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各种文化资本的介入,以及近乎革命性的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大潮,几乎一夜之间使得诗歌回暖、升温、火热、繁荣。诗歌文体本质上是安静、自我、小众的,一时无两的媒介交互性和强社交功能使得诗歌的话语权、自主权和主动权转向了“个人终端”和“大多数”。由此带来的诗歌“红利”利益均沾,使诗人和评论家忽略了资本和媒体环境形成的诗歌之“伪”和诗歌之“恶”——一边是王婆卖瓜,一边是牛二横行。“某些作家和学者不再引导读者,而是不断降低写作标准,以迎合更多的读者。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我们文化不断粗鄙化、泡沫化。”很多个人资本介入到诗歌生产的各个环节,甚至出现了自己出资办所谓国际诗歌奖给自己颁奖的闹剧。点击率、转发量、点赞和打赏又进一步强化了写作虚荣心,“追求现世现报的‘明白如话’、‘幽你一默’,以恶俗和肉麻当有趣。”(陈超语)那些安静的诗人和优秀的文本被遮蔽。诗人的精神生活正在被资本和媒介法则抹平。重新做一个诗人,重新做一个批评者,既是美学问题,也是紧迫的现实问题。
——霍俊明:《资本和媒体时代诗歌的“伪”与“恶”》,原载《南方文学》2017年第3期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