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子评李浔《上海软糖》(附:刘斌简评李浔诗歌)

作者:忧子、刘斌   2017年11月06日 11:13  中国诗歌网    411    收藏

《上海软糖》


◎李浔


我已记不得

你是怎样甩着长发

粘住了我的问候

甜甜的 比上海软糖

还要软的笑容

 

甜是味道的插曲

软是什么

是小羊羔想家的叫声吗

 

你应该是有秘密的

比上海软糖

还要软的秘密

我一直在嚼

牙根越来越软

剩下的日子越来越硬


忧子点评:

这首甜而不腻的情诗巧妙地处理生活素材,在表现手法上可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信手拈来的用语背后是对爱情生活的深切感悟。上海软糖意味着吴方言般轻盈柔软的质地、甜蜜的诱惑和追求精致生活格调的品性,它与爱情的表象构成极为相似,诗人别具慧眼地抓住了两者的共通点,通过移情和“软”字的一语双关追溯、还原内心的本真, 让生命的激情与困惑在平淡的口气中缓缓溢出。诗歌开头一节运用形象思维,表现出上海软糖在性质、特征上与一个女孩外在的神似之处。“我已记不得/你是怎样甩着长发/粘住了我的问候”写出了经时间过滤后出现的一种鲜明印象。说是记不得,实是记忆犹新,隐含着许多难言的情愫。“粘”字的使用把初遇时诗人随着那女孩的一举一动心神荡漾、不知如何攀谈的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暗示恋爱中的缠绵,证明彼时她于他的强大吸引力。长发掀起的青春气息加上“甜甜的/比上海软糖/还要软的笑容”,让诗人无法抗拒,可想他的心瞬间就被融化了。但诗人不失分寸地搁置了对于自己爱情表现的书写,在不伤害诗歌意蕴的前提下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者只能借助特定物品“上海软糖”及诗人的零星描述管中窥豹,却不难意会那位可人儿在诗人心中经久不息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软糖的甜软和笑容的甜软形成对照,为后文进一步对照、诗意的挖掘和提升埋下了伏笔。上海软糖作为软性的参照物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联觉”作用,让人通过联想,游走在触觉、视觉、味觉、嗅觉乃至听觉之间,这些感官上的联系使诗人描述的形象变得更真实可感,强化了“联觉者”对于“实体”的记忆。也就是说,柔顺的长发、软化人心的甜美笑容等明媚女子的标志被诗人的感性捕捉后,经过删繁就简的系统处理,在美学上得到了真与美的统一,成为一首清爽动人的爱情奏鸣曲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这首曲子奏完后,诗人抓住时机进行总结:“甜是味道的插曲/软是什么/是小羊羔想家的叫声吗”。这一节诗句的特点是:饱含着思辨来展开想象。它既一语道破斑驳世相里的生命情感原是五味杂陈的,又有对爱情本质天真的窥探。这种富于童趣、毫无杂质的表达,温馨,灵动,贴近生活,让诗歌有了真切的“在场感”,其实也是一种深沉的自我拷问,象时光中沉淀下来的悄悄话,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温柔。但他似乎并不明确对方(可能也包括他自己)有否将此柔情化同于对爱情归宿(家)的期盼。

看来那个象小羊羔一样娇柔得让人疼惜的女孩有着令人难以捉摸的一面,或许她在偶尔的粘人之外同诗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回过神来,我对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谦逊的生命态度和内敛的艺术个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以口语化的语言写就此诗,既不脱离现实也不极力呈现生活细节,既不过度构造语境也不胡乱发散思维,而是将目光集中于小小的、柔软的个体,采用隐喻来描写温柔而纯真的情感,通过简洁、直观的随笔化表达和殊为克制的轻抒情方式来暗示感情的进展与走向,避免了过分热烈、形容词泛滥的抒情和过于傲岸的“大叙述”, 反倒使诗获得了深邃的情感空间,让诗中的爱情耐人寻味。或许爱情的全貌是一个意识的无底洞,处在恋爱中的人可以从中看见自己的笑和泪,却看不清许多的未知因素。在一种流于表象的爱情里,人要做的只是匹配别人需要的表象,所爱的只是一些与灵魂无关的表面光彩,当它们失去的时候,灵魂未曾相识的爱人们也就逃之夭夭,最终不过是彼此的“爱情中介”。真正的爱情绝不远离人间烟火,但它终归还要有一些超越性的力量才能凝聚两个人的灵魂。那么,“比上海软糖/还要软的秘密”必定事关灵魂了。

“你应该是有秘密的”,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走进女孩内心世界的渴望,显示了他的谨慎小心,体现出对女孩独立人格的充分尊重。而她的灵魂易于诗人理解和掌握吗?情感的萌动伴随着诸多不可解的因素,在目前的线索上我们无法判断诗歌中的女孩究竟怀有怎样的情愫,她的爱情是否象上海软糖一样韧性十足?她那甜甜软软的笑容是否来自灵魂深处?爱情并不意味着出示所有底牌,毕竟大多数人连自己都不清楚。一种秘密的存在,也许柔软,却不让人轻易触碰,当你试图剖析,是否会如切开洋葱般熏出眼泪?“近之则不逊”难道不是各种感情的常态吗,太过亲近和熟悉恐怕会点燃不尊重的火引子,进而导致厌倦。所以“秘密”或“距离”都要有所保留才好。只有“软”的需要贯穿于爱情之始终,但它随着神秘感的降低趋于无形。好在生活的延续保证了感知的不被隔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刻的感知能够从回忆和想象所创造的“新经验”那里得到弥补,这也是爱情与时日一起生长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一直在嚼”。这些回忆和想象没有太多的甜美,就像反复咀嚼过的软糖,虽偶有回味,却失去了它的粘合度“牙根越来越软/剩下的日子越来越硬”,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从“软”和“硬”两方面高度概括了爱情的美好与现实生活的粗砺给诗人带来的精神冲击。至此,“物我交感共鸣”的“双向生成”发挥到了极致,恋爱时期的温软、轻快与“剩下的日子”的枯燥、板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那么多有滋有味的“软”的铺垫下,“硬”的出现刺激了原本松弛的脑神经,软与硬的强烈反差介入性逼使读者做逆向思考:到底是生活的硬成就了爱情的软,还是爱情的软败给了生活的硬?热恋时的激情已然消退,软和硬在内心的较量却没完没了。而生活中人们最惯常的状态还是硬,一味地尝甜、求软,无异于自我麻醉,毕竟美好的爱情永远不能排斥现实关怀。其实软和硬相辅相成,以矛盾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把诗人的生命情思更为明确地抽象出来,诗歌的主题由此突破了特定人物间的专属历程,升华为对一种普遍现象和共同经验的透视,它脱离了平常的叙事和抒情,走向更为深刻的表达:纵然爱情的美好难以穿越庸常的现实,却可以在诗人心中永恒!


附:李浔诗歌简评


作者:刘斌


读了李浔的诗,你就感到他是一个被江南文化泡大的人,浑身散发着江南的气息。他作为中国江南诗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李浔诗中的江南味庶几可以精明二字概括——当然,对于诗歌而言,任何概括再高明都是一种伤害。

什么是江南的或者说李浔的精明呢?精心、精细、精致、精美;明媚、明晰、明朗、透明……读李浔的诗你可以真切体会到江南人对生活的精心,这不仅表现在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讲究与在意,更表现在数千年江南文化那种对生死、日夜、春秋、雨雪等等时光中的人生与人生中的时光的敏感与惜福,以及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对诗意人生的痴迷与沉醉。即便是在最底层,历史上的江南人也将自己的世俗人生尽可能地打磨得玲珑剔透、光可鉴人。因为在我们中华民族文明传统来说,这是人其为人的底气,是生之为生的尊严,是活着的本分与福分,是此生在世真实的荣耀与安心。

李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继承了这样一种文化传统,将这种精明打磨自己的精神、生活与诗歌,而且他的诗歌已然成为清风明月般的精明江南的一部分。这表现在他新近的大量随笔诗写里。他以这样的精明叙写着他生活中的一切,使之焕发出明眸善睐般的神韵与光彩;同时,他也阐发洞见,抒发胸臆,烛幽照明,使被遮蔽之物澄明,使隐藏的美与神意显身。所以,李浔诗中虽所见皆寻常之物,却无不阐释着江南文化那精明的奥义。而这样的诗写,既具有江南文化悠久绵长的韵致,又有着李浔独特的审美情趣,那种小家碧玉的明慧温润。虽然这样的诗写少了金刚怒目式的激烈与昂扬,或者对人性、社会、生存的种种矛盾与冲突表现得失之婉约或轻柔,但那份清者自清的自信与自重,那种对美与善的追寻与崇尚,那种对诗意生存的看顾与爱惜,却正是李浔诗写中精明的真谛与坚实的内核,而这也正是中国江南文化最可珍贵的精髓。


附李浔的两首诗:


《披着蓑衣白描江南》


江南的蓑衣最先披在唐朝诗人的肩上

雨水打在上面

惊醒了他们一脸的才气

他们赏雨

他们熟悉倒影中湿透的季节

于是三百首唐诗有一半浸在水里


斜风细雨的时刻

落花流水

蓑衣和橹声同样绿得新鲜

这时渔歌会响起

在桑林的深处溅起一些

和乡路一样弯弯曲曲的蚕歌


我披着蓑衣认识清明的糯米团子

认识收网的手势

我随手抓一把燕子的呢喃

这擦也擦不干的江南警句

待秋天才让我看见

它们弯挂在河边的枝头


在唐诗的倒影里

我就这样披着蓑衣白描江南

并且让回乡的橹声

委婉地打湿了我的脸颊

和那双沾满乡情的鞋子



《家乡的女人》


喜欢水的女人总是无辜

走在沼泽喜欢的地方

远处没有要等的男人

没有山只有低头吃草的光景


有水的地方可以捏一些泥巴

重塑心目中的人  可以

让宁静的村庄不再宁静

让后院的枫杨树哗哗作响


灶沿上擦得干干净净

火在灶膛   更在心里

把等待烧得沸热又有好看的热气

喜欢水的女人  总是干净

连寂寞也这样干干净净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