卖萌
我悲哀于大腕土豪的挥金如土
我悲哀于餐桌上的灯红酒绿
我悲哀于歌厅里的盈盈舞步
我悲哀于一如既往的广场舞
我更悲哀于问责的声音、悲伤的声音
小如尘土
——《这是我的悲哀——兼祭东方之星遇难者》
在《我已经听到战争的脚步声》中,诗人则直抒胸臆倾吐他的忧国情怀。
今天,三声警报
在南京城的上空
在曾经的民国首都
在发生大屠杀的地方,拉响
……
很少有人相信
战争还会来,同胞的表情
让我的耸人听闻,只能闭嘴
我亲爱的同胞啊,战争与和平
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啊,七十年
貌美如花的和平小姐早已年老色衰
丑陋无比的战争已经粉墨登场,脚步铿锵
无论她多么讨厌,总有一天,她会
让你躲无可躲退无可退
那时,可能也只有那时
今天失效的警报声,又变成了
救亡图存的,呼号
诗人从并不太平的世界格局中嗅到了战争烟火的呛人气味。眼下的盛世太平不代表和平鸽能够永远在祥和的天空飞翔。当“南海,有人在叫嚣/军舰进入十二海里/东京,八十四年后的今天/要通过/相当于发动战争的宣言”,而国人神经麻木,依然说着美国好、日货好,并计划着“东游扶桑、移民美利坚”时,有血性的诗人再也不能沉默了。诗人是民众的喉舌,他要代表最广大的中国人,发出自己的吼声,这警惕和唤醒的吼声尽管微弱,却是诗人的使命所在灵魂所在。不是我们不热爱和平,而是历史的教训太惨痛,遗忘意味着背叛。“历史是一场噩梦,我正在设法从梦里醒过来”(乔伊斯《尤利西斯》)。
【之七】自怜:对卑微事物的同理关照
地上,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正在进行
几十只蚂蚁围攻一条体型硕大的虫子
虫子一个翻身,几十只蚂蚁
就被摔得东倒西歪……
——《如果没有平和的心境》
百草园里,两只蜗牛不期而遇
无人关注。乡音,让他们
在百草丛中自得其乐。此时
天蓝地阔。白云
覆盖下的草原一片祥和
——《两只蜗牛自得其乐》
宏大题材抒写,在徐慧诗中所占比例不多,更多的是在卑微事物中发现光芒。闲看蚁虫争斗,静对行走的蜗牛,依然要仰望云天。它们都是徐慧诗中的王,在他文字的城堡里得大自在。倘若以为诗人只是在写这些事物本身,你就错了。不管是蚂蚁与虫子的战争,还是“蜗牛喜欢给窗口/加块玻璃,挡住/飞翔的思想”,或是幻想长出翅膀,看见“海水和岩石亲昵的激越”,这些都融入了诗人强烈的现实观感,将沧桑的人生体悟渗透在对卑微事物的同理关照中。茫茫宇宙,人与万物共命运。物之悲欢,何尝不是人之悲欢?
【之八】信仰:自带光芒的诗篇
经历烟雨平生的徐慧,“把自己放低到/无人理会的尘埃里/继续毕恭毕敬”。他坚信——
尘埃尚未落定。是我的生活
我必须热爱着接纳。你不回头没有关系
我的心里除了你,还能装得下千山万水
旧巢仍在,我必须站起来
坚持用微笑拥抱天命
——《我坚持用微笑拥抱天命》
徐慧是能动能静能定之人。工作可以重新选择,人生方向终究没有偏离上升的轨道。“我的路/无论有多少岔道/或者九曲十八弯,最终/都会回归到/心灵约定的方向。”“还有时间让孤独/演变成人生的盛宴/剔除无关的枝蔓/昭示一株草的摇曳/从未偏离目标和爱。”(《唯独百草园不可或缺》)纵然诗人在生活面前一无是处,纵然前行中有时不免陷入险境,但他相信“总有一种力量诠释/绝地反击的传奇”。他从一只旋转着飞翔的飞鸟看到了自己:“这只孤独的鸟/之所以旋转着飞翔/是在进行螺旋式上升/是在挑战自身的/飞翔极限”。
徐慧坦言,他不愿抒写苦难和阴暗。因而从他的诗中读不到颓废。尽管也有忧伤,但那是诗意的忧伤,而不是沮丧,正如一首诗的题目《我不能选择绝望》,他的更多诗句闪烁着梦想的光芒和信仰的力量。
两只蜗牛。爬行在异乡的路上
生活就像背上的壳,比千斤还重
却没有压断行走的梦想。坚韧
让柔弱的躯体平添力量
——《两只蜗牛自得其乐》
感谢上苍赐予我迷茫
让我面对大美的夕阳
恢复信仰,追寻理想
行走在远方的路上
——《大美夕阳》
最好的回报就是
用最坚实的脚步抵达你
抵达理想,抵达
亘古不变的苍茫
和与生俱来的信仰
——《用最坚实的脚步抵达你》
最后一节是用在书名和封面上的诗句。相信这些文字的光芒足以拂去时间的阴霾,让人心境澄明,灵魂向善。正如徐慧的诗观:它是现实日常生活投射到灵魂深处开出的奇特花朵,是对真善美的引领。
【之九】游离:诗歌传统与现实的取舍
前面提到,徐慧的部分诗歌透着禅意,给人意象空灵,境界清幽之感,他的诗在继承中国古代诗歌传统,追求主观精神的自由境界方面颇有值得称道之处。纵观其洋洋洒洒喷薄泉涌的诗意表达,对古典文学意蕴的继承和发扬是显而易见的。
即使泪眼问花
花情愿飞过秋千去
也不愿对苍老言语
我还想用
晚成的大器挽留
花情愿化作泥
再被碾作尘,还是把
我的野心
当成虚妄的童话
——《江河日下之后》
诗中化用了“泪眼问花花不语”“化作春泥更护花”“零落成泥碾作尘”三个诗词名句,还有一个成语“大器晚成”。当然这种写法在诗词创作中是有所忌讳的,因为弄不好会有“掉书袋”之嫌。好在徐慧的古为今用巧妙自然,且能够赋予新意。
一匹不再识途的老马,有了新途
它仿佛听到熟悉的琴声来自远古
……
至于骑在马背上的那个人
已经决定做柳永,只是
再也没有海潮
让他凝望
——《挽歌》
诗人追怀过往没有患得患失,而是对生命旅途有新发现新定位新思考。来自远古的琴声寄托着诗人吐故纳新的愿景,他视此为“新途”。
这是徐慧对诗歌传统与现实的游离。不愿过多碰触阴暗与苦难的诗人,坦然接受“情诗王子”的雅号,坦言自己有意师法李商隐和柳永,在模糊诗美中表达对不确定对象的一往情深,以此折射现实。而在此之外,他又有意无意咬破茧壳化蛹成蝶,升华主题,拓展诗意的想象空间。
【后记】
就文学而言,徐慧是个回归者。其实当下没有被缪斯女神抛弃的,大多都有停笔再续的经历。休眠的过程,对生存来说或许是春天,它可以让经济复苏,生活改善,而对于怀瑾握瑜诗心未泯者,回望来路却一路苍茫,恍若心灵的严冬,流光虚度生命萧索的黯然神伤只有自己才懂。
徐慧的回归或许源于偶然,当一位新闻媒体朋友把他从喧嚣纷扰的职场带到一片艺术天地的时候,“仿佛一道闪电,划破我颓废灰暗的天空”,他发出“借我十年夕阳红,实现今生少年梦”的呐喊,自谓“朝花夕拾未觉迟”。其实,刚刚知天命的徐慧未必不属于“壮岁旌旗拥万夫”的年纪,哪里需要大器晚成之类的词来宽慰自己?重出江湖的徐慧像一位大隐于市的高人,一出道,就以咄咄逼人之势笑傲江湖,不仅梳理旧作,还创作了大量诗、文、评论,获得众多好评。四川作家山丹丹的评价说:“在徐慧的诗作中,情在真善美之间,爱在家国梦之中,灵魂在自由的追求探索里。读他的诗,如读一朵层层展开的莲,万分的虔诚是为了送给读者他内心供养的莲心,这一味甘苦自知的莲心,真是医治心火的良药。”用诗的语言诠释诗人诗心,再好不过了。
回到本文的题目,我们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卑微的,沐浴在徐慧的芬芳诗意中,“文字,让卑微的事物染上花香”,这让我们早忘了境内与境外,出世与入世,卑微与崇高。只记得有位友人穿越风雨,在向我们诉说恍若隔世的情缘。我相信他会走得更远,会让花香飘满俗世。
徐慧之“慧”,大智慧。(2019年2月10日写于宿迁。2月16日定稿于宿迁)
[韩海涛简介]笔名寒江雪。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江苏分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国土资源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第30期(江苏文学院第2期)作家读书研讨班学员。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