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涤荡灵魂的红色赞歌——读徐慧的两组散文诗
作者/何育锋
见惯了风花雪月的诗歌,看惯了缠绵悱恻的散文,徐慧的两组散文诗《我们从井冈出发》(以下简称《井冈》)和《延安行》,犹如浑浑噩噩之时从窗外吹进的一缕清风,令人顿觉神清气爽,耳聪目明。
从题目不难看出,这两组散文诗是弘扬主旋律的正能量之作。不得不承认,这种散文诗的写作难度是比较大的,如果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构思技巧,是很难驾驭的,最容易流于貌似高大上的空洞的说教。
徐慧工诗善文,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散文集《永远的异乡人》和诗集《用最坚实的脚步抵达你》一经出版发行,便以其独特的风格在读者中引起好评。正因如此,他的散文诗也是别具一格,尤其是《井冈》《延安行》这两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堪称上品!
这两组散文诗以行程为线索,记述了作者随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组织的赴井冈山和延安接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教育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作者行程中的所悟所感,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党的领袖人物及革命群众的丰功伟绩与崇高的精神品质,表达了自己接受教育洗礼之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充分说明了江苏省委组织开展此次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作品格局宏大,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志气昂扬!
值得称道的是,如此宏大的主题,却是在一节节短小精悍、文采飞扬、如歌如诉的娓娓而谈中展现完成的。这首先得益于作者对散文诗这种文体的精准把握,既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叙事结构,又有诗歌灵动优美的抒情语言。《井冈》由九个相对独立而又一气贯通的章节组成,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七个章节依次写了毛泽东、曾志、朱德、战争年代井冈山人民、袁文才和王佐、新时代井冈山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等七个人物或人物群体,分别从不同角度再现了这些人物的英雄业绩和卓越贡献。《延安行》的结构与《井冈》基本相同,只是每个章节加了小标题,依次是“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杨家岭”“枣园”“杨家坪”“文汇山”“梁家河”,文中再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中每个地方发生的足以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短小精悍为特征的散文诗当中,涉及如此众多的人物事件,思路却非常清晰。每个章节,无论主题还是语言,都毫无重复之感,这不得不佩服作者独到的选材眼光和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技巧。比如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件大事,文中这样写到:“一个书生,一个有见地的书生,一个有见地在当时在党内也只能被认为有个性的书生,他也曾有过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情怀。在腥风血雨之后,他拒绝去上海的洋楼,他要与农民在一起,他要举自己的旗,验证自己的枪杆子。”由于抓住了“书生”“枪杆子”等人物和事件的最重要的特征,短短几句话就完成了叙事任务,而且读者一看便知。
作者的思考、感悟和议论是升华作品主题的关键,对此作者也作了灵活多变的处理。对已有历史定论的事件,采取的是直接书写的方式,比如对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件事,作者这样写到:“从此,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一条新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路,在这里启航。穿过九曲十八弯,最后在北京城圆满定格。”而对自己的思考感悟,则多用富有哲理性、启发性的语言加以表述,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比如“清凉山”一节的开头:“愈清凉的地方愈需要火热滋养。……愈火热的地方愈需要清凉。”再比如写完井冈山艰苦的革命生活之后,作者紧接着这样写到:“现在的我们,吃再多的红米饭,恐怕也吃不出那时的艰辛;现在的我们,喝再多的南瓜汤,恐怕也喝不出那时的坚韧。”
同时,象征手法的精妙运用,在这两组作品中可以说是大放异彩,对作品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来的时候,映山红正在开。九十年了,血染的红色,仿佛已经由悲壮变成鲜妍。”(《井冈之一》)“我在梁家河买了两双布鞋。那么厚实,正好与脚下的黄土地融会贯通。他插队时肯定穿过。我也要穿上它,走好自己的路。”(《延安行·梁家河》)诸如此类,或文采灼灼,或朴实易懂的象征性语言,在文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在井冈山、延安两地之行中,作者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涤荡,从而诞生了这两组散文诗。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的:“回来后,仍不能忘怀延安之行对心灵的深刻洗涤和激荡……无论如何,也要振奋精神,见缝插针整理出自己朝圣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便明澈初心,砥砺前行。”我相信,读者也会跟随着这两组散文诗进行一次心灵上的井冈山、延安之行,在心中唱响涤荡灵魂的红色赞歌!(2019年3月27日写于河北阳原)
[作者简介]何育锋,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华论坛》《作家文学》《河南日报》《连云港文学》《诗词月刊》等数十种报刊杂志、诗文选集及光明网、中国诗歌网等,多篇作品被新浪、腾讯、凤凰、搜狐等网站转载。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