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之后,天气渐热——
山上的、田中的、地里的活儿
多起来,在乡村,草帽派上了应有的
用场——那种草编的,或黄或灰的
带着太阳的香味和人体汗味的,在粮仓或
墙壁之上歇息多时的帽子,被男人们
一把抓起,扎扎实实地扣在了
脑门上……
他们戴着草帽锄地、施肥、割草,抑戓
用柴刀砍去田边的杂灌和芭茅,有时在
泥水飞溅的田畴中犁田打耙、栽秧割禾
肤色黝黑,衣袂飘飘,仿佛是同一个人;
——埋头劳作,半天不说一句话,远远
看去,不知是哪一家的男人哪一个人的
父亲,当归乡的人匆匆穿过田畈,要喊
一声,却不知要喊哪一个,于是不得不
三缄其口——
其实你喊或不喊都一样——乡村夏日
每一顶草帽下,都有一个
相同的父亲。
点评
一般来说,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表现个性,表现特殊的事物,表现诗人对于世界的独特发现、理解和感悟。在布罗茨基看来,诗是对个性的捍卫和守护。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诗也可以是对共性的表现。譬如这首诗,就是以对乡村父亲们的共性的发现而打动读者。这首诗里的父亲是复数的,是“男人们”,是“他们”,他们戴着同样的草帽,作着相同的工作,“锄地、施肥、割草,抑或用柴刀砍去田边的杂灌和巴茅,有时在泥水飞溅的田畴中犁田打耙、栽秧割禾……”,有着相同的黝黑的肤色,甚至也有相同的性格,“埋头劳作,半天不说一句话”。这些父亲们“仿佛是同一个人”,以致归乡的人“要喊一声,却不知要喊哪一个,于是不得不三缄其口”。从这些共性的表现,一个乡下孩子会从中认出自己的父亲,他的沉默、负重、任劳任怨的品格。这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但是,这些共性的发现,却需要诗人特殊的眼力,而把这些共性表现得动人,也依赖于诗人自身的形式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诗中共性的表现仍然依赖于诗人的个性。另一方面,诗歌对个性的表现,也是为了揭示普遍的人性,揭示人性中对真、善和美的普遍的向往。这可以说是诗的辩证法。
本诗的语言基本上可以说是朴实、准确而有表现力的,但也有的地方还可斟酌。譬如,“衣袂飘飘”用在劳作的农民身上,既不协调,也不准确。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耿占春 冯雷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蒋浩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海鹏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