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选刊》一月头条诗人:叶延滨

作者:叶延滨   2018年01月05日 16:34  中国诗歌网    68    收藏


> > > >叶延滨论——百年中国新诗历程中叶延滨诗歌编辑贡献与诗歌创作成就

           /  赖廷阶


导语


要全面地写叶延滨的学术文章,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读了大批研究叶延滨的文章之后,更加有畏难的情绪。无数的研究者都投入精力研究叶延滨与其作品,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叶延滨诗歌受到广泛关注。担心自己写不好关于叶延滨的文章。这种担心在情理之中。但是,热爱,喜欢,就勇往直前,克服自己的不足,在大量阅读与学习之后,觉得写一篇研究叶延滨的长文,就算有不足,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人窃喜。而且,胆子大一点,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写下来,也可以与人分享,也趁机让读者、各位指出其中不足,岂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说到百年中国新诗,很多诗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阶段,都给诗歌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谓灿若群星。


在百年新诗的历程里,叶延滨在诗歌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一面,对新诗事业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为了在有限的篇幅里更好地集中研究叶延滨的诗歌,仅仅在诗歌刊物编辑学与诗歌创作与作品上,来对叶延滨的诗歌进行相关研究。


一、 叶延滨诗歌刊物办刊理念


在这一百年的中国新诗发展过程里,诗歌刊物为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是百年中国新诗的重要舞台。诗歌通过诗歌刊物,发表,亮相,传播。诗人通过诗歌刊物,找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好的诗歌刊物是好的诗歌的风水宝地,诗人能够在好的诗歌刊物发表作品,就会得到宝贵的土地,就像一个农夫耕耘出硕果累累、丰收。


诗歌刊物有大有小,大刊物是中国新诗百年的航空母舰,是诗歌的标志性建筑。《诗刊》《星星诗刊》就是中国新诗百年中两个最大的汉语诗歌刊物,而叶延滨先后成为这两家著名的中国新诗最大的刊物主编,这不能说是一个偶然,而是实力注定了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位历史选择的编辑家。


在人生的主编经历之后,叶延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是一位资历全面的诗坛核心人物。


别看叱咤风云,让人得到的反而是一个平易近人、海纳百川的诗歌编辑家。在他终审那么多年的两大名牌诗歌刊物的历程中,多少好的诗人、好的作品在他的终审之下脱颖而出。其实,两大刊物的终审涉及到全部的自然来稿,各行各业的诗人、不同风格、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身份的诗人都聚集在他的视野之内。


主编的决定,就是诗歌的面貌。很显然,我们从读者的角度看这些年这两大刊物在叶延滨担任主编期间,刊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刊物始终围绕诗歌的本质来展开,这样刊物得以推出真正的诗人,推出真正的作品。


很显然,叶延滨对诗歌刊物的要求是:百花齐放、积极向上、光明和谐、回到诗歌本质。这样,刊物就更加贴近读者,更加贴近时代,更加贴近人性,更加贴近诗歌本质。


诗歌刊物是园地,对于编辑而言,刊物园地是一片土地;对于诗人、作者而言,刊物也是一片渴望的土地,诗人、作者期待自己生出来的娃娃(作品)能够在刊物的土地上扎根、长好,给阅读的读者、社会带来丰收的景色。


编辑、编辑家对诗歌刊物的热爱与付出,到底情况如何,可以从读者的喜爱程度、从社会的反响看得出来。在叶延滨前后主持《星星诗刊》《诗刊》两大诗歌刊物的工作期间,刊物在社会上的积极而巨大影响力,就可以看到,两本刊物都得到阅读者的欢迎与喜爱。其中的付出与种种艰辛努力,只有叶延滨自己知道。付出心血不算什么,只要效果积极、刊物、诗人、作品都得到认可,就是编辑事业的胜利。在这一点上,叶延滨也的确做到了。


二、 叶延滨对诗歌作者的培养


一个诗歌界的编辑,要看他是不是真正地推动了诗歌事业的发展,只要看一点,就只要看他是不是培养了真正的诗人,是不是真正地培养了诗歌作者。


叶延滨在新时期也就是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到世纪末、新世纪初期,担任《诗刊》《星星诗刊》主编,在多年的主编生涯中,为中国新诗培养了很多诗人。各行各业、各种表达风格的诗人,都在两大刊物得到推出,从而为展示中国新诗诗人队伍的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几十年来,叶延滨为中国新诗的前进培养真正的接地气的诗歌人才,为推进中华民族的诗歌事业,作出了诗歌界人所共知的贡献,为汉语母语诗歌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杰出贡献。


《星星诗刊》虽然是一份地方性刊物,但它的影响力却是全国性的,全国的诗歌作者都积极投稿,可谓群星荟萃。作为主编的叶延滨,把刊物办得有声有色,特别注意对底层、无名、潜在的实力诗人的培养,给予慷慨的发稿机会。


后来,叶延滨在《诗刊》做主编,不仅要注意把老中青三代、各行各业、各民族诗人的团结、培养、展示,更要把青年诗人、潜在的实力诗人、底层诗人的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成为中国新诗的生力军。


《诗刊》在叶延滨担任主编期间,青春诗会的品牌更是把培养与推出青年诗人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


在前后担任两大著名诗歌刊物主编的编辑事业岁月里,叶延滨对当代中国新诗的创作有很深入的了解,因为他在场、全身心地关注全国各地的诗人进行的诗歌创作,对大量的稿件都要进行冷静、细致地判断、思考,从而做出选择与结论。这样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加班,不断熬夜,不断深入了解、不断学习、不断对比的一个复杂、综合性的过程。真正的编辑、出色的编辑、一个时代诗歌刊物出色的主编,是进行的诗歌编辑事业,是重要的付出、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做嫁衣的努力。期间多少辛劳,全国各地的作者都很了解。


作为一个著名的编辑家,编辑成为一项人生奉献的事业,是中国新诗的耕耘者。在耕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处理不同的、无数的诗歌作品的时候,就看出编辑的良知、眼光、智慧、判断能力、选择能力、视野、情趣、思想深度……


三、 叶延滨编辑选稿重在作品


多年的主编工作,多年的编辑工作,叶延滨对刊物选稿、用稿,自然是唯好作品主义,尤其强调作品要符合国情、符合主旋律、符合汉语诗歌的特质。对作品的选用,经常强调“三不”:不黄、不灰、不黑,很显然,这是诗歌选稿的底线,也是诗歌选稿的标准之一。


看稿件质量、也综合作品作者来综合衡量,以便全面地培养诗人、鼓励诗人成长。自然,在面对稿件的时候,不放过、不错过任何好作品。好作品主义是一个很实实在在的选稿衡量。


有时候,有的作品投稿,在某一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作者的实力的确喜人,看在未来作者的成长与前景上,对有前途的作者,进行鼓励性发表,这样的情况也会出现。


更能体现一个主编对作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对作者的培养的细心认真的就是:对一些潜质很好的作品,让作者修改,也就是沟通模式的辅导,对作品提出具体意见,让作者在修改作品的过程里得到长进,这样发表出来的作品,在叶延滨担任《诗刊》主编的时候,是经常出现的。尤其是青春诗会这样的著名全国性的诗歌品牌,很多时候,就是作品的修改会,让青年诗人在修改的过程里得到成长,得到作品发表机会,得到作品重要推出的机会。从而让青年诗人有走向全国诗坛视野,形成中国新诗的新生力量。


在叶延滨看来,诗歌当然是靠作品说话,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结晶也就是创作成果即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诗歌面貌。编辑在进行编辑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诗人的作品本身来进行阅读判断,这是基本的程序与环节。


诗歌质量、诗歌作品,不是固定在一个模式上的,一个模式的诗歌创作,未免太单调与枯燥,也很难体现诗歌的创造力。作品通过创造力来展示诗人的才华,展示出作品的本身。诗人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作为中介与编辑、读者取得联系,从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让作品去完成诗歌的重托与使命。


四、叶延滨诗歌创作体现出大的胸怀


诗人的创作,是不是会取得成就,很多时候,就看一个人的胸怀。诗人的胸怀大了,诗人的胸怀里,充满了光明,充满了阳光,充满了爱,充满了良心,充满了良知,充满了对生命最大的敬畏,那么,这样的诗人,就会用一种敬畏生命的写作太多去写作。叶延滨几十年来的写作就体现了一种爱的胸怀的写作。


纵观叶延滨几十年诗歌创作的成果,他30多年来出版了45部诗集文集,可见其创作的硕果累累,可见他创作的勤奋与努力耕耘。


作为编辑家的叶延滨,他自己就是充满了才华的大作家、大诗人,创作型的编辑,在选稿的时候,更能理解诗人的作品,能够更好地选稿。


作为著名的编辑家,在海量的自由来稿面前,要选出好作品,要为作品负责,要为诗人、作者负责,要为刊物负责,要为中国新诗负责,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编辑,尤其是一名重要刊物的主编,这并不容易,要付出很多,要努力很多,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叶延滨热爱写作,在工作之余,就是连工作也要时常加班到深夜,可见其写作更需要把睡眠的时间挤出来给自己的创作。


当然,叶延滨与其他创作型编辑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如何让编辑工作做得深刻认真,如何让自己的创作也得到实现,很显然,只能辛苦自己,只能让自己更多地付出,创作是自己的自留地,就只能向睡眠要时间。于是,勤奋的叶延滨就多年如一日坚持在业余时间、在睡眠里抢时间、在节假日要时间,进行自己的创作。


叶延滨的几十年创作,从其作品来看,可见其胸怀广阔:他的几十年诗歌创作作品,视野开阔,题材丰富,充分体现了一个内心博大的诗人的精神面貌。精神格局大,作品的面貌就显示出生命的大气。


叶延滨写于 1990年的 诗歌《我纯洁得像一根骨头》这样一首诗歌就是在人生的历程里面,看透了人生的本质,从而人生要积极服务于爱:“有时候一切都是多余/只有骨头是人生定义”。骨头不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生命的支撑,还是一种精神面貌。骨头有极大的力量,却是在深处,暗暗地付出,而不是浮在表面。作为著名编辑家的叶延滨,选取好的自然来稿,就是要把骨头一样的作品挑出来,当然,骨头一样的作品就是有力量的、比喻的。


诗人难得有自己的自省与深刻思考,这样对人完善自己的生命、对人坚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很有作用。


为人处世、做事业、工作、创作,都要像一根骨头一样,不要贪图什么,这样才能坚定自己的力量,深入,在深处,才能挖掘出深度,才能深刻,才能扎根。


其实有骨头境界的诗人、创作者,就有了胸怀去创作。叶延滨即如此。


五、叶延滨诗歌创作重在表现人的生命价值


诗歌是对人的身审视,审视人生所在时代,审视人生与生命,展示通过人生的旅程,诗歌作为人生心灵的风景,给人生带来生命的气息。


诗歌是崇高生命的体现,表达生命本身,把生命的价值说出来。


叶延滨的勤奋创作,就像一个热爱耕耘的资深农夫,耕耘着自己诗歌创作的土地,他的创作始终都是光明与爱的,面对汉语的大地,面对汉语的河山与历史,面对黄土地在世界格局里面,面对民族与人类,面对整个生命世界,面对宇宙,面对万物与人……他的创作是面对整个生命世界的,对人与生命有积极的深入了解,用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念。


叶延滨的诗歌创作观念是积极向上的,是光明的,是爱的,是对人带来真善美的。始终站在真理的角度,始终用格调高扬的笔墨来抒发对生命的敬畏,对民族与这片土地的热爱。


诗歌需要读者,诗歌给读者带来的是精神食粮,带来的是正面的、光明的、爱的能量,这样,作品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叶延滨强调诗歌的不灰、不黄、不黑,他一直践行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念,一直把自己的创作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诗歌作品里面去,落实到编辑工作中与办好诗歌刊物中。


不灰色、不黄色、不黑暗的诗歌作品,就是人的心灵需要的本来的生命本质,就像爱一样温暖,就像光一样明亮,这样的诗歌是人的生命都需要的精神能量。


叶延滨在自己的诗歌《想和天空一样蓝》里写到了水滴对神自身命运与生命态度的思考,水滴就像一个人的思想,就是一个人人生的思想墨汁,水滴对蓝天还是有自己的向往与思想、然而,外部环境的控制与变化,对于水滴而言,是自己不能把握的。对于水而言,它不能控制环境容器,环境容器能够决定水滴的存在环境,这是水滴在具体的生存环境里的存在。水滴有很多想法,水滴的选择也是不坚硬的,而是随着环境而变化,很多水滴最终进入下水道,不能不说是命运。其实水滴有自己的纯洁,而这种高远纯洁的向往“想和天空一样蓝”,水滴“耳朵里却一遍遍地响着/变茶水,还是变咖啡?”水滴环境与未来不是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决定它的力量与生存环境。水滴如何在环境里保持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思想所在。这就像人在时代里面、在全球格局之下,接受的时代给予的命运洗礼。


诗歌表现生命价值,表现正确的生命价值,诗歌给人以正确的生命观念,给人以鼓励、信心、阳光的力量。这就是叶延滨在诗歌创作与诗歌编辑中践行的诗歌理念,这些,同样给诗歌的推广与诗歌的管理带来积极的指导。


六、 叶延滨诗歌作品体现人性之美


诗歌是人写的,写给人看的,诗歌肯定要表现人,把人作为诗歌的核心,虽然很多诗歌写到万物、自然宇宙、动物植物以及其他很抽象的东西,但是,诗歌写到的一切不论什么,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生命世界在写作,这一点,无论在谁的写作里面都是这样。


诗歌肯定围绕人写作,要写出人的本质,写出人所在的时代,写出人的内心,写出人的生活,写出人的精神面貌,写出人的情感世界,目的就为了写出人的存在意义以及思考人存在的目的。


诗歌要体现美,要写出人性之美,诗歌的真善美是人性之美的本质,真理、善良美好是诗歌必不可少的三大元素。


诗歌要写出人性之美,就要诗人深刻认识人、认识人的灵魂,这就需要创作主体即诗人需要对人有深刻的了解与洞察力,涉及到诗人的创作能量储备。


在几十年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叶延滨创作出来的诗歌作品都高扬人性之美的大旗,让人性之美传播走向读者的心田,让一个个读者的生命得到能量补充,从而文学作用于社会,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1989年,叶延滨写了《敛翅的鹰》这样一首诗,诗歌里写道:“敛翅骤落危崖,爪如松根嵌入石缝/垂云般的双翅悄然收褶/骨缝里也有几分悲怆,血液里游弋欲望的蛇”,虽然在诗歌内容上,我们看到的写一种动物鹰,而实际上,通过诗歌的赋比兴与现代诗歌的象征与隐喻,读者读到了这一首诗歌读人性的赞美,在险恶的自然环境里面,生命对生存的抗争,体现了人在求生的同时迸发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生命的生存不屈服于环境的恶劣,而是在环境的险恶之中,努力,在天地之间,去展示自己的存在,去展示自己的一种精神,去展示自己要找到好的生命空间,好的生命空间是依靠抗争与建设而获得的,其实,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内心的环境才是极其重要的,内心的环境才是生命依托的根本,人在自己强大的内心环境里建设好真理的光明,灵魂生活在真理的伟大光明之中,就有了最好的空间。而强大光明的内心会反过来绿化人所生存的现实环境,给现实环境带来积极的信息给予,那么,环境会一天天变好,所以内心的建设就是生命本质性的建设。诗歌展示出建设性的生命形象,就给人性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光明能量。


无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作品,还是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叶延滨的创作始终是主旋律的、光明的,诗歌的理念就像向日葵一样,始终环绕着阳光而不断地有生机勃勃。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给社会与时代奉献了精神的果实。


七、 叶延滨诗歌创作的持续性活力


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写出这一阶段的好作品,回过头去看,每一个阶段都是很诗意的,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有这一阶段的创作成就,显示出每一创作时期的活力创造力。


一个人从创作成名期开始,到以后的每一段时间,都能拿出好作品,这一个时期的作品都得到社会、读者广泛的认可,这就显示出一个诗人长期保有的创作实力。实力是依靠作品来证明,依靠社会读者的认可来证明,依靠作品质量来证明得到实现的。


   品牌诗人、资深诗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诗人之一的诗人,在时代的诗歌创作中,给时代奉献了众多的好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就成为人民精神生活中耕耘者。


一个创作精力旺盛的创作者,具有天赋的创作能力,但是,创作者仅仅只有天赋而后天不努力,也不会有成就。叶延滨创作的勤奋形成了习惯,习惯性的勤奋成为了一位著名诗人的孜孜不倦的耕耘。


除了才华之外,勤奋的动力与热爱、敬业的创作,都增加了创作的能量,使得一位具有持续性创作活力的诗人——叶延滨具有了诗歌的常青树之称。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现在,叶延滨几十年的诗歌创作历程为中国新诗百年提供了精品力作无数,这是读者的幸事,也是汉语诗歌的幸事。


简单回顾一下叶延滨的诗歌创作简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叶延滨的《北京的早晨》《干妈》和《环城公路的圆与古城的直线》等诗歌,属于其早期作品、成名作、代表作。


1990年代,叶延滨一首《风暴》中写到:“我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风暴中跑散的马群/那些灰眼睛的马儿/善良而忧郁//……把你和我的日子吹跑的/不是风又是什么? //马儿找不到回来的路/如果你见到/一匹或一群褐色的马儿/孤独的老马/温驯的小马/请给它一把青青的草//……风暴后还留给我一头小马驹/我的属马的小儿子/乖乖地守着我/守着我未来的日子”,岁月有风暴,要面对岁月,拿出自己的激情人生来面对。人的日子会连串,切莫辜负了宝贵的时间。


进入二十一世纪,叶延滨很多好诗出现:《爱情是里尔克的豹》《一个音符过去了》《唐朝的秋蝉和宋朝的蟋蟀》《心在高处》《对我说》和《一棵树在雨中跑动》,一批好作品让读者得到了真正的诗歌福利。


在最近几年的创作中,《一颗子弹想停下来转个弯》是叶延滨当下写作很深刻的作品,这样一首诗歌成为当代诗歌中又一首深入人心的好作品。


一个诗人总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与时俱进拿出不同的好作品,就十分难得,很有说服力。这样的诗人不提多,不会成批出现,只在少数诗人身上能够看到。读者都会珍惜一个时代提供好作品的诗人。


八、叶延滨诗歌提供正面的诗歌内容


好诗对读者有巨大帮助,好诗在精神上对人的帮助就是在提供生命的能量,给生命补充需要的粮食。好诗就是一种好的精神粮食。


叶延滨的好诗很多。读者记得住好诗多的诗人。好诗是一个有成就诗人的衡量标准。有很多好诗的叶延滨,他的每一首诗都有不同的具体的各自的特点,但纵观他不同年代的作品,阅读之后,就会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叶延滨诗歌是格调高雅的作品,是符合时代、社会、民族、读者需要的精神能量,积极向上、光明温暖、让人心情获得照亮,是人们读了这位诗人的作品后的基本印象。


读者的认可是最有说服力的,好作品总是得到读者的认可。好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生命需要的内容,而这样的需要是对人生完善的本质需要。诗歌创作的使命正是要提供这样一部分的读者需要完善。


叶延滨作为资深的诗歌专业人士,无论在他的人生创作什么阶段,他都能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都要把诗歌的内容作为重要事情来把握,好诗人只会给读者与社会提供内容健康、格调昂扬、真善美的作品。


把叶延滨几十年的诗歌创作作品进行一遍梳理,就能看到他诗歌创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态度。创作是有责任的,创作的责任就是要把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在社会上的投放效果考虑在创作之内,考虑在作品的内容里面,考虑在创作者的创作价值观里面。创作的责任就是给社会、给读者绝对不提供社会效果、读者效果不好的作品。创作的太多严肃而高远,才会有作品的社会好效果,才会有作品的读者好效果。


内容是决定性的力量,对于诗歌而言,好内容的诗歌就是好作品。在叶延滨的个人诗歌创作史上,明亮的诗歌色调、健康的诗风、爱的内容始终是他诗歌作品的特征。


把上个世纪至今的叶延滨诗歌进行整体性的浏览,一目了然地看到诗人的作品洋溢着健康的诗意、高境界的生命意识、阳光一样的内容展示出来。


诗歌的内容是诗歌的生命里所在,叶延滨的诗歌创作注重把每一首诗的形式“容器”里面充满好的内容,就像一个个酒瓶子里面绝对装满好酒,让人品尝,说好,让人享受到诗歌的无穷魅力。


作家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的叶延滨诗歌选本《时间背后的河流》就展示了诗人在2010年之前的诗歌作品,它们就是一个温暖的、阳光的、健康的、美好的诗歌内容聚会。


写一两首积极向上的诗歌不难,难的是人生几十年都写很好的正能量诗歌。著名诗人叶延滨就做到了这一点。

   

九、叶延滨诗歌提供哲学智慧与思想


诗歌让人受到启迪就会让读者得到力量,带来思考的诗歌,就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思想之门。


诗歌是一个提供的通道,诗歌是一个出口,诗歌是一个到阅读者那里卸下最重要的意义的中间空间。


粮食农作物给人们提供的终端结果是粮食,粮食可以养命,这是基本的,也是最好的效果。诗歌是精神世界的另外一种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关于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粮食。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总在耕耘自己的诗歌这种特殊的农作物,让自己的作品形成心灵的最佳粮食,这期间,诗人作为诗歌农夫的耕耘,是要付出很多辛劳汗水努力的,其中的滋味,只有诗人自己知道。把美好的提供给社会,把最佳内容提供给读者,诗人的积极创作驱使诗人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价值的实现。


叶延滨的诗歌《乘索道缆车登泰山》写道:“坐在索道的铁匣子里/上——泰——山——/一幅玻璃透明了历史/从现代的窗框/看传统的风景/……/坐在索道的铁匣子里/上——泰——山——/离去也揣回几分遗憾/接连几个夜晚的梦/都在石阶上走个没完……”一首写旅游坐缆车的诗歌,旅游在风景区坐观光缆车,这是很多人都经历了的事情。深刻的诗人与众不同,他能够挖掘出一般意识不到的内容但是大家都会知道这个隐藏的内容,这就是一个高明的诗人的高明之处。这首诗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登山观景过程中对生活场景中深刻地揭示,让人看到被遮蔽的深度。很显然,就在这一首诗歌中,诗人通过眼里的历史和事物作为外在的呈现,目的是为了深入揭示人的愿望、作为游客的愿望,游客的愿望在身体力行的一双脚上,这就说明: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是生活还是人生,都需要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人都渴望走得更远,而人走过的一段过去的历史,在未来好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对后面的日子岁月形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很多事情并不是说过去了就过去了,而是这样的事情、世间过去了,它对未来的影响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小到一个人的人生、大到国家民族的事情都会如此。 这一首诗歌里面,我们就看到提到了历史,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就在游人的一双脚上。现在的人走过现实同时也在走过过去的历史时光。


思想体现诗歌的生命活力与诗人的创作价值观,大凡好的诗人、好的诗歌创作价值观,都会给读者、社会带来精神上的积极帮助,一首好诗就会具有打通读者的思想的能力,会让阅读有惊喜,阅读收获惊喜,就实现了诗歌的阅读与回归社会受众的价值。


让人思考的诗歌是好诗,让人得到启迪的诗歌是好诗,让人的内心得到清洗的诗歌是好诗,让人得到提升的诗歌是好诗。


十、叶延滨诗歌作品对当代诗歌的丰富


百年新诗中的当代诗歌,一般是指文革后的1977年至今的40年。叶延滨在百年中国新诗当代诗歌中的创作成就与社会影响力,完全可以看到他的耕耘丰收。


百年新诗的汉语诗歌,在当代得到了释放,很多人的努力才让新诗更加地呈现出一种空前的景况。


中国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当代诗歌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时间段,出现了很多重要的诗歌努力者,在这些努力中,看到了那些为诗歌奉献的汗水。


叶延滨在很多人看来,他在这一新诗的四十年历程中,有其重要性,有其范例性。叶延滨的诗歌文本长达40年的生命延伸性,比较其他很多诗人而言,其他诗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中国新诗百年的当代诗歌四十年,叶延滨在其中是建设者,诗歌假设是精神文明建设最为主要的环节,是核心环节,是决定性的环节。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与民族,在一个历史时期,如果没有伟大的诗歌、没有杰出的诗歌、没有诗歌的精品力作、没有诗歌的传世之作,就很难说有真正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成就或者是成就。叶延滨在诗歌刊物的建设中,尽心尽力;在个人的文学创作上,在业余时间的几十年文学创作的耕耘上,都是一把好手,都是一个汉语诗歌建设的真正农夫。他在当代汉语诗歌建设上,是杰出的劳动者,是诗歌界的劳动模范。


中国新诗百年的当代诗歌四十年,叶延滨在其中是奉献者,诗歌的建设不是一种简单的付出,而是需要人格的高尚,需要巨大的牺牲,诗人需要牺牲很多享受人生其他好处的时间、游玩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诗歌的建设与努力、创作上。诗歌的奉献精神往往被忽略,因为它是在暗处,在不被认知的地方。人们从当代汉语诗歌的进程里面,看到了叶延滨的努力、付出、耕耘,在诗歌大刊物的经营与编辑上,他都是一个几十年诗歌建设的奉献者。奉献者做的事情,都是踏踏实实的,不会是花架子,不会是哗众取宠,而是落在实处,要看得见丰收,要看得见硕果累累,要把诗歌的建设做到人民的心坎上去。


中国新诗百年的当代诗歌四十年,叶延滨在其中是完善者,无论是诗歌的建设,还是诗歌需要的奉献精神,都会集中在诗歌的收获上,诗歌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得到壮大,那么,就要不断超越,就要不断做强做大,这主要是更好地把汉语当代诗歌上升到一个更强大的空间,让中国新诗的当代过程更好地在诗歌的本质建设上得到落实。完善当代诗歌,完善一个时代的汉语诗歌,就要真正的有志之士身体力行,来扎扎实实付出。叶延滨几十年的当代诗歌的耕耘,就是在努力中,不断完善,不断扩大诗歌的绿地,让诗歌扩大绿化时代的能力。


结语


诗歌是对真正的生命的表达,诗歌要说出神性的部分,诗歌要表明真理对人带来的光明。所以,真正的诗人都在让诗歌充满光明,去传播光明。


中国新诗百年一路走来,走到当代诗歌四十年,其中的努力者、耕耘者、建设者、完善者,都让人们送给他们祝福。


叶延滨对当代诗歌四十年的贡献与努力,值得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位耕耘当代诗歌四十年的老将、常青树,还会继续与诗歌一起走下去,还会更好地带来诗歌的建设。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