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一向曲高和寡。但在国际课程IB中文评估中,现代诗歌教学和散文、小说教学一样重要。本期《母语元素》,外滩君专访了瑞士华裔诗人、莱蒙尼亚学院IB中文教师洪瑜沁,探究现代诗歌的美和教学方法。洪老师认为,诗歌的鉴赏和创作自有其规律和章法,学习现代诗歌,既是语言学习,亦是审美和逻辑思维的提升。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持续热播,一时间,满城皆玩“飞花令”。高中新课标要求的古诗文篇目也大大增加,古诗文教育愈发受到关注。
与近年来热度持续攀升的古诗词情况不同,大众对于现代诗歌的认知,还广泛地停留在徐志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康桥情怀,余光中“一枚小小的邮票”上的乡愁,抑或是戴望舒笔下那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寥寥无几的关注,让现代诗歌似乎只剩下个“小众”或“文艺”的标签,而瑞士华裔诗人、莱蒙尼亚学院(Lemania College)IB中文教师洪瑜沁却不以为然。
洪瑜沁
在她的课堂上,她讲北岛、顾城、洛夫,课堂外,她还在苏黎世创立了国际性的“零零诗社”,给那些热爱诗歌的零零后小诗人提供学习平台。不论是从IB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出发,还是作为一名诗人对诗歌本身的热爱,在她看来,学习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创作,是学习古诗词的前进一步,也是中文教学中和散文、小说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讲到现代诗歌的教学,洪瑜沁也直言,和古诗词不同,需要学习较为先锋的诗歌理论,如果鉴赏与创作双管齐下,则可以事半功倍。
鉴赏,需要学习各种专业的文学理论对文本本身进行解读,更需要基于以背景、诗派、风格等为基础的比较赏析。创作,最关键的则是想象力与创新力。
乍一听很吓人,但对洪瑜沁这样一位笑称自己是“技巧型”的老师来讲,现代诗歌看似天马行空的文字中自有规律与章法,“把一些基本框架的东西拎出来给学生看,让他们知道,成为一名诗人并不难,这就是我教学的目的。”。
今年,洪瑜沁的个人诗集《时间密码》出版,带着自己十年的创作历程,和三年的IB教学经历,洪瑜沁接受了外滩君的专访,与我们谈了谈现代诗歌的写与教。
洪瑜沁
我们为什么要学现代诗歌?
和想象中采访一位诗人的感受不同,在跟洪瑜沁的对谈中,她有对诗意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但在“多美啊”的感叹之后,她也会告诉你,为什么她觉得美,美在哪里。对诗歌不甚了解的外滩君仿佛上了一大课,“噢!诗意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诗人北岛说,“中文是我唯一的行李。”这句话对于在瑞士多年的洪瑜沁同样适用。“我出国二十多年,也一直没有丢掉这件行李。”
年关近了,妈妈
快抓住我的手
别让我滑入汹涌的乡愁
在咸涩的年味里,日夜沉浮
这首收录在洪瑜沁个人诗集《时间密码》里的《年味》,洪瑜沁讲,“在异乡过年,就写写诗来表达自己。”从小喜欢诗歌的洪瑜沁,从唐诗宋词,背到了席慕容、海子,后来,又自己开始尝试创作,这一写,就是十年。
投身教育后,洪瑜沁又把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带进了IB中文课程,还在去年年底,成立了零零后小诗人们的学习平台“零零诗社”。
谈及“零零诗社”,洪瑜沁脸上骄傲的神色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零零诗社’的小诗人们,已经有很多作品上大刊(包括《诗刊》、《绿风》等)啦。”请到当代诗人欧阳江河、杨炼等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等做学术指导,洪瑜沁对“零零诗社”的期望是可以想见的。
“我们是一个国际性的诗社,大部分来自国际学校,英语都不错。孩子们也可能掌握多种语言,最好要直接读第二语言的诗,或者直接用第二语言创作。我想,可以跨越诗歌翻译的巨大障碍,与世界诗坛做无缝对接。”
但对于现代诗歌,这个比起小说、散文,多少在中文教学里显得有些小众的领域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学现代诗歌?
最简单粗暴的一个理由是,要考试。
在IB中文A(母语)文学课程的评估中,Paper1要学生对两篇以前没有读过的文章进行文学评论和分析,一篇是散文或短篇小说,而另一篇就是现代诗歌。“也就是说,现代诗歌在IB中文文学中是必考的。”
而Paper2里,那篇要求约1000字的赏析论文根据同体裁教学(简单讲就是教什么写什么)的原则,洪瑜沁的学生则要写一篇不同诗人之间的比较赏析。洪瑜沁介绍,文学赏析论文的评估标准也很有趣。
“一共有四个维度。
第一,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二,整体的鉴赏角度是否全面,有没有涵盖到手法、结构、风格等;
第三,鉴赏分析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第四,文学赏析论文的语体是否得体恰当。”
而整个评估标准的背后,都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只在于是否能够逻辑自洽。“为什么IB课程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我想原因就在于此。”
鉴赏不是凭感觉,
要有知识体系
在外滩君的印象中,学生时代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似乎就是语文课本里所占分量不多的几篇诗歌,戴望舒的《雨巷》,或者余光中的《乡愁》。以这两首大家比较熟悉的现代诗为例,洪瑜沁关于诗歌教学的独特之处,我们得以一窥。
首先是文本本身的分析和鉴赏,在这里,洪瑜沁讲到了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即韵律、节奏,最好理解的,韵脚就是音乐美的表现形式之一。绘画美,即诗歌语言中的画面感,有没有意境?《雨巷》的画面感就很强,‘在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一幅画跃然纸上。建筑美,整体结构上是不是考究。《再别康桥》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具有这‘三美’的现代诗。”
基于这三美,我们就可以对一首诗进行包括意象、手法、情感等维度的常规解读了。但洪瑜沁在课堂上的诗歌教学,更多的功夫则花在了常规解读完成之后——比较赏析。
这个比较分为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比较。
首先是横向的比较。“戴望舒,他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象征主义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扩散到了东方,中国也出现了一些象征主义诗人。其中有一个代表人物,李金发。那我们就可以用李金发的《弃妇》与戴望舒的《雨巷》做一个比较赏析。都受到了象征主义诗派的影响,他们具体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异同点?”
在这样的一种比较中,学生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象征主义诗派的特点,也会在两首诗的不同中领会不同诗人的艺术特点。
而讲到余光中的《乡愁》,洪瑜沁则会选用洛夫的《边界望乡》来做比较赏析。“由于《边界望乡》的难度更大,所以我讲这首,《乡愁》就交给学生讲。小论文保证他们的笔头功夫,但学中文,口头功夫也不能落下。”
还有纵向的比较。洪瑜沁介绍说,在她的教学中,诗歌教学是成体系的。“我是按照中国诗歌发展史去教学的。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诗,再到八代诗,唐诗、宋词、元曲,按照这个历程去讲。”
在这个历程中,就会产生对比,唐诗与宋词的对比,唐诗中浪漫主义李白与现实主义杜甫的对比,等等。洪瑜沁相信,这样的对比会让零散的知识变成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然后不断地跟旧知识发生关联,新内容就很容易被吸收,对旧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不断更新和深入,雪球就越滚越大了。”
现代诗要打破一切语言框架
讲到现代诗歌的创作,除了第一反应的陌生和畏难,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就只剩对学生时代作文要求里那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但“零零诗社”让洪瑜沁看到,会写的孩子往往比不会写的能更深入地理解现代诗。和所有现代文文体的学习一样,写是读的进一步异化,创作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直接体会到鉴赏中那些艺术手法、遣词造句的语言力量。
那么,现代诗歌的写作需要哪些能力呢?“第一,你是否有想象力?第二,你是否有创新力?如果你具有这两项能力,那么当然可以尝试着写诗。”洪瑜沁笑着说,“也许你会成为一个很不错的诗人。”
想象力、创新力,乍看上去似乎还是很难。但在洪瑜沁的讲解后,写诗的那些技巧,一条一条地在脑中搭建起来,外滩君恍然明白了“美,也是有逻辑的。”
第一,虚实结合。
“诗歌不是散文加回车键。”洪瑜沁直指问题所在。很多人写诗,其实就是把一段散文语言压缩、打断、排列、分行。然而,散文语言和诗歌语言是不同的,不明白这一点,敲下无数次的回车键,也写不出一手好诗来。
那么,究竟是哪里不同呢?洪瑜沁用“独钓寒江雪”(出自柳宗元《江雪》)这句古诗来说明。
“我们都知道,‘雪’是不能钓的,那为什么不是‘独钓寒江鱼’?但换成后者,意境和画面是否和前者就完全不同了?为什么?这就是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区别。相比散文,诗歌更为凝练、跳跃与抽象。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法:虚实结合。”
关于虚实结合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讲,“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诗歌往往篇幅短小,容量有限,因此,虚实结合的手法能够让简短的文字内涵更丰富,也使得读者能够产生超出文字本身的理解和感受。
而这种手法,在诗歌的结尾处尤为重要。席慕容在《一棵开花的树》里写“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正是这样的例证。
洪瑜沁在讲到自己创作诗歌时讲到这是一个“先放出去再收回来”的过程,写的时候“放出去”,要极尽想象,肆意发挥,修改的时候“收回来”,严谨、精确。而这个严谨中,结尾是否产生了让人神往的效果,成为它是否是一首好诗的关键。
【原作】
我在行走
沿着你的旧痕
寻觅 不知疲倦
嵌在昨日的风景里
醒梦
我闭上眼
看见最干净的世界
飞逝,在时光中
拥抱遗忘的幸福
【修改版】
沿着你的旧痕
我在行走,寻觅
不知疲倦
深陷在昨日的风景里
醒来
最干净的世界飞逝
被遗忘的幸福
抱了抱
沙漏里的时间
比如在上面这个洪瑜沁修改学生作品的例子中,外滩君也看到了这种手法的运用。“抱了抱/ 沙漏里的时间”将实的“沙漏”与虚的“时间”结合,就比原作中“飞逝,在时光中/ 拥抱遗忘的幸福”均为虚的“时光”与“幸福”的搭配更有诗意了。
第二,避用典故。
《红楼梦》中,贾宝玉称薛宝钗“一字师”,是前者在元妃省亲时被后者提醒贾元春不喜“绿玉”二字,而将“绿玉春犹卷”改为“绿蜡春犹卷”的缘故。这里讲的就是古诗词里用典的手法。
而现代诗歌与古诗词最大的不同,除了平仄上的要求,大概就是对于典故的态度了。古诗词因篇幅及平仄的要求,在表达上限制较多,因此多用典故,来暗示诗中不便或不足直述的部分。“现代诗歌则不同,一来韵律上限制较少,二来时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有新的意象搭配。”
“古诗词,提到‘月亮’就是思乡,提到‘红豆’就是相思,但现代诗歌,就是要打破一切语言框架,去找到新的意象来表达。”
那么,如何找到这些新的意象,写出洪瑜沁讲的“超出常规想象的意象搭配”呢?
第三,远取譬。
朱自清把比喻分为两类,“近取譬”和“远取譬”。前者常取形似,后者多取神似。而那些出乎意料又恰如其分的意象,往往就是“远取譬”的结果。比如,作家郑小琼用“铁”作为写打工生活的核心意象,用铁给人的冰冷、沉闷甚至令人窒息的感受来比喻在流水线上的打工生活的体会。
现代诗歌中的比喻多为“远取譬”,神似的隐喻和象征手法使现代诗的鉴赏与创作更有难度,但增加了诗歌的歧义性和复义性,可以多元解读。
以上三点,并非学习现代诗歌创作的全部知识基础,但听过了洪瑜沁条理清晰的讲解与介绍,似乎总是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现代诗歌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一直开玩笑说我是技巧型的老师,你看,知道了这些技巧,你是否也会跃跃欲试,尝试现代诗的创作?”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