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我是要到人群中去。
我决定穿过黑暗的地下通道。
头顶上的石块沉重而斑驳,
我想到,这是在光熙门。
时间仿佛被静静地消磨。
我恍惚看到天空的浅蓝色。
但出现的是广告牌的闪烁,
它昭示了一个别处的黄昏。
黄色的窗户,朦胧的星,
我的精神寄存在何处,
这是曾经寒冷的街区。
我曾得到的体验,如此短暂。
好像秋日的蝴蝶,在雾霾中,
它们的名字往天上飘浮。
点评
这首不严格的十四行诗像一出小小的心理剧,富于沉思气味的诗歌声音和诗中“我”的孤独者形象为它铺展出一个有着纵深感的舞台。开头两句用简洁的句式和密集的仄声字配合决断的口吻,以及“沉重而斑驳”的石块的形象,织就一种严肃的氛围,暗示出丰富的精神心理内容:“到人群中去”显然有着特别的寓意,也许,“我”希望从孤独的内心生活中挣脱出来,与他人和外部世界发生联结,“黑暗的地下通道”来自城市日常经验,在这里也是幽深内心世界的隐喻。第二节进一步延伸了这一隐喻,以对穿过地下通道看见另一端天光的描写来表现精神上的自我克服与逾越,“时间仿佛被静静地消磨”一句也同样以穿过地下通道时心理时间的长度喻示精神历程的长度。
在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头里,作者也有效地调用了现实中的地名。“光熙门”是北京13号线地铁的一站,此诗也正是取材于进出地铁穿过地下通道的经验,而“光熙门”这三个字的字面形象恰与“黑暗的地下通道”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当它出现在第一节的末尾,无疑也折射出作者的内心渴望。然而,他看到的并非耀眼的光芒,只是都市中庸常的“广告牌的闪烁”。在短暂的接触到实体的体验或幻觉之后,一切仍朦胧如雾霾,精神仍然无处归依。诗的结尾那飘浮的蝴蝶的名字(比飘浮的蝴蝶还要虚幻)的意象,与第一节石块的意象对照,一重一轻,也正对应着物质世界的坚硬冷漠,和精神领域的脆弱茫然。
这首诗以城市日常经验为素材,刻画和呈现了一种精神性的经验,一种试图冲破自我的努力,这个努力最终失败了,然而,当作者审视这一经验,并将之成功地转化为一首诗,从“演员”变为“导演”,他显出了艺术上的诚实和敏锐。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蒋浩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