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敞开的世界——读林雪的组诗《这世界与我有关》

作者:陈卫   2018年11月21日 14:05  中国诗歌网    680    收藏

二十一世纪的诗坛,女性诗人已蔚然成林。有的心无旁骛地探索语言的多种表达,以求更为多样抒发情绪,深刻地展现世界本质;有的以独异性情及另类题材走红网络和诗坛……在沉静与张扬并举的诗歌世界中,林雪是不多的持续写作三十多年,而且葆有爆发力的女性诗人之一。

当一个人,在每天生活或是每个见闻中,都能用心感受到蕴藏的诗意,写成诗篇,那么可以说,诗全然化成文字的血液,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林雪正是这样的诗人。阅读她的诗作,仿佛不是在读文字,而是在走进她的生活。

翻阅简历,林雪的生活与诗文连在一起:18岁获得大学校园诗歌比赛一等奖,21岁出版诗集《淡蓝色的星》。1988年参加《诗刊》组织的第八届青春诗会,2007年由诗集《大地葵花》而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陆续出版的诗集有《蓝色钟情》《在诗歌那边》《大地葵花》《林雪的诗》等数种。除诗集外有随笔集《深水下的火焰》,诗歌鉴赏集《我还是喜欢爱情》等。

阅读林雪的诗歌,我们更能看到诗人的世界,是完全的敞开:“在那个冬天的早晨/你用颤抖的手,编织过绿色的梦/我望着迟升的太阳/早衰的晨星/心头春溪也不再流动/呵!绿色的藤萝/你绝望的虬枝/曾窒息过  窒息过/我孱弱的生命”(《绿色的藤萝》)。少女的诗心被自然唤醒,对着绿色的藤萝,她纯情地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感知。在梦幻般的世界中遨游,将自然美化,流露天籁诗意,是她最初的诗歌。“外乡人”意象的频繁出现,她的诗歌由自然世界转向情感世界,“什么是最好的生活?/那个外乡人常常问我/一台可以写诗的电脑/一种可以写诗的心情/一个可以相爱的人——/外乡人!这是我的理想”(《灰色的车子开出了我的视线》)。因为“外乡人”的出现,诗人开始关注具体的生活,这是诗人的花开时期,诗情猛烈爆发,拾捡起来的情绪,皆为真情饱满的诗篇。其中,不乏描写爱的痛楚与欢欣,“他的爱 /是我的粮食 /我的衣服、我的房子 /我的空气和水”(《他的爱情像空气和水》)。《大地葵花》的出版,林雪更是来了一个漂亮转身:有意识地进行诗歌语言探索,诗歌题材拓展,诗歌的空间从内在转向外在,现实当中的乡村和小镇出现,诗篇中想象和虚构成分逐渐减少,性别意识减少,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识增强,文化、神话和潜意识书写力度加大,也意味着诗人的写作面向公共性事务。她是有意的,在诗歌中可以听到她这样问自己:“我还写什么?我为什么写?”(《睡吧,木底》)这种叩问,不是纯粹为了展现写作才华,而是表现出诗人有着相当明确的写作意向与社会意识。

这种向外转,与诗人的“现实主义”观结合一起。到历史文化中汲取古老的积淀,将充满主观色彩的个人性写作转换为对客观世界的了解与观察,为更多的读者写作。仅从林雪这时期作品所含的注解中,就足以了解她的煞费苦心,对本土历史和文化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处理,这些具有历史深度和现实意义的作品,因此也荣获了鲁迅文学奖。当“赫图阿拉”一词出现在《我歌唱尘埃里深积的人民》等诗歌中时,林雪的诗风再次发生突转。她借助地域、历史、现实、想像等要素,在此时作品中构建一个自足的世界--深远的神秘和向上的高度,诗歌由此深厚,更加坚实。

有的诗人,偏爱把自己当作诗歌写作的中心观照对象,林雪却越来越对身边的人和事发生兴趣,比如近年,她写了《小石匠》《坐堂医》《扫街人》等一组人物诗篇,让我想起汪曾祺、林斤澜等作家的小说,在普通人身上发掘诗意,从而展现生活的诗意,诗人必须具有独特的眼光。“相对于小镇起伏的街道/扫街人是被动的/相对于小镇邮递员/他比绿制服和轻便雨衣/更容易估值/他脸上有两倍于贬黜又攫升的喜庆/相对于像得了文学奖的驽马/他比电瓶车卑微,比堤坝/比秋风、浮云和关卡/更漫无目标/他知趣的绕过军事禁区/假装看挖河泥驳船上/掠过的热气球”(《扫街人》)。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林雪笔端的新变:描写现实中人,并非就事论事,而是以此人作为一个想象的圆心,由此生发出对世界更广泛的认识。于此扫街人,诗人写到了另外一些人和事,如文学奖、电瓶车、秋风、浮云、军事禁区等一些貌似无关的词语或意象,然而这些词语,令我们触及到现代社会的脉搏,得以还原一个扫街人的生活环境,并了解他的卑微存在。《口号:贩卖旧街为生的人》等诗,也可看到林雪的诗笔向社会的纵深处写去,“他以打包出售旧标语盈利/条件不多,只要你肯喊出/那些口号,他要积满十万个声音”,这些带有反讽色彩的诗句,不再停留于相对狭小的情感空间,而是在引导读者,一同翻阅历史与现实合成的厚重之书。

由个人世界走出,面向大众,关注他们的存在方式和意义,是大多数诗人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这种走出,于林雪的诗歌而言,无论内容还是技艺,都好像是从原先的慢跑转为奔跑,她的世界无垠扩展。组诗《这世界与我有关》也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于现实的关切之情。如果按地名划分,可为三组:《广场朗诵会》《与燕山有关》都是描写发生在河北的事情;《过壶口镇》《连翘之事》是有关西部的一组诗;《去甘洛》《在阿嘎,在以达》《我曾虚拟过峡谷》《丁村少年》《茶人阿克阿芝》《大峡谷》等诗是写诗人去四川彝族地区的一次经历。由选材上知,这组诗,有的是诗人的实地考察,有的是对新闻事件的书写。

对善于营造想象世界的诗人们来说,如何把现实写进诗歌中,又不乏诗意,是不少想为现实服务的诗人尝试过的事。比如何其芳、艾青等,当他们把现实中的某人或某事按照其本来面目进行书写时,诗歌基本以艺术失败告终。如何真实表现现实,又不陷入一种虚张声势,诗歌还能继续散发芬芳呢?林雪的写作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经验。

在林雪的写作中,她借助新闻素材进行诗意的加工,也喜用诗歌典故,这些来源她都做了详细注释。在使用新闻素材或典故时,她并非全盘照搬,而是经过处理,把知识经验置于其中,再进行评估。如这组诗,有的写到彝族的村支书,讲农村情况、山歌和约会、洪水、热水器等,让我们看到现实中的生活细节,然而她并不沉溺于种种细节中,而是在某个环节中插入诗歌语言,“他们眼睛里有黑苦荞的余晖/目光有苦荞花的影子”,生活的真实与想象的拼贴,是诗人将现实升华的一种方式。再如《广场朗诵会》的精彩开头:

 

“这是入场券。”组织者开始发放清风

人手一缕。我努力抓住

大地有隐喻,山谷有句法

自你用格律把田野的书打开

自你们用爱启动了自然的灵魂

 

使用诗歌语言构建二元世界:一个是人文世界(入场券、组织者、隐喻、句法、格律、爱、灵魂等),一个是自然世界(清风、大地、山谷、田野、自然等)。当分属不同两个世界的词语交错使用时,我们看到了陌生化的诗意世界诞生。

《连翘之事》写了农民尚春喜靠连翘发财的事情。诗人没有像艾青写《吴满有》那样,采用工农兵喜闻乐见的视角展开,而是借助连翘来展现人生观:“春天宜多立志,多做事,像一株连翘/宜有作为,宜做有觉有心之人”。《茶人阿克阿芝》则写采茶人回乡采茶,但是对于采茶,诗人做了哲学化和诗意化提升,“你大声说:大地就是这样/一只杯子/村庄、树木、炊烟、云影/都是杯子/你需握住自己/命运的一个有体温的把手/赶它们在日落前和你一起回来”。

《我曾虚拟过峡谷》是组诗中我比较喜欢的一首。诗歌有对甘洛高山的描述,然而在描述中,诗人有一个反省:“我曾滥用过高山之词/如同我虚拟过峡谷”,这种反省,让读者不免打住,自省:我们原先对很多事物,可能也是如此,并不理解,更谈不上对本质的认识,大多为凭空想象。当诗人从幻想世界走进真实世界,我们也懂了,她所要写的诗,是要表达真实的诗,而非想象的诗。如此的态度面对世界,于是她有了进一步的感叹和自责:“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寻找什么,都是在寻乡愁/我曾滥用过大美之词/如同我虚拟过爱情/我曾滥用过温饱之词/如同我虚拟过贫穷/我曾滥用过苦难/如同我虚掷过幸运/我曾滥用过沧桑之词/如同我虚拟过澄明”这些排比句,仿佛锤子砸向地面,每一下皆顿挫鲜明,铿锵有力。“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好像在批评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好奇心,只有悲观心态。“寻找什么,都是在寻乡愁”,乡愁可视作是对故乡本真的怀念,诗歌实际上在说本真在人间已经缺失。于是,诗人有了“我曾滥用”和“如同我”“虚拟”或“虚掷”这样的感慨,证实自己曾经忽略生活的真实而过得空洞,如今重新面对生活,感到震动。

如今的林雪,是一个用心观察生活,各类词语顺手拈来,把日常写出诗意的诗人。她的诗歌语态平和,但不一定稳稳当当,既不教条育人,也不特别偏激。读她的诗,可以望见她的内心通明辽阔,就像北方夏日的草原,丰茂而充满活力。


刊于《草堂》诗刊201811期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今晚9点 | 《诗刊》编辑面对面第2期:寻找理想读者
  2.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诗歌创作采风活动在湖北举行
  3. 歌唱今生及未来那无处不在的工业与诗意
  4.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7.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以诗为证
  9.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