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文化领域代表委员热议——凝聚文艺精神,讲好新时代故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日在北京开幕。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今后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好新型智库。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进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更好地回应人民对更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如何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本次两会上,文艺界代表、委员表达了各自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提出,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书写伟大的新时代。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动人的故事,对此吉狄马加认为:“作为文化界、文学界的文艺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到人民火热的生活里面,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呈现、见证、书写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以优秀的作品来鼓舞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深受中国传统诗歌文化涵养的诗人,他特别注意中国古典文学中“文以载道”、注重创作与现实关系的特点,“其实真正的伟大诗人,往往都非常注重诗歌的内容,以及形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我想这些是我们当下的中国诗人应该学习的”。
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首先要建立文化自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如何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作家如何通过作品涵养国家的文化自信?”而这也是许多作家同行热议的话题,贾平凹认为,我们的文化自信主要来自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自文学经典和无处不在的历史古迹。一个作家关注变化中的乡村和城市,关注广大的劳动者命运,善于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和资源,自然能通过作品来体现传递文化自信,他表示:“通过作品关注中国、梳理中国人的历史和现实,本身就是在为建立文化自信尽一份力量。”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样的创作态度在文艺界渐成风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高满堂对此深有感触:“我哪有什么秘诀?如果非说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深入生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近年作品多触及基层日常,她也认为:“文艺工作者要培养对群众的感情,要带着感情走进群众,了解群众。”
在当下的影视界,“流量明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郑晓龙便表示,影视作品的审美不能只看“颜值”,更应该是艺术创作上的优秀的表演艺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奚美娟也关注到此现象,她建议,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平时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多参加采风活动而且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也需要加强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角色突然出现的时候,具备塑造它的能力”。
近几年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频频成为亮点,推动优质网络文学作品对外交流,也为建立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助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在我们的“新四大发明”之外,中国的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化对全球贡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对全球文学和阅读的引领作用凸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特别注意到“80后”网络文学作家正在走向成熟,他们有意识地在作品中更多反映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新时代风貌。他也希望在政协平台推动更多人关注网络作家的良性创作环境、开展网络文学思潮研究等业界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代表中,网络文学作家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张威(唐家三少)从网络文学的多版权经营角度出发,认为相比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中国网络文学如今经过多年沉淀,更注重对自身文化历史的汲取,良好的内容延伸也为“走出去”提供了数量与质量兼具的支撑。另一位网络文学作家蒋胜男委员则将自己的提案重点放在保护网络文学原创方面,希望为广大网络文学创作者提供健康的原创环境,除了版权保护,她更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网络文学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她相信那些不忘初心地去创作反映人生、社会、大时代的作品,最终会脱颖而出。“我期待更多优秀的作者去努力,多创作尊重历史、贴近史实,真正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和恢弘史诗的正剧作品,让观众有更多选择,粗制滥造和歪曲历史的作品最终会被淘汰。”
原创力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时代抵达的地方,思想和文学应该抵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在谈论自己关于提升文艺原创出版的提案时,建议坚持文学创作与出版以原创为基石、为根本,各种政府评奖、资源配置以及政策倾斜上包括出版社等级评估等都以原创力的高低作为重要标准,同时在全社会培养尊重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而对于优秀原创作品的产生,他也建议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保持宽松的心态,保有足够的耐心,尊重艺术生产的规律。在鼓励扶持原创文学出版话题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呼吁要同时抑制低端重复出版,“低端的重复出版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对读者的阅读形成负面影响”。
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汇
全国两会期间,在思想文化领域高频率出现的是传承、保护、传统文化这样的词汇,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关乎文化自信,也为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资源。
文学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范稳提出“建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扶持长效机制”,并希望将其上升到“加强文化戍边”的高度。他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写作者,用自己母语以外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民族文学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要表现载体,是用文学的形式把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文化、社会与现实、风俗及风情以及历史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文学经典中,我们总是通过一部文学作品了解到一个民族的过去与现在,并展望它的未来。”此外,他也建议建立起完整的世界名著和中华文化优秀文学作品的民族语言翻译工程体系,有步骤、有水准、有规模地向各兄弟民族传递代表先进文化的经典作品,并加大民族文化(如一些创世史诗、民间传说)的汉译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注意到,我国诗词爱好者众多,但韵律标准不统一制约了诗词创作的发展,因而他提出:“要繁荣发展当代诗词文化,需要制定颁布以普通话语音为基础的,立足现代、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新韵书,作为国家标准,为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创作用韵提供依据。”
今年,不少省区市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并将“申遗”列为2018年工作目标。湖北将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宁夏将持续推进西夏陵、丝绸之路宁夏段“申遗”,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广西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基础工作,推动建设河内中国文化中心;河南将支持太极拳等项目“申遗”……而去年位居大众社交话题中心的“文博热”,也让大众看到经典艺术在焕发社会追梦精神、认识自我与世界等方面的深度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上的讲话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它体现了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灵魂深处的爱国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议案中提到,近年来,中国美术界向世界推动了各类主题性现实题材美展,从观众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可以看到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比如《孔子问道于老子》的雕像在新加坡、法国等多个国家落成,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礼仪之邦的故事。这都说明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因此他建议整合全国近千家美术馆50多万件藏品资源,梳理经典作品,组织反映新时代精神的高水平创作,策划若干主题性展览巡展于世界。在国家层面,有计划地推动大师、大家、名家、名作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使中国名作成为世界名作。此外,也可以通过外交和文化交流方式与各国美术馆、博物馆结成长期合作关系。
科技与文化碰撞出文化产业亮点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在传播大众文化、经典文化方面的成功给人们以启示——提升文化魅力,萃取文化精华,不妨多采用灵活多元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各类媒介平台吸引大众关注参与。
不仅是电视节目,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积极拥抱技术、善于运用技术让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不少,大量博物馆、美术馆引入VR、AR等技术增加观展者的视觉趣味及应用于艺术教育。在舞台艺术创作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尝试也在探索之中,“在科技时代,戏剧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戏剧导演田沁鑫说,在去年复排讲述艺术家田汉故事的青春版《狂飙》时,团队就尝试把影像和戏剧相结合,用现代方式把传统故事、戏曲表演呈现给观众。
传统互联网企业对推动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随着技术发展,应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打造中国特色文化IP,促进文化产业内部、产业与社会各领域之间生态化协同化发展,建设产业发达、文化繁荣、价值广泛的“数字文化中国”。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准备了3个提案,其中,青少年教育是他最为关注的。他说,目前国内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等其他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则非常匮乏,希望能通过互联网技术,让优质的教育可以传递到全国的每个角落,在这方面,不妨考虑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这些提案都表明,从公共文化服务到文化产业,这些年的布局正从广泛投入转向注重规划,注重精品打造,提高产业质量,在传播文化、开展教育等方面打造出了更多的亮点和实效。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